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好养活的孩子

林纳斯的爸爸妈妈都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大学生。他爸爸尼尔斯·托瓦兹在大学时代就非常活跃,是一个讲瑞典语的学生俱乐部主席,他共产主义的政治倾向一直被当局监视。1967年,尼尔斯认识了林纳斯的妈妈安娜。

据林纳斯后来偷偷爆料,他父亲在那时追求他妈妈的过程中有个情敌,有一次学生俱乐部一起出外郊游,当他们游玩之后打算坐汽车返回赫尔辛基的时候,他爸爸凭着学生俱乐部主席和郊游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安排那个情敌负责把大家的行李装到汽车上去。于是,他利用这个巧妙的方式坐到了他妈妈的旁边,并希望她能够单独跟他约会。

林纳斯是在一次大学校园的游行示威中诞生的。在他只有三个月大的时候,他爸爸机智地报名去服兵役了,因而没有被当作反政府分子被抓入监狱。在军队中,他爸爸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和神枪手,经常受到奖励,享受着回家探亲的特权。于是就有了比他小十六个月的妹妹萨拉。他妈妈一个人担负起了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还要继续干着芬兰新闻社翻译员的工作,即使到了老年她还是习惯在名目繁多的新闻媒体中寻找有价值的消息,然后把它们翻译成瑞典语。

在这个年龄段,别的男孩子一般都喜欢躲在一边阅读《花花公子》之类的书,而林纳斯就喜欢坐在电脑跟前,继续捣鼓着他的新程序。

“林纳斯,该吃饭了!”每次吃饭他都是让妈妈这么叫才离开电视的。

以至于到后来,他妈妈常对一些记者朋友们说,林纳斯是个非常好养活的孩子,哪怕把他放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只要给他配上一台电脑,每隔一段时间往里扔一些意大利面条,他就会感到格外高兴了。她绝不会担心这个孩子会遭到绑架。的确,那时的林纳斯看起来就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小孩子。

林纳斯的父母在他7岁那年离婚,他很早就习惯了独立的生活。 因此在很小的时候林纳斯就自己做饭,自己上学。有一段时间,他妈妈赶稿子,需要上夜班,他和妹妹只好自己想办法吃晚饭。他们到街角的一家小铺子里买许多糖果,这样晚上可以玩电脑玩到很晚。这样的日子林纳斯从来不觉得苦,反而觉得非常痛快。

由于芬兰人十分重视技术,网络科技非常发达。在林纳斯小时候,数据库就被用来记录赊账了。自从有了计算机之后,咖啡馆便是许多极客们常去的场所。因为咖啡馆是唯一一个可以让学生们赊账的地方。也就是说,手头拮据的学生可以先在那里消费,店里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学生买的食品饮料列出一个单子算是记录,等到学生们有钱了再把账还上。而林纳斯买的东西永远是一样:一杯可乐和一个炸面包圈。

虽然林纳斯每天一下课就趴在了电脑旁,但他一开始在学校的成绩比他妹妹萨拉的功课要好。萨拉喜爱社交活动,看上去非常随和,对周围人都是一副友好的样子。可能是看哥哥天天泡在电脑前成绩还比她好,萨拉在最后加倍努力,终于让自己的分数超过了林纳斯,因为她考的科目比林纳斯多。而林纳斯的兴趣比较窄,因为他是个偏爱数学的家伙。

对于少年林纳斯来说,那时候他的生活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房间里到处都是书和电脑设备,堆得满地,常常是把数学课本丢在地板上,再抄起一本物理书看。书一看完,就从床上滚下来,坐到电脑前精神抖擞地编写一个新的游戏程序。饿了的话就跑到厨房里弄点咖啡和松脆玉米饼填饱肚子了事。

很显然,林纳斯这种生活方式放在今天来说就是一个标准的宅男和网虫,不过他出生在芬兰,父母对于孩子的管理和教育都比较开放,这才让他能够保持这种生活状态。如果林纳斯生活在中国,肯定就没有这么自由惬意了。这样一种略显单调的极客生活让少时的林纳斯非常满足。

林纳斯每天吃的无外乎咖啡、可乐、炸面包圈和意大利面条,这种习惯一直保留至今。不过对于一个极客来说,单调的饮食可谓是家常便饭,连比尔·盖茨都习惯吃一成不变的汉堡包。

在极客圈里,在饮食上比较另类的当属现在已经去世的苹果教父——乔布斯了。许多关注他的人都知道,这个身体瘦削的苹果创造者是一名坚定的素食主义者,甚至到了非常极端的地步。这就与现在身体有些发福的林纳斯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

不过,乔布斯在饮食上太过挑剔,经常吃一些花椰菜和芦笋之类的深绿色蔬菜。从年轻的时候,乔布斯就吃各种泻药、节食和严格的禁食,甚至发展到连续几周只吃一两种食物。有一段时间由于一直吃胡萝卜,搞得自己皮肤都泛着黄色,然后再接下来几周里只吃柠檬。正是这样的饮食习惯让乔布斯患上了胰腺癌,以至于在事业的高峰突然消失在人们眼前,一代极客巨星就此陨落。

不过有意思的是,最后乔布斯躺在医院快要不行的时候,还在抱怨脸上的氧气面罩设计得太烂,让医生找了五个不同款式的面罩由他自己挑选,真是个追求完美的怪诞极客!

小补丁 林纳斯定律(Linus's law)

读者朋友可能不知道,林纳斯不光是通过设计了Linux系统影响了世界,而且还有同样大名鼎鼎的林纳斯定律。

下面就说一说林纳斯定律及它的由来。

顾名思义,林纳斯定律当然就是以Linux系统的创始人林纳斯·托瓦兹的名字来命名的。它的意思是“足够多的演讲,就可以让所有问题浮现”(given enough eyeballs,all bugs are shallow),如果结合林纳斯的身份,则可以说成是“只要有足够多的测试员和共同开发者,所有问题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发现,而且能够很容易被解决”。

这一著名定律的名字最早是由埃里克·斯蒂芬·雷蒙(Eric S.Raymond)提出来的。为什么雷蒙会如此看好林纳斯呢?这或许跟他本人的身份有关。他是《大教堂与市集》的作者、《新黑客词典》的维护人、著名黑客。一开始,雷蒙被认为是黑客文化的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但在1997年以后,他就被广泛公认为是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林纳斯法则的依据是林纳斯本人阐述过的一种价值观:人类所有的动机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从低到高逐层递进。这三种类型分别是“生存”、“社交生活”、“娱乐”,而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依次递进的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林纳斯的观点跟马斯诺的有所不同,却被广大极客群体认可和推崇。

对于这样一条法则的诞生和传播,恐怕林纳斯本人也会感到意外吧!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外国人的独立意识,当时林纳斯也不过是个学生,他能够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奖学金凑钱买自己喜欢的电脑,而同样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国学生,能独立的恐怕很少吧! YV/YuI+pzTUMuqgvYg0zCBajVcM2xJZvvVhaNJ2/h3KKw+4TVWxm3akO/MqOtJg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