逼迫XP用户升级不是新鲜事,而是这十多年来微软绞尽脑汁的工作。其中,大家记忆深刻的就是2008年微软的黑屏事件。通过掌控操作系统,微软对其认为是使用盗版软件的电脑实行“黑屏”,这时,不论用户电脑加了多少防护软件,无一能逃避“黑屏”的惩罚。后来因为有着触犯法律的危险,以及巨大的舆论压力,微软“黑屏”事件很快不了了之。那么,这一次,微软为什么要启动危害程度大得多的停止服务措施?
微软的行为与它自身面临的处境相关。今天,移动互联网全面到来,但是微软却迅速被边缘化。作为微软最大利润来源的操作系统,其重要性不断降低,免费成为主流趋势。尤其是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领域,卖软件拷贝的模式已经被彻底淘汰。
微软依靠版本升级不断收钱的模式眼看也要走到尽头。这样,今天年收入已经840亿美元的微软帝国无法调和的矛盾到了临界点:一方面是操作系统在PC中越来越高的成本比例(为了支撑收入还不得不继续涨价),另一方面是用户对微软操作系统的升级需求越来越低。也就是说,操作系统已经越来越不重要。
表1 2014年与1999年微软核心数据对比
纵览微软的历史股价走势可以发现,恰恰是15年前的1999年,那时才是微软整个历史上最辉煌的巅峰时刻!微软于1999年12月27日,创下119美元记录,市值达到6205.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直到2012年8月21日,苹果才以6230亿美元刷新记录。不过,计入通货膨胀,换算成当时的价值,微软1999年的巅峰市值相当于8133.6亿美元,依然远高于苹果的峰值。
虽然2014年微软收入达到840亿美元,利润228亿美元,手头现金高达830亿美元,这些数据几乎都是1999年的3~4倍。但是,微软的股价却低于15年前的水平。2014年3月,微软市值3150亿美元,相比于1999年3月3720亿美元,下跌了20%。而与1999年最高峰相比,只有当时的一半!
2011年5月24日,IBM的市值(2038亿美元)终于再次超越微软(2037亿美元)。这是历经15年之后,IBM市值首次超越微软。站在1999年,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笔者还是要再次拿出1998年7月20日《财富》杂志的封面文章,当时两大世界首富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股神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的对话。当被问及微软的中国策略,盖茨回答:“尽管在中国每年有大约300万台电脑被售出,中国人却不会为软件付钱,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的。既然他们想要去偷,我们想让他们偷我们的。他们会因此上瘾,这样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就会找出某种办法让他们付账。”
今天,微软做的事情还是盖茨16年前图谋的事情:向中国市场收钱!
因为,今天的中国对微软的意义与15年相比,完全今非昔比。1999年,中国网民数量只有890万,而当时美国网民达到1.36亿,几乎是20倍。当年中国PC销量是448.7万台,而美国是4500万台,相差一个数量级。那时候中国PC保有量只有区区1590万台,当年美国保有量是1.6亿台,也是相差10倍。而今天,中国网民数量已经高达6亿多,是美国的2.5倍。中国PC销量在2012年就超越了美国,2013年,中国PC保有量也超越美国。加上联想已经超越惠普,成为全球PC老大。与当年盖茨放水养鱼的情景不同,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另一番天地: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PC市场,还拥有全球最大的PC厂商,也拥有最大的PC存量。
表2 2014年与1999年有关数据对比
尤其是在全球PC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下滑背景下,中国市场成为微软的强心剂。2013年全球PC销售量下滑10%,至3.16亿台。联想份额为16.9%,联想电脑年销量5000万台以上。2014年全球PC出货量可能继续下降6.1%。依靠新机器的收入,已经难以支撑微软庞大的帝国。最简单计算,在当今PC平均售价只有600美元的情况下,1000多元的操作系统收费实在是让用户已经很难“消化”。即使每一台新电脑都搭上微软的操作系统,要支撑将近千亿美元级的年收入已经力不从心,唯有加大力度,“驱赶”不愿意升级(也就是不再给微软交钱)的老用户,才能更长久地支撑住微软面临崩溃的江山!
