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民航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舒适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障社会经济体系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航空运输的发展,民用机场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相应的管理方式主要还是基于实践经验的“定性”管理,航站楼在旅客高峰时期拥堵,低峰时期设备和人员空转的情况普遍存在。这表明,单纯依靠机场“硬件”的扩充而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解决航站楼旅客吞吐量问题,不仅成本昂贵,而且运行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为此,需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运筹学、数据库技术、计算机仿真和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运用于机场航站楼的管理系统,在系统工程的整体思想指导下,将航站楼管理系统的各子系统与气象系统、计算机离港系统、全球分销系统进行综合集成,利用航站楼旅客流量的历史数据、全球分销系统的旅客订座信息、计算机离港系统的航班和旅客的行李信息等,对航站楼的旅客到达流量进行准确预测,在此基础上,对航站楼的旅客服务资源进行动态配置和智能调度,最有效地利用航站楼的旅客服务资源,提高航站楼的运营效率和旅客服务水平。

航站楼旅客服务资源的动态配置和调度智能化并不意味着航站楼管理的完全自动化。对旅客离港和到港过程进行管理时,只是希望航站楼运营更加秩序化,使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航站楼管理者进行预测、处理和决策,在航站楼管理中,更重要的还是人的作用。

航站楼旅客服务资源的动态配置和调度智能化将推动航站楼管理由粗放的“定性”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的“定量”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未来航站楼管理的发展方向。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挖掘信息资源的最大潜力,才能有效提高航站楼的运营效率和旅客服务水平,满足日益增加的民航运输服务需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但仍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对民航运输服务水平的要求。为此,我国也加大了对民航科技领域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在2003年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签订并启动了联合资助基金项目,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势,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资源投入到以我国民航事业发展为背景的基础性研究中,提升我国民用航空科技源头创新能力。

我们相信,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航站楼资源动态配置和调度智能化理论必将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运营管理中的成功应用,定会对提高航站楼的运营效率和旅客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在航站楼管理智能化研究领域的探索和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教授 杨国庆

2015年1月21日 GvyTY2H/QFgQ/SN184lN1Fc3DX40cYe/q8GwZXW0o9eECqTCNqMo9VXxPXXp8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