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手工东巴纸坊
在云南省昆明市你可以找到云南全省的各色特产,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最有特色的昆明特产恐怕就要属鲜花。这里的花不但品种多而且价格便宜,以至于全国各地的花商都会不远千里从昆明空运鲜花。而昆明本地人就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如果你有机会到昆明人家中做客,在客厅中一定会看到各色的时令鲜花,这定会使得爱花之人羡慕不已。昆明鲜花品种繁多,仅市面上最常见的玫瑰花,这里就有卡罗拉(红玫瑰)、黑魔术、法兰西、戴安娜、粉玫瑰(艳粉)、新香槟、红衣主教、白玫瑰、九零玫、雪山、水蜜桃、紫皇后、金香玉、蓝色妖姬……如此之多的选择一定会令你眼花缭乱。如果觉得鲜花作为礼物不方便携带,这里也有数之不尽的干花品种。曾经的尚义街花市是我每次昆明之行必去的地方,而如今呈贡斗南花市的崛起则另有了更多的选择。其实在昆明大街小巷间的各色花店中,都可以找到令你心动的鲜花,离开昆明时带上一束鲜花吧,这是春城最好的礼物。
围棋是云南传统手工艺品中的点睛之作,云子原产于云南永昌府(即今保山市),故又名永子。据史料记载,这种古老的传统制棋工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元、明、清时期云子曾在名士、高僧间使用或互相馈赠,盛极一时,当时茶社、棋坊随处可以看到围棋的身影。云南永昌府所产的云子曾作为进贡皇室的贡品,一度被誉为“永子之棋甲天下”。曾一度失传的云子制棋工艺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大力的挖掘和保护,成为云南传统工艺的一枝奇葩。
美丽的苍山、秀丽的洱海孕育了勤劳的白族人民,大理的扎染工艺就是生活在这灵秀山水间的白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我记得在大理旅游业刚刚起步的20世纪90年代初,大理古城中还没有太多外乡的生意人,那时的大理古城既宁静又安详,而那时洋人街上众多摊位上出售的就是大理的传统扎染工艺品。记得我第一次来到大理古城时,立刻就被这色彩纯正、花色绚丽的扎染工艺品吸引了。当时各家店铺中各色的扎染布匹堆的跟小山似的,游客可以随便挑选各色的图案,现场量体裁衣,不多会儿一件扎染的盘扣开衫就可做好了。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用扎染布做成的裤子,穿在身上既凉爽又好看。大理白族的扎染之乡在喜洲镇周城村,这里也是蝴蝶泉的故乡。蝴蝶自古在白族人民的心中是幸福和吉祥的化身,更是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因此蝴蝶是最常出现在大理白族扎染工艺品中的图案。那时的白族村落间随处可以看到手拿针线在白色棉布上扎花的妇女,灵巧的双手在白布间翻飞,扎结成图案的白棉布在染料大缸中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彩便深一层,浸染后的棉布经过翻洗晾晒,最后拆除扎花的线,一个个美丽的图案就出现在了棉布之上。如今大理古城中早已没有了专门为游客们量体裁衣的扎染店铺,如果你还想领略正宗扎染工艺的魅力,不妨到蝴蝶泉的故乡——喜洲镇周城村一试,也许在那里你还能够找到正宗的大理扎染。
>>云南 云子
如今的丽江大研镇灯红酒绿,歌舞喧天,很难找到曾经属于纳西人的生活印记,古城大街小巷的店铺向路人们展示的都是来自浙江温州小商品市场、琳琅满目的纳西人古物的复制品,而这也足以让到此一游的游客们惊喜不已了。如果你是个细心人,躲开街面上的喧嚣,穿过四方街走进“东巴纸坊”,这里有古老纳西民族特色文化时的载体——东巴纸。这是一种可以流传千年而不腐的特殊纸张,通常东巴纸是纳西人在祭司时用来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祭祀过程,以及纳西民间传说和东巴教经文的,而这些是用纳西族特有的东巴文字记录的。千年不腐的东巴纸承载着纳西人谜一样的东巴文,使得这一纸一字更显出当地独有的文化魅力。据史料记载,纳西的东巴纸出现在清朝的康熙年间,这种从中原传入的造纸技艺经过纳西人的改良和加工,并在造纸原料的筛选上大量使用当地特有的材料(荛花),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巴纸。如今还在用古老的方法生产这种纸张的纳西人已实属凤毛麟角,“东巴纸坊”的主人丽湖,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纸张制作的过程,更是曾经属于古老纳西族的传统文化。
松茸被公认为是云南三宝之一,有“菌中之王”的美誉。松茸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特殊,通常生长在滇西北高原海拔1600~3200m的温带、寒温带的密林中。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使得松茸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夏秋之际(7月份左右)是野生松茸的收获季节,梅里雪山山区的纯野生松茸是松茸中最为上乘的品种,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不过这时如果到上述地区旅游,街市中令你眼花缭乱的各色松茸产品比比皆是,新鲜松茸采摘下来后一般可自然存放3天,当然最好在24小时内食用。相信新鲜松茸能够带回家的概率十分小,那就选些干的带回家吧,这毕竟是滇北最诱惑力的特产了。
>>宜良烤鸭 |
>>汽锅鸡 |
