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棱镜门”引发网络空间生存危机

令全球网民震惊的隐私灾难

2013年6月是令全球网民深感不安的开始。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13年6月几乎同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以搜集情报。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参与了这一项目。

原美国总统签署的这项高度机密的项目自2007年实施以来从未对外公开过。通过接入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美国安全部门的情报分析人员可直接接触所有用户的音频、视频、照片、电邮、文件和连接日志等信息,跟踪互联网使用者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的所有联系人。这些用户并不像奥巴马总统说的那样,只针对美国之外的用户,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棱镜”的监视下可以让美国人理解,但是3亿多美国人的通信数据也被国安局的人保存以备随时查看,让美国爱好人权自由的人士情何以堪。

在过去的数年中,棱镜项目经历了爆炸性增长,眼下国家安全局约七分之一的情报报告依靠这一项目提供原始数据。

无畏的英雄:爱德华·斯诺登

“棱镜”的报道在美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也使爱德华·斯诺登这一名字为世界所熟知,不管美国人怎么看,斯诺登事实上已经成为敢于揭发美国政府丑闻的无畏 “英雄”。

奥巴马2013年6月7日在公开场合出面“灭火”。他强调,“这一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目的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而且经过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随后也说,这一泄密行为对美国情报搜集能力造成了“巨大而严重的损害”。

人们似乎对总统阁下及其属下的辩解不买账,反而更关心揭密的是何许人也。英国《卫报》紧接着推出一期专访,声称应“告密者”本人要求公布其身份。现年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是美国防务承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一名雇员,过去4年内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他在专访中说,自己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

英雄的标志就是可以为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慷慨地牺牲自己,哪怕面对的是世界第一强国的政府。难怪俄罗斯的前美女特工——31岁的安娜·查普曼7月3日在推特上公开向刚刚满30岁的斯诺登(6月21日生日)示爱:“斯诺登,你会娶我吗?”

互联网巨头陷信任危机

有关“棱镜”项目的报道正在全世界引起恐慌,甚至美国的盟国都对此进行了指责。如今,牵涉其中的IT巨头都在忙着撇清关系。毕竟,侵犯用户隐私是关乎自身生死存亡的大事。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也在忙着解释,声称这种行为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仅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但对于IT巨头们来说,奥巴马政府的说辞只不过佐证了监视行为的存在,从而让他们陷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境地。

其实,美国的这些IT巨头们也没有那么无辜,他们与美国政府的“联姻”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2010年谷歌威胁“退出中国”的闹剧中,美国政府就曾公开批评中国而力挺谷歌,希拉里·克林顿甚至专门为此鼓吹所谓的“网络自由”。现在看来可以说国内的网络之所以遭到美国棱镜监视的程度较低,国务卿阁下还是重要的“功臣”。

根据斯诺登公布的资料,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参与美国国安局间谍行为,他们向美国国家安全局开放其数据存储服务器,使政府能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上百万网民的邮件、即时通话及存取的数据。当然前提是这些数据在IP网上经过美国的路由器。以中国为例,一些国际域名解析要绕道美国,但是之后传输的内容信息可能就不会出国。换句话说,你即使是只访问中国的网站,但是美国政府知道你每天访问几次QQ服务器,虽然它并不清楚你与好友聊天的内容。

随后,九大巨头极力否认这一罪名。但到了6月14日,Facebook、微软两家公司首次承认,美国政府确曾向它们索要用户数据,并公布了部分资料数据内容,以期尽早摆脱“棱镜门”泥潭。雅虎、谷歌也在媒体的不断曝光下,开始松口,承认被动地参与了棱镜项目。

2013年6月也是中美两国元首首次在庄园会晤的历史时刻,然而斯诺登的出现,让国内媒体不得不把视角转向一些美国通信设备公司对中国潜在的信息安全威胁,比如对思科公司的指控,因为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运营商骨干网和PC终端。

美国虚伪的安全观

就在“棱镜”事件被报道出来的时候,美国的一些政客正在“愤怒地”谴责所谓“中国黑客窃取商业和国家机密”。而在此前,美国政界曾经一再反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按照美国方面的说法,华为的软件可能被用来针对美国搞间谍活动。然而,“棱镜”事件让美国的这一行为多少显得有些虚伪。

美国向来喜欢扮演网络世界的受害者,但事实上,它才是世界最大的黑客。同样是在2010年,伊朗核计划电脑系统曾经遭到“蠕虫”病毒侵袭,而美国被业内认为最有可能参与了此病毒的开发,以拖延伊朗核计划的进程。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发端于美国,目前服务器的终端仍掌握在它的手中。只要愿意,美国随时可以中断任何国家的网络。在上文提到的的“谷歌事件”中,美媒就曾叫嚣要对中国“断网一天”。

网络主权之争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决定了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我们在关注互联网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关注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

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虚拟网络空间正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美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已纷纷制定网络安全国家战略,参与争夺全球网络空间主导权。对于这一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有专家指出,我国网络空间的软硬件技术实力、行动能力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已经成为未来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极大隐患。

第五空间:国家主权延伸的新疆域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网络空间现已成为领土、领海、领空和太空之外的第五空间,是国家主权延伸的新疆域,这一主权又被称作制网权。当前,全球正处于网络空间战略的调整和变革时期,多个国家调整信息安全战略,明确网络空间战略地位,并提出将采取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在内的各种手段保障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美国明确提出将战略威慑作为未来重点,声称保留使用所有必要手段的权力,对网络空间的敌对行为做出反应。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也都将网络攻击列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全球新一轮网络空间备战将加快,网络空间主导权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世界将进入一个争霸网络空间的新时代。

美国控制着互联网的主通道

互联网源自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ARPA网,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信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Router)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

由于历史的渊源,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全世界网络域名与地址的监管便由美国掌控。1998年9月,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成立,虽然ICANN自称是非赢利性的私营公司,却是由美国商务部授权ICANN负责域名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国际管理,也就意味着美国商务部有权随时否决ICANN的管理权。与此同时,美国还掌握着互联网的主动脉通道。不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支干线都要经过美国主干线,美国还掌握着全球互联网13台域名根服务器中的10台,只要在根服务器上屏蔽国家域名,就可以让一个国家在网络上瞬间“消失”。

这次“棱镜门”事件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全世界IP地址的注册与管理最终都是要在美国的服务器上完成,大量的IP数据包也都是流经美国到达世界各地的子网,因此当地的所谓“执法者”只要提出查看某个数据包的数据,完全可以手到擒来,即使你加了密,黑客解密部队还在摩拳擦掌地候着呢,而且数据越是加密,就越能引起美国政府的怀疑。 YBXWNaTrkOTJ6sMAe+0mhXX8Ob+WKBLy/VooGaWIRt23X6Jkz/VBW1uKYsz9+V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