面对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中国市场,微软却已经迫不及待了。从维纳斯计划,到黑屏事件,再到今天的XP事件,微软对待中国用户、对待中国产业、对待中国政府的态度,完全是唯我独尊、唯利是图的急功近利。
微软很多年没有重大创新了,但是,这一次在XP事件上,还是有所创新。那就是将自己最拿手的FUD战略用在了自己的产品上。
FUD战略最早由IBM发明,微软发扬光大。FUD就是恐惧(Fear)、不确定(Uncertainty)、怀疑(Doubt)的缩写,是行业垄断巨头对付弱小竞争对手时使用的竞争手段之一。通过直接吓唬对手及胆敢与对手合作的公司,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动摇竞争对手客户的信心,使其产生先动摇,进而怀疑的心理,从而挤掉质量和技术优于自己的产品,使其难以有效形成市场力量,确保独家垄断。使得用户无法得到最佳的产品和服务,整个行业的创新也被阻碍。公司越强大,效果越佳。
在PC软件时期,微软FUD战略的受害者,至少有50家公司以上。分散于全球各地,从美洲、欧洲、亚洲等,包括浏览器、计算机绘图、多媒体、办公室软件、网络服务器等产品。而实际上受害者的数字估计要高出数十倍。20世纪90年代后期,Linux开始威胁微软。微软FUD的矛头就开始逐渐指向自由软件Linux和共享软件。一般商业策略是攻击对手软肋,而FUD则往往相反,凭借自身绝对的影响,直接攻击和瓦解对方的最强处。以Linux为例,人们通常认同的优点是:代表新趋势,具有开放性、安全性和成本优势。于是,微软就分别有针对性地连续攻击。在微软反垄断案中,就有Red Hat等多家开放源代码软件作者出庭作证,列举出微软FUD恐吓的证据。
今天微软使用的还是FUD战略,只不过这次是针对自己最成功的产品:Windows XP是迄今为止微软最成功的产品,但是却成为微软后来产品继续收钱的拦路虎,于是就以“安全”的名义挥刀自宫。以最大程度营造“不安全”的宣传效果来获得最多用户的升级!
2014年3月7日,腾讯公司联合微软中国、联想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就“XP系统退休”事件共同发起“Windows XP用户支持行动”,代号“扎篱笆计划”。这个名称实在是贴切又恰当。联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微软扎篱笆,围猎XP用户,达到更好推动升级的效果。
扎篱笆的本质是用户升级助手!是微软利用腾讯和联想等国内厂商来达到用户升级的目的。这也是一场超级政府公关活动,一方面需要拉拢更多国内帮手,为自己行事壮胆,化解政策风险。另一方面点燃国内企业之间的争风吃醋,瓦解国内联盟力量。很显然,保障XP用户的安全不可能是联盟真正的目的。因为用户不升级完全不符合微软的利益。其次,如果真要为XP用户保障安全,对于微软来说本身就是举手之劳,根本不需要别人代劳。联想和腾讯难道有微软维护XP的技术、资金或人手?显然不是,这些国内企业更多被微软用作公关武器而已。
在微软如此步步紧逼的形势下,中国急需成立一个政府支持、企业团结、行业响应的全新联盟。这个联盟首先是真正为用户的安全着想。首要任务是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没有微软服务的前提下,继续保障XP用户的安全。通过国内企业的群策群力,给用户安全感,为用户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目前,联盟已经呼之欲出。只是在微软的干预和拉拢下,还需要更有利的推动。
对于最终的效果,最悲观的路径走势是:在微软强有力的政府公关、内部分化和美国政治施压等多管齐下的情形下,中国市场全面沦陷,政府、行业和个人市场全面升级到微软Windows 8。此举微软获得千亿级收益,微软合作伙伴也分享利益。当然,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问题再次遥遥无期。
但是,我们还是期望出现乐观的路径走势:政府(尤其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能够顶住压力,痛下决心,坚决不采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微软产品。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利用政府市场与关键行业市场,全面启动XP安全接管和国产替代工作。当然,首先确保用户不升级的安全性!