米线——云南人永远无法割舍的家乡口味,几乎是流行于云南全省的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饮食。在云南,米线的做法是多种多样的,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在制作方法上大致可以分为凉米线、烫米线、卤米线、炒米线……而米线在云南不同的地区又有着不同的吃法和叫法,如起源于玉溪的小锅米线,源自蒙自县的过桥米线,当然还有豆花米线、大锅米线、凉米线、卤米线、炒米线。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过桥米线了,据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制作精良的过桥米线通常由滚汤、各色肉片和米线、风味作料等组成。刚端上来的汤碗里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千万要小心这可是一碗滚烫的汤,之后把作料、肉片和米线依顺序倒入这个汤碗里,一会儿工夫碗里的米线和各色配料就熟了,滋味鲜美爽口。
宜良烤鸭是滇宜牌烧鸭,是云南著名的传统菜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以“肥瘦相宜,皮酥脆,内香嫩”而闻名。
云南的汽锅鸡如同过桥米线一样,同样是历史悠久的云南佳肴。制作这道菜的锅是非常讲究的,火锅是用有着千年历史的建水彩色陶制作的,而鸡则选用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乌骨鸡,并配以猪里脊肉、鲜香菇、火腿以及多种作料,加以蒸制,通常用2~3小时文火加热,蒸至骨肉分离,这时鸡块鲜嫩,汤汁甜美。汽锅鸡经过数代的不断改良,而今人们在汽锅鸡中加入适量的云南本地出产的“三七”“虫草”“天麻”等珍贵药材成为药膳汽锅鸡,使得汽锅鸡这道佳肴变得越发滋补鲜美,并且还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药膳汽锅鸡不仅能够滋补强身,更能对体弱、头昏、乏力、冠心病、神经衰弱等具有一定疗效。
这是我最钟爱的一道云南甜点小吃,云南十八怪之一,牛奶做成扇子买。乳扇是一种从牛奶中提炼的类似干奶酪的奶制品,流行于云南大理及周边的广大地区,正宗的乳扇最早产自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邓川坝地区,当地草场丰茂,土壤肥沃,农牧业非常发达,当地白族人自古就有饲养奶牛的习俗,当地出产的奶制品在云南是远近闻名的。乳扇的制作过程非常的烦琐,要先将鲜牛奶发酵成酸奶水,再放入锅内加热至60℃~70℃,随即倒入鲜牛奶,并用竹筷轻轻搅动,使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渐渐凝结成絮状,再用竹筷摊成薄片,晾在竹架上风干而成。制成后黄中带白、纯洁光亮、薄似纸张的乳扇,富含蛋白质、脂肪等丰富的营养。当地乳扇的做法通常是煎、蒸、烤,而这其中最好吃的莫过于烤乳扇,这也是大理古城中最受游客欢迎的小吃之一。当地人用一根竹签卷起一片乳扇,在乳扇里加上甜豆沙或是桂花酱,在炭火上来回翻烤,加热后的乳扇香气四溢。到了大理一定不要忘记去尝尝这道街头小吃烤乳扇,这甜美的味道能让你唇齿间记住一个奶香四溢的古都——大理。
>>烤乳扇
从地域上来说,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生活的人们在饮食上偏爱面食,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人们则多以大米为主食。在南方的多数地区,人们把大米加工制作成米面,这同北方人所吃的面条在口感上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像在浙江、上海等地米面就是一种常见的普通饮食,而云南的饵食是这样一种用大米加工后做成的“面食”。云南饵食的种类从形状上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条状的称作洱丝,块状的称作饵块。饵食在昆明、大理以及云南西部地区非常流行,通常的做法有小锅洱丝、炒饵块、卤饵块等,其中昆明的小锅洱丝名气最大,昆明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其做法是在大小约5寸左右的小铜锅里加入汤料、肉末、豆尖、甜酱油等与洱丝一并加热,而后根据个人的口味再添加辣椒等作料。洱丝在云南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名称,如腾冲饵丝就是在洱丝中加入当地特有的氽肉鲜汤,不但饵丝味鲜,这汤头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巍山的粑肉饵丝,一道小小的洱丝却在云南人手中被变幻成了无穷的美味,这就是饮食文化独有的魅力!
位于云南省西北高黎贡山西侧的腾冲县,是云南公认的大救驾的发源地,如今这道菜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饮食名片。来到腾冲如果不尝尝大救驾,就如同到了北京没有吃过豆汁儿和焦圈,去了天津没尝过大麻花和狗不理包子……自古以来腾冲地区出产的饵食就远近闻名,当地生产的饵块不仅口感细腻,入口后更是绵香有加,再配以当地特产的鲜猪肉片、火腿片、酸菜、葱、菠菜、西红柿、糟辣子、鸡蛋等适时地翻炒,之后加入肉汤焖软,配以精盐、酱油、味精等作料调配,上桌时再配以酸菜肉汤一碗,佐以饵块一同食用,这种酸、鲜搭配使人胃口大开,难怪品尝过正宗腾冲大救驾的食客都会对这道菜称赞有加。
破酥包子是昆明又一样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是一种老人和孩子非常喜爱的食品。破酥包子的馅心有咸、甜两种。咸馅是将清汤、酱油、味精、胡椒粉、葱姜末和盐放进锅里炒香,再注入湿淀粉勾芡,最后倒入鲜肉丁、冬菇、冬笋等拌成咸馅。甜馅是用熟火腿加白糖、蜂蜜、冬菇末等拌成甜馅。新中国成立前在昆明翠湖大门附近有专门销售破酥包子餐厅——少白搂。如今已是昆明知名地方小吃的破酥包子,在大街上已不太常见,不过云南大学附近以及翠湖西侧的昆明老街区里还是能够找到它的身影。
>>黑龙潭落日。经典的拍摄角度,只是缺少了玉龙雪山的尊容,但夕阳的余晖为画面色彩上了点缀。包围曝光正负各加减一档,并在后期合成HDR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