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IP地址

2011年2月,ICANN宣布IPv4地址分配耗尽;2011年4月,APNIC宣布其可分配的IPv4地址仅剩下最后一组,并决定启动应对IPv4资源枯竭的计划,同时启动新的分配政策。自此之后,中国的IPv4地址规模停止了快速增长,定格在3.3亿。但是根据CNNIC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的网民规模却达到6.18亿,人均IPv4地址数约0.53个。与此同时,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不断多样化,并且持续在线的设备越来越多,这些设备都离不开IPv4地址的支持。可以说,IPv4地址在中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按实际应用,中国各个省份的IPv4地址分布见表3.1。

表3.1 各省IPv4地址占比

1.IPv4地址分配存在“马太效应”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互联网发达地区。这一特点,在IPv4地址分配上,也有表现,甚至表现的更为突出:在互联网发展较快的地区,其IPv4地址的占比,甚至超过了网民在全国的占比,如图3.1所示。

图3.1 东中西部IPv4地址占比与网民占比对比

中国东部地区网民占比为47%,但是IPv4地址占比则达到52.5%;而在西部地区,当地网民占比为22.7%,但IPv4地址占比却只有14%。可以说中国的IPv4地址分配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如图3.2所示。

图3.2 各个省份人均IPv4占有率与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相关系数R=0.653

经济优势、地缘优势、网络活跃度等都是使发达地区获取更多地址资源的重要原因。

2.IPv4地址的活动规律反映了网民的用网周期

互联网前沿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其他地区:上述地区之外的中国其他省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如图3.3所示。

休息日IP地址的活跃度明显高于工作日,甚至“夜猫子”特征在休息日也比工作日表现的更为明显。而在工作日,从8点前后,IPv4地址的活跃度开始逐渐抬升,12点前后达到第一个平台期,这一平台期大约持续到16点前后(同时在线率45%上下),在18点前后,开始第二次抬升,一直到20点前后达到高峰(同时在线率在50%以上)。

互联网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区,其在两次活跃度抬升的速度都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这可以从城市规模方面进行解释——作为互联网发展前沿地区的北上广深杭,其城市规模较大,人们从工作单位回到家中所需时间也较长。

图3.3 不同地区IP使用率的变化对比

3.NAT技术能够暂时缓解IPv4不足问题,但也使网络结构更加复杂

根据CNNIC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人均IPv4地址数约0.53个。IPv4的地址数量与网民规模严重不匹配。与此同时,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不断多样化,并且持续在线的设备越来越多,对IPv4地址的需求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NAT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NAT技术在解决IPv4地址紧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同时也使网络结构更加复杂,如图3.4所示。

图3.4 某欠发达城市不同时段的IP同时在线率

当前中国的IPv4地址的周使用率达到75.4%。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其IPv4地址的同时在线率甚至达到80.6%。为缓解地址紧张,这些地区需要搭建更多的NAT节点,而这将进一步使网络结构复杂化。

4.向IPv6过渡,任重道远

未来,随着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的发展,互联网对IP地址的需求会呈指数式膨胀,靠NAT技术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IPv4地址紧缺的问题,而向IPv6过渡则成了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拥有16670块/32大小的IPv6地址段,较2012年度大幅增长了33%,中国的IPv6地址总量已位列全球第二位。尽管数量巨大,但另一项研究显示,当前中国的各类域名配置IPv6的比例均在万分之五以下。可见当前中国向IPv6过渡,仍然任重而道远。 w+/sIHvJhQWEcJERYrPFRaLjB28AizbAc4GZKvHW6+0GvWfKZyzRCtQI1+o7P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