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自Linux操作系统诞生以来,几乎每天,它都会以某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应用程序和有多少机构在使用Linux。在大中型服务器解决方案中,国内外无数大型企业都选择了Linux;在嵌入式开发领域,Linux的应用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持设备中,更是以源码开放的Linux内核作为平台。基于Linux平台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Linux下进行C程序开发的经验与积累,并融合大量的程序实例而著成此书。本书由浅入深,适合各个水平阶段的读者学习。

本书特点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从Linux系统的安装、C语言编程基础、Linux下的基本编辑器、程序编译器和调试器,到Linux系统的各种函数调用,再到Linux下具体程序案例的设计开发,本书内容由浅入深,囊括了Linux下C程序开发的各个环节。

2.程序实例丰富,实践性强

在本书中,几乎每个知识点都会伴随一个或多个程序实例,通过实例来加深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每个程序实例,作者都添加了十分详细的注释,方便读者理解;并且,所有的实例读者都可以在自己的实验环境中完整实现。尤其是通过最后两章实际项目案例的讲解,更是完整地向读者演示了Linux环境下项目实例的设计与开发。

3.技术全面,知识点阐述到位

网络编程和图形界面编程是C程序学习中比较深入的知识,也是本书中重点讲解的内容。在本书的最后3章,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的项目开发结合,通过逐步设计与实现,深化读者对它们的理解与掌握。将Linux系统开发技术、C语言开发技术、软件工程思想融会贯通,使本书成为一本思想和内容都极其丰富的计算机教程。

本书内容

第1章:介绍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安装方法、Linux下的常用命令,以及Shell的初步使用。这些是使用Linux的基础,帮助读者为本书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2章:讲述Linux下的Shell编程方法。Shell作为Linux用户与内核之间交互的接口,除了是一个命令解释器外,本身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程序设计语言。掌握好Shell程序的基本语法,将会使我们在Linux下的程序开发事半功倍。

第3章:介绍Linux系统下的C开发环境,包括编辑器、程序编译器和程序调试器,它们是在Linux下进行C程序开发必备的工具,几乎所有Linux下的项目编程都会涉及它们。

第4章:详细讲解了Linux下的常用C库函数。灵活地使用库函数,将使我们的程序更加高效、简洁。

第5章:详细阐述了Linux下的进程管理。进程是操作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熟悉使用进程的操作和进程控制的相关系统调用,会使用户在使用Linux系统完成各种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第6章:详细阐述了Linux下的线程管理。线程是一个进程内的基本调度单位,是一种轻量级的进程,创建一个线程的开销比创建一个进程要小得多,而且线程上下文的切换开销也比进程要小得多。多线程编程已成为开发并发应用程序的主流方法。

第7章:讲解基于文件描述符的文件I/O操作,以及Linux中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操作是Linux系统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在Linux中,所有的内容都被看成文件,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归结为对文件的操作。

第8章:讲述基于流的文件I/O操作。基于流的I/O操作是由标准C函数库提供的,与基于文件描述符的I/O操作相比,基于流的I/O更简单、方便。在大多数情况下,程序员更愿意使用基于流的输入/输出方法。

第9章:详细讲述了Linux套接字编程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演示了Socket编程中常用API的使用方法。

第10章:详细讲述了Linux下MySQL数据库编程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演示了MySQL数据库编程中常用API的使用方法。

第11章:讲述GTK+图形界面编程。GTK+是Linux下基于C的图形界面开发库,本章通过程序实例演示了使用GTK+库创建各种界面控件的方法。

第12章:通过设计一款Linux下的小游戏——俄罗斯方块,演示了小型项目工程软件的模块划分方法,以及Linux下的C程序开发步骤,使读者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GTK+图形界面编程。

第13章:通过设计Linux下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再次详细阐述了Linux下C程序的开发,读者从中能够掌握GTK+图形界面开发和MySQL数据库编程的方法与技巧。

本书适合的读者

● Linux及C程序设计初学者;

● 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 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

● Linux软件开发从业人员;

● 开源软件开发爱好者;

● 社会培训学生。

本书由叶茂、张繁编著。在本书完成之际,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带给我快乐与动力,支持我一直坚持下来,并最终完成这部著作。

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王坚宁、李龙、魏勇、张玉兰、高克臻、张秀梅、张云霞、周兴国、李辉、刘峰、朱丽云、徐浩、马建军、许小荣。在此,对以上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MMcwJusDxEI5nomL7Ju65r5K/uoWQcAr4/RfAdq6C7EmnpPm7iqmoWy7JlYY8a1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