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偏不!”
——呈现逆反心理

坚持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与言行的心理状态,即所谓的逆反心理。众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通常都会出现逆反心理,然而,事实上,1~2岁的宝宝也会表现出逆反心理。幼儿到了1~2岁的时候,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自己的行为举止会形成一定的见解,故此常常会“闹独立”。很多时候,家长叫他这样做,他偏说“不”,甚至还会往相反的方向做。

【案例呈现】

璐璐从出生以来就是一个乖宝宝,从来不爱哭闹,相反,还非常爱笑。然而,自从璐璐满1周岁以来,她的爸爸、妈妈慢慢发现,原本乖巧可爱的小宝宝,居然变成了一个倔脾气、什么事情都喜欢跟大人对着干,还绝不认错的捣蛋鬼。

看电视的时候,妈妈提醒璐璐离屏幕远一点,她反而向前挪了好几步。有一次,奶奶要带璐璐下楼散步,出门前,奶奶说:“天气冷了,穿上外套吧,别冻感冒了。”可璐璐就是不肯,还将奶奶给她穿上的衣服脱了下来,扔在地上。而且不管大人如何讲道理,甚至对她进行威胁,不准看电视,不准出门,璐璐都不肯认错。

面对这样“叛逆”的璐璐,一家人都感到无可奈何。

【心理分析】

宝宝的逆反心理,是对成人的要求、安排、批评等固执地逆向而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1~2岁的宝宝,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与周围环境和其他人不同的独立的人,拥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想碰,开始产生“自己来”的愿望,但是成人往往会认为宝宝年龄小,做事速度慢,也不安全,于是事事代劳,各种“不准”、“不行”、“不安全”等萦绕在宝宝的身边。为了让自己的独立行动不受到限制,宝宝就只好反抗了。

不当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宝宝逆反心理的直接因素,某些家长不考虑宝宝的想法与感情,经常简单粗暴地要求宝宝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宝宝学这、学那,倘若宝宝不感兴趣,就逼迫训斥,甚至体罚,这样极易使宝宝产生对立情绪;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宝宝什么都不行,遇事总是唠叨个没完,宝宝有一点小错,也要不断强调,时间一长,宝宝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宝宝虽小,也有自尊心,家长应该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进行教育,倘若自以为高高在上,以粗暴威胁的方式对待宝宝,势必会引起宝宝的反感,他们同样会以不尊重的方式对待家长。

【应对措施】

逆反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心理过程,宝宝的逆反心理有利也有弊。一方面,逆反心理中包含着很多积极的品质,反映了宝宝自我意识强、好奇心强、勇敢、能创新等素质,倘若加以妥善的引导,对宝宝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会有很大的益处;另一方面,“逆反期”的行为和心理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宝宝以后产生偏执、冷漠、反社会等病态性格。所以,家长应正确应对逆反的宝宝,并采取一些有策略的行动。

1.要把尊重和信任放在首位

家长要把宝宝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对宝宝的好奇心要正确耐心地引导。家长不要对宝宝抱有成见,认为宝宝年纪小就什么也做不好,当宝宝表现出独立做事的愿望时,便极力阻止、压制。相反,家长应该对宝宝的能力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宝宝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情,就让宝宝自己去做,不要过分地干涉,更不要包办代替,这样宝宝独立做事的愿望和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自然就不会闹逆反了。

2.要坚持正面教育

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节目等方法,让宝宝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使宝宝愉快地接受家长的要求。当宝宝无意中做错事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加以指责,有时候宝宝的初衷是好的,只是不小心办了坏事。这时,要弄清宝宝的动机,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这样宝宝就能接受家长的观点了。

3.学会冷处理宝宝的倔脾气

宝宝出现逆反心理的时候,家长的反应越激烈、越过火,宝宝越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时,家长不能以任性对任性,正确的方法是冷静地处理,了解宝宝做出叛逆行为的原因,对症下药。在宝宝乱发脾气的时候,严厉地指责训斥未必能收到效果,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吸引他,分散他的注意力,讲个有趣的故事,出去玩一会儿。但是,对宝宝不合理的要求,不论他如何哭闹、要挟都不能妥协。

4.利用逆反心理培养宝宝的能力

逆反心理中包含了独立思考、求异等思维倾向,家长可以从宝宝逆反的言行中发现闪光点,在生活中培养宝宝求知欲强、有自己的观点、独立大胆等优秀的品质。同时,逆反心理也是宝宝好胜心的一种表现,家长可以利用逆反心理激发宝宝学习一些平时不爱做的事,如用“你自己能穿好衣服吗”、“你能学会数数吗”、“这首诗这么长,你能背下来吗”等话语来刺激他,可以增强宝宝的自立、自理能力,分寸掌握得当,可能比正面说服更有效果。 iGoHL30HLlYTcjkYT9M2XE3GSQ59w7ev9GbOCzpkzktMgNm/fQwLKv3Lka6lw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