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3年国内网络舆情回顾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领导人持续密集发声,加速了反腐治理力度,反腐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网民反响热烈,激情迸发,使得网络舆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并从社会思想舆论多元多样多变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把握好舆论,引导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全面、客观的舆论引导,能最大限度传递党政声音,压缩负面舆情、错误观点的传播周期。

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对重要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政府要积极回应、解疑释惑,扭转被动局面,并注意把人民群众的期盼融入于政府决策和工作之中。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进步,2013年新增出不少流行词汇,诸如“土豪”、“雾霾”、“PX项目”、“镉大米”、“大黄鸭”、“比特币”、“中国梦”、“小伙伴”、“高大上”等。据红麦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在2013年有关中国国家安全的前10个议题中,网民最关注的有“全国性持续雾霾”问题,关注此议题的受访者达到了14.71%。关注度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央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选择比例为13.24%),排在第三位的是“新疆屡现恐怖袭击”(10.25%),随后依次包括“腐败高官纷纷落马”(35.3%)、“粮食转基因安全争论”(31.2%)、“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18.5%)、“钓鱼岛争端继续升级”(18.2%)等。

在网络深入到社会每一个层面和角落的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舆情信息的传播阵地和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基于此,面对汹涌的网络舆情,如何因势利导,正确应对舆情,消减网络谣言在舆情发酵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自媒体曝光逐渐成为反腐倡廉的新渠道

“舆论倒逼”是网络时代独特现象,它是在自媒体异常发达和传统信息渠道封闭僵化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2013年,有无数官员因生活作风问题引爆自媒体关注。原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被免、浙江余姚官员让人背事件、四川一名镇长上班看《新白娘子传奇》被停职事件等均是2013年具有代表性的网友通过自媒体曝光的事件。凡此种种,地方政府在舆情应对上总体不尽人意,有时不仅没有消减负面舆情,反而使舆情事件进一步恶化。

在自媒体时代,舆论垄断现象不可能继续存在,我国地方网络信息监管人员的互联网思维、媒介素养以及舆情处置能力依然有待提升,针对社会舆论的新闻点、敏感点要善于深度挖掘。

因此,网络舆论场的生态治理,需要遵循网络社会的生态规律,各地方政府舆情治理也需要积极引导和官方低调主动回应。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政府相关部门应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及时设置专题平台,及时公布关于突发事件的最新信息,使本地能够有效掌握舆论主导权,避免网络舆情引导失控。

在网络反腐带来正能量时,有学者更加关注其背后的问题和隐患。有学者认为,在网络反腐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存在不实举报、虚假举报现象,“反腐”误伤他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公众的“猎奇心理”、“猛料思维”,一些以假反腐之名的艳照和视频在网上传播,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也挑战着法律底线。

二.地方网络问政倒逼政府舆情工作改革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问政的主体是网民,网络问政已成为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传播的特征赋予了网民更多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力,网络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使得网民可以随时在网络空间发布自己的看法,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让网民可以与远在天涯或者不同社会阶层的其他网民观点进行观点探讨,各抒己见。

与网民对舆情的高度关注和参与相对应,一些政府部门勇于尝鲜,敢“吃螃蟹”,率先触网。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中国各级官员以及党政部门自上而下借助媒体来搭建网络问政平台,通过“微博问政”、“网络问政”、“电视问政”等方式改良政府机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一些官员甚至与网络技术同步,率先推出个人博客、个人微博、尝试与网民进行互动。

截至2013年10月,我国开通网络问政自建平台的政府机构已有90多家,其中2013年新增了15家。在民意诉求中,网民对“网络问政”的关注焦点在咨询求助、互动办事、网上办事、业务交流等方面。由此可见,今天的网络问政呈现出升级化趋势。

三.部分官员的表现对政府的公信力提出挑战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通过履职获得社会信任的能力,而信任被视为社会关系运转和谐有序的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比较好的。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要求妥善回应公众质疑,但是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累积,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远远达不到互联网繁荣时代人们对政务信息获知的需求。

而有些官员,在面对媒体时,其言行谈吐与政府官员应有的素质表现得格格不入,使政府形象严重受损,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2013年以来,上海高院法官嫖娼事件、湖北秭归官员集体吃喝事件,这两起全国性舆论事件在制度上严重挑战了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大量事实证明,目前举报腐败没有网络发酵,很难得到纪委的重视。一些人基于对政府行为的分析,得出“凡是政府说不会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的认知路径,导致政府工作陷入被动。而长沙中院快速回应执行死刑没通知家属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也同时证明了各级党政部门以及官员对待网络民意的态度仍显保守,惯于沿袭传统对新闻媒体的态度来防范媒体、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

纵观政府部门在2013年多次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多数情况下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应对态度敷衍、信息透明度底、外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执法监督不到位等。为了避免只听下面各级党政貌似恭谦诚实的汇报总结,不如有效监控各基层和了解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执法必须引入民主,必须推进陪审制。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应从加强舆情管理理念入手,从基层做起,进一步改进工作,努力提高执政创新。 Vz4TCDaG5BrkfhQt4E/aqm3h9CQrsD1J6dWsUM0cUfl6eCAZGsrVxR6+2ol6EU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