我们不能再以微软旧有的模式去对抗微软。我们完全可以寻求模式的创新和突破。那就是借此机会实施替代或者双平台策略,在PC领域复制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模式,弱化操作系统的作用,打造开放式的第三方应用平台。以做强、做大应用平台为着力点,摆脱操作系统垄断的局面,使得中国软件产业和应用服务产业得到井喷式的发展,并进一步引发全球PC领域的一场革命:彻底将操作系统基础化、免费化,而以应用的极大丰富为发展重点!
具体而言,根据不同层面的市场,采取不同层面的政策。包括党政军在内的政府市场,理应做出表率。坚决拒绝微软设定的升级路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拿出可行方案,实施系统接管和过渡。同样在关键性行业,也同样拒绝升级,坚持安全第一,实施系统接管和过渡。这两大市场是我们的要害,要首先保住,并以此市场为切入点,培育出具备市场化竞争能力的国产替代产品,打造出全新的应用商店模式。而一般行业,可以不强制要求,但是建议不升级。而普通个人用户,给予每个人自由选择。随着产品的成熟,通过市场化力量,找到长期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
除了市场战,我们也应该启动法律战:用户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对微软中止服务的行为以及中止造成的损害提起法律诉讼。同时,从本次事件所反映的微软垄断价格、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强制交易、搭售、差别待遇等典型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掀起反垄断的诉讼浪潮。最后,也是更重要,与全球用户一起,展开全世界范围的舆论战。抛弃XP用户的做法无论在道义上、情理上还是法律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让微软如此对待自己用户的行为,遭受全世界用户的谴责和抛弃!
为什么这一战我们不能输?我们可以回顾并不遥远的几个事件:2008年10月20日,微软中国宣布开始同时推出两个重要通知:Windows正版增值计划通知和Office正版增值计划通知。未通过正版验证的XP,电脑桌面背景将会变为纯黑色,用户可以重设背景,但每隔60分钟,电脑桌面背景仍会变为纯黑色。这就是著名的微软黑屏事件。用户电脑的自主可控性第一次受到全面冲击。2009年5月29日报道,继微软公司宣布切断连接古巴、叙利亚、伊朗、苏丹和朝鲜的MSN网络服务器端口之后,谷歌和美国在线也将切断对美国制裁国公民的即时通信服务。在美国网络空间战略面前,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也遭遇巨大考验与质疑。
继这两大安全事件之后,2012年,美国国会发布针对华为中兴的调查报告,以安全名义将华为、中兴拒之门外,再次给中国一个严厉的警示。2013年6月的斯诺登事件,更是中国网络安全的一次战略觉醒。而2014年2月27日的领导小组亮相,我们终于有了迈向网络强国的顶层设计,期待2014年成为我们网络强国的战略元年。
2014年4月8日,是微软XP停摆的钟声响起。那么未来,我们将听到是用户电脑停摆的钟声,还是微软停摆的钟声?!抛弃XP用户,将中国2亿多XP用户置于微软惯用的FUD战略之下,无论是道义、法律、市场规则还是用户的基本权益,微软都洞穿了一个企业应有的底线。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企业行为,有助于那些依然怀抱幻想的人们。
过度贪婪之下,微软XP事件会不会成为微软中国的滑铁卢,甚至成为微软全球的滑铁卢?非常压力之下,微软XP事件会不会成为中国自主可控政策的转折点,会不会成为中国网络强国战略的突破点?中国网络空间战略元年的第一战成果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要低估产业界压力下奋起的能量,不要低估中国政府的决心,尤其不要低估新成立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断力!微软XP事件,这份充满偶然又充满必然的超级大礼,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希望中国这一次在微软施压面前,能够考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