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移动互联网改变商业形态

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会导致信息传播的加速,以及信息控制权的易帜,由此催生出产业链重构与价值链重组,改变商业形态。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通过把人和网络实时链接,拥有比互联网更快的加速度、更低的参与成本。此外从消费者、资源配给、营销工具、商业模式等方面看,移动互联网商务与传统商业形态均有较大不同。

1.1.1 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消费者的参与成为商业时代特征

传统商业时代,商业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广告、促销大行其道,企业营销以产品为中心,消费者对商家的产品与服务信息反馈不仅分散、不及时,而且缺少渠道与激励机制,在这种商业形态下,消费者只是沉默的大多数。

在PC互联网时代,商家与消费者通过网络链接,互联网上彼此的地位对等,信息传播开始加速,消费者也逐渐参与到对商家的评判上来,但是由于存在交易平台,比如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作为一个渠道挡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真正赚钱的是像淘宝、大众点评等信息中介平台。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际沟通、商务沟通的直接、实时链接使得信息反馈与用户参与的成本持续降低,碎片化时间也带来了参与时长的增加,两者的累加效应,使得“消费者赋权”开始真正发挥威力。

移动互联网也使得商家与消费者维持关系的成本降到最低,真正有机会摆脱中介平台,我们即将开启一场“去中介化”和更深刻的商业民主化运动,商家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直到彻底抛弃中介平台,用户也将是商家自己的,而不是中介平台的。2013年以来淘宝、阿里之所以强力推出移动社交“来往”产品对抗微信、强力推广支付宝钱包实现支付宝的移动化,实质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直达用户优势,让“去中介化”成为信息发展浪潮中的趋势。

1.1.2 移动互联网碎片化与场景化应用流行,信息按分钟计价

区别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让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变得更简短与快捷,产生大量即时冲动型需求,即时服务提醒也将变成很重要的服务呈现和实现手法。

像今夜酒店特价、嘀嘀打车这两款产品,表面上看完全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的需求和产品,实际上,这些冲动型需求一直就存在,只是原本无法被满足。

移动互联网碎片化与场景化特征明显,需要做好“碎片时间的完整体验表达”或“碎片化呈现”,要让用户在一分钟爱上你,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不会太久,你必须要让他能够完成一个闭环的完整体验,才能赢得他。举例来说,碎片化呈现可能是10分钟的手机游戏、4分钟的商品购买、3分钟的陌陌交友等。

还有一点在国内少有人关注,那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分钟都将可以被计价。比如普通人和专家资源是可以实时链接的,当你可以直接与律师、医生等专业知识的拥有者进行沟通时,就可以进一步消除专业知识的信息不对称,而专家的碎片化时间的价值也可以重新估算,并按照分钟来出售。

1.1.3 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企业经营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面向消费者的前端,企业要抓好入口,充分利用好包括微信、支付宝等在内的超级APP。其中,二维码作为万物的标识正在链接一切,将是品牌跟用户产生接触点转化的最有效工具,它可以成为用户感知和流量的新入口。同时,企业还要建立自己的微社区,整合碎片化的社交渠道,与粉丝保持互动。

在后端,企业需要将入口与后台有效打通,把传统的CRM、商品运营、服务流程等基于移动互联网重新构建,从而实现用户的有效转化与沉淀。

1.1.4 移动互联网催生意想不到的商业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大姨吗”APP、“航班管家”APP最开始只是一个工具,但正在成长为社区,并开始逐步嫁接电商业务。意想不到的“工具+社区+电商”商业模式出现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工具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所以社区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电商化则是衍生赢利点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似乎毫无联系,但内在融合的逻辑是一体化的。

微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它从一个社交工具——拥有加入朋友圈点赞与评论等社区功能,到后来提供微信支付、精选商品、电影票、手机话费充值等生活服务功能。跟微信模式类似的Line最近也在日本推出了C2C电商平台Line Mail,卖家开店不需要费用,Line只赚取10%的提成。这些移动IM工具都已经在向移动电商延展。

此外,像“微杂志”、“她生活”及“逻辑思维”等自媒体,它们已经开始通过售卖书籍、化妆品来拓展自己的商业空间。

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从来不是固定的,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它根据消费者、市场、竞争与技术变革的变化而变化,以至于其发展路径往往出人意料。 oFav9l8tgglgR2RvU56q5G+nYoxJG+wO5yswABy5C/FZ0tFEK+Rc0zw/Wgu+x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