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就是要这样嘛!”
——宝宝的矫情心理

在成长的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在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总是要求别人完全认同,倘若家长稍有不慎,说出了一些无心之语或玩笑,那么就会引发他们的负面情绪,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常常会采取“强词夺理”、甚至哭闹的方式。这个时候,家长常常会心烦意乱。对于中国家长来说,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马上“改口”,彻底顺着宝宝的意思,将“小皇帝、小公主”们的认识与想法连续说好几遍,直到宝宝高兴为止。

【案例呈现】

有一天,小叮当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当时屋子里面很黑,为了方便大家聊天,妈妈就将客厅的灯打开了。小叮当从睡梦中醒来,走到客厅,一看电灯开着,于是强烈要求妈妈把灯关了。妈妈给小叮当耐心解释,说屋子里面太暗了,给人的感觉不好。但是小叮当就是不听,怎么都不愿意让步,直到妈妈将客厅的灯关了,他才安静下来。

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实在是太饿了,因此先在靠墙的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小叮当看到后,怎么劝说也不肯上桌吃饭。妈妈问道:“小勺子、小碗都为你准备好了,你为什么还不上桌吃饭呢?”小叮当没有回答,随即便哼哼唧唧地哭了起来。这个时候,奶奶才恍然大悟,于是问道:“是不是爸爸把奶奶的座位占了?”小叮当将头点了一点。之后,爸爸站了起来,奶奶坐在了那把靠墙的椅子上,小叮当这才安静下来,并开始吃饭。

妈妈在心里纳闷,小叮当这个孩子为何如此矫情呢?

【心理分析】

上述案例中的情况,常常出现在宝宝1~2岁的时候,这时他们的语言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思维与理解能力依旧处在比较幼稚的阶段,因此,家长往往会发现宝宝喜欢不停地说话,而对于自己究竟在说些什么却不太在意。这个时候,倘若家长当着宝宝的面说出一些幼稚的、好笑的话语,做出一些如同开玩笑一类的反应,可能会对宝宝刚刚建立起来的幼小的自尊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宝宝的话本来就没有什么逻辑可言,然而宝宝毕竟天性纯真,对于自己焦急、懊恼的心情,无法很好地进行掩饰,于是乎一个“矫情”的“小恶魔”便诞生了。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时候也是这样,当与同龄的小伙伴出现“分歧”的时候,两个或多个宝宝之间很容易出现争个不停的情况。

【应对措施】

“陪宝宝长大”是做家长的一项重大的人生课题。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与宝宝共同去面对、解决,也是一次成长的历程。宝宝开始以“矫情”的方式表达自我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个培养健全人格的契机。宝宝若能借此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良好心态,那便是家长的一大成功。

1.用宽容对待宝宝的幼稚言行

1~2岁的宝宝基本上刚刚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才开始初步认识外界的事物。这个时候,家长的角色应该是:一方面保护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多学习、多表达。久而久之,宝宝们才能在人格、知识、技能和情商方面全面地发展。

因此,当宝宝兴高采烈地对家长说话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应对方式,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宝宝结巴或口齿不清时,切忌模仿或不讲求方法地对宝宝说“别结巴!”、“好好说话!”,这样会严重伤害宝宝的自信心,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二,宝宝在跟你交流的时候,一定不要因为在忙其他事而粗暴地打断宝宝,因为宝宝需要关注和爱;三,不要以完全成人的视角帮助宝宝分析问题,因为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大人们的行为和想法,这个时候形成的世界观偏差很难得到纠正。

2.引导宝宝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我

宝宝的“矫情”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的潜意识外化的结果。其实宝宝要的真的不多,只是尚未学会怎么表达。这时候家长的引导就很重要了。例如,在宝宝激动地对别人诉说自己的理由之时,家长应该加以一定的安抚,并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宝宝按照事情的逻辑结构把问题一步一步地说出来。例如,家长可以多对宝宝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呀?”、“这两种做法哪个更好呢?”这样一方面促进宝宝思维及组织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宝宝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尊重,就不会用“矫情”的错误方法表达自己了。

3.制止宝宝过度任性

宝宝还小,有时候闹闹小脾气,偶尔“矫情”一下,往往会让人感到很可爱,这其实也是宝宝天性的一种表现,但家长们绝对不可以无底线地娇纵下去。某些宝宝年幼时的“矫情”总是可以获得相应的安抚,其结果是:长大成人之后,很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情绪容易失控等问题。与此同时,宝宝在潜意识中也清楚周围的人是为了让他的情绪稳定下来才暂时顺从他的,因此宝宝必定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针对这些情况,家长们一定要尽快改正习惯于闹脾气解决问题的宝宝。方法因人而有所不同,然而,作为家长,都要适当改变自己应对宝宝情绪的方法。通常情况下,下述八种应对宝宝情绪的方法是应当加以改进的,各位家长有必要对照一下自己的言行,并做出相应的改善:说一些威胁的话语,如“再闹就把你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无限制地对宝宝采取顺从的策略;面对男宝宝闹情绪的行为,总是说“男子汉不许哭”之类的话;对宝宝的行为定性,讽刺他是“爱哭鬼”等;经常对宝宝进行说教;一旦宝宝闹情绪,家长就表现得极为焦躁;对于宝宝的情绪,总是采取无视的态度,而急于让宝宝回到平常状态,喜欢说“你别老想那个了!快来吃饭!”之类的话;为宝宝的不良情绪开脱,喜欢说“都怪他让我们受委屈!”之类的话。 ERb5yCoh48XCmNuUVwq8AmrTiM0BI970G9IxBXGqyOXK11jRzNkpXJlgPHynZS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