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马千里是个智者,我是他的粉丝。

数年前在新浪微博上看到朋友转了一篇题为《鸡国》的古文,顿时叹为观止,但怎么也想不出哪位古人能写出这样的名篇,文笔恣肆、情趣盎然,透满讽今醒世的力道。遂转发,并加了评语:千古文章、流传千古。同时,心下还在回忆搜索,作者何人?

直到次日有人回帖感谢,才知道作者乃今人也,此人便是马千里。

此后跟他开始互动。每每去找他新“出炉”的微博段子,总能发现他在打击抄袭,虽力敌千军,却也形单影只。原来他“网络段子大王”的名声早已远播,总遇到连续不断的抄袭。

那是一个人面对无数人的抗争,日夜不休。

观战也是桩累事,就索性连他的段子也不看了。但除了执拗,他罕见的才华和睿智,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里。

马千里是个勇者,我是他的“喽啰”。

后来有了微信,便有了微信群。我被朋友拉进群里宣传自己的新书,又发现了马千里。这回他不是在打击抄袭,而是在打击“脑残”。在他面前,几乎没有不“脑残”的人。每天都看到他舌战群儒的身形,非常矫健且百战百胜。

作为资深网民,我也曾多次网上折戟。极端的智慧和极端的愚蠢在互联网上并无区别。互联网的可爱与可恨之处在于如果狭路相逢,便是孙悟空也永远打不过猪八戒。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否则便是一场三万年的纷争。面对几亿网友,哪里还有完?马千里可不听劝,从人品到水平、从立场到观点,不把对方搞个体无完肤、哑口无言,不算完事。对方常常是些高手甚至是朋友,但马千里从不给面子。此人一直活着,真是个奇迹啊!

终于,我看不下去了,引诱他看我的书,并下了战约:有本事你把我整趴下。马千里的回答非常气人:看在你有诚意的份上,好吧,你把书寄给我朋友,他是个高手,他看完说好,我再拍你,不然算是欺负你。

果然,没几天他就把我拉进他自己的群里,对我进行公审。他那个群当初叫“马圈”,现在改名叫“花马社”,里面都是他的铁杆粉丝。公审的方式一如既往,是他开讲授课。公审的内容,自然有褒有贬,当然也是先贬后褒。但对于受审的一方,并不期待后面还有好听的。只觉得此人那种独步江湖的犀利,给人透心凉的感觉。受审的意外收获,并不是他简单的赞誉,而是发现了他的真诚。

终于知道了他横扫千军的秘密武器!很快,我也经常加入他的战团,跟他并肩作战。毕竟,他太孤单了。

马千里是个仁者,我是他的学生。

后来经常出入他的群,听他的各种讲座。讲座的内容五花八门,都是临时由群友出题,他“信口开河”。

很显然,群友的出题都是带有挑衅意味的,至少也有“调戏”的成分。但马千里的态度始终不变:诸位随便出题,出完题了大家表决,哪个受欢迎我就讲哪个。于是,我又有了两个发现。

一个是听了几次后,我发现他单纯、天真、平实、博学且来者不拒,互动环节更是充满耐心,不管多么初级的提问、多么野蛮的质疑,他都细致回答。完全是一个仁慈的长者,哪里还看得到他此前的飞扬跋扈。

另一个发现,是震撼的。他讲课都是用大白话,随时有人拷贝整理,直接发到微信公共号对外传播。第二天我一看,昨晚的即兴演说竟为浑然天成的佳作妙篇。出口成章,是个妇孺皆知的成语,但真正能做到出口成章的人,仔细回忆半百经历,我平生只见过马千里一个。

近日马千里发来微信,说又要出书,让我写序,受宠若惊。写序是名人或“大腕”干的事,不归我管。不好直接拒绝,只说他所托非人,并答应帮他另请高明。

但他接着说:我马千里这次不是写书,而是要把群里的讲稿结集成册出版。

即刻,我当仁不让地答应了。只因他的每次讲座,我不是亲自进群旁听,就是事后浏览,身为受益莫大者,承担推荐之责,荣幸之至。

精诚所至,读者开怀。

是为序。

仲昭川
中国互联网学创始人、《互联网黑洞》作者
2014年冬于北京望京 CiFk/H7oaDOsqPO7A6b9da32hEORKWcMEeove6DxvEEGPmrk4gUfJXsUJxZMcu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