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依恋,就是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充满情感的情绪状态。在这种关系建立起来的过程中,那种起到中介作用的行为,就叫做依恋行为。这种依恋行为,并非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存在,它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当然,在不同的年龄段,每个人的依恋对象及方式都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宝宝1~2岁的时候,对于他们的依恋行为,做家长的应该特别予以重视。宝宝过分的依恋行为,会对其以后的性格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宣宣妈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宣宣今年都已经2岁了,可是却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热衷于到外面玩,而是形影不离地跟在爸爸妈妈的身边,让他到托儿所去,他也没有一点情愿的意思,反而经常会拉住托儿所的门,蹲在地下,哭闹个不停。
总算是去了托儿所,可是每次一回家,就缠着爸爸妈妈和他一起玩,有时候甚至还主动要求爸爸妈妈抱他。倘若爸爸妈妈不答应的话,那么就大哭大闹一场,抑或是一个人躲在一边,闷闷不乐好长一段时间。
宣宣妈妈看着宣宣这个样子,心里是又着急、又难过。
宝宝对家长过分的依恋,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会对家长过分依恋的呢?
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长过度保护宝宝,造成宝宝形成过度的依恋行为。家长对宝宝的过度保护,不光只表现在某一个方面,事实上是涉及很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生活方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生活的条件已经明显好转,然而,不少家长仍旧担心宝宝营养不足,会对身体的发育和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总是一味地给宝宝买这样那样的营养品与补品。家长们将宝宝当成温室中的玫瑰花,只要看到天气稍微有一些不对,就不准宝宝出门,就算只是刮了一点风或下了一点雨也不可以,更担心宝宝被太阳晒坏了身体。
其次是在教养方面。宝宝就像是一个小皇帝一样,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成为了全家的核心,每个人都将他当成了宝贝,总是尽可能地去宠爱他。在这个时候,家长们对宝宝通常都会很服从,基本上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第三是在行为方面。倘若家长过于管束宝宝,那么他们就更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了。宝宝的好奇心一般都比较强,而稳定性又十分差,做家长的总是担心自己的宝宝会做出什么危险的举动,所以对他们的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宝宝爱动的天性由此被压制住了,既不可以随便跑,也不能任意跳。家长将宝宝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了,以至于他们什么都可以不做,慢慢地,就对家长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
最后是在心理方面。家长一味宠着自己的宝宝,由于担心宝宝生气,因此就算是对宝宝有所不满,也不当着宝宝的面表露出来。久而久之,由于宝宝长期得不到充分的精神意志锻炼,就会在心理上出现偏差,变得极为脆弱胆小。
正是上面所说的这些因素,将宝宝彻底束缚住了,使他们的独立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越来越离不开家长的帮助,最终导致宝宝产生了依恋行为。
宝宝对家长的过分依恋并不是无法改变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家长必须放手,让宝宝自己去成长,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不必事事包办,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这个时期家长不但要教导宝宝,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宝宝,使他真正具有独立的意识。
当宝宝较大一些的时候,家长就应该以语言交流为主,以非语言交流为辅。适当地减少对宝宝的搂抱和亲吻,用语言表达对他的爱。这样不但会使宝宝的依恋行为有所改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用语言去表达他对身边人的爱意。
宝宝虽然年纪尚小,但其实有很多事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做了。家长不必事事都替宝宝做,而应该放开手,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穿衣、洗脸等,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有了独立性,他们对家长的依恋也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宝宝表现出的进步,家长可以有一些小的奖励,比如说,奖励一颗糖、一个大红花或是带他出去玩,这样可以更加巩固宝宝的行为。比如平常很爱哭的宝宝,有半天没哭,就应该进行夸奖并予以奖励。而哭闹厉害的宝宝,也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家长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告诉他,明天会有漂亮的礼物,但是漂亮的礼物只给乖宝宝,只要他不哭,就能拿到礼物。用奖励的行为可以很好地诱导宝宝养成好的习惯,一点一点摆脱对家长的依赖。
当宝宝依恋家长时,注意力通常都是集中在家长身上的,这个时候,家长不妨采取一些恰当的方法,将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开去。比如说,可以让宝宝玩玩具,或者给他讲故事。宝宝的天性就是爱玩,因此,家长不妨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等,这样不但可以开发宝宝的智力,而且还能让宝宝从中品尝到快乐。
不管家长的工作有多忙,都务必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多带宝宝到户外走走,一旦到了大自然中,宝宝的整个精神状态都会有所不同,他的注意力会被树木、小鸟、草坪等吸引住,整个人都会融入大自然。这样不但可以开拓宝宝的眼界与视野,而且还能让宝宝的知识得到增长。既丰富了宝宝的内心世界,又让他学会了热爱大自然,此外还可以帮助他摆脱掉过分依恋家长的不良习惯,可谓是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