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是自信心培养最为重要的时期。让宝宝拥有自信的品质,能使他们受益终生。一个有自信的宝宝,往往更愿意主动表现自己的长处,更愿意尝试。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喜欢说“让我来吧!”
李女士的女儿小惠从小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两岁的时候,李女士教小惠识字、数数、背唐诗,小惠总是一学就会。家里来了客人,小惠常常会主动表演背唐诗、讲故事,而且讲起故事来,不但故事情节记得清清楚楚,还能加入自己的想象,大人们都夸小惠聪明。因此,李女士和丈夫商量,让小惠提前两年上幼儿园。
可是,李女士和丈夫渐渐发现小惠不再像小时候那么自信了。因为年龄比同学们小很多,小惠各方面都不出类拔萃,慢慢地就有些失去自信了,觉得做什么都很难,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在家里也不像从前那么活泼,连说话都变少了。
小惠的转变,令李女士非常担心,她开始寻找方法,让小惠重拾自信。一次,班里以“春天”为题写作文,小惠的作文运用课外书上读到的词句,写得生动优美,李女士便一直称赞她说:“这篇作文写得真好,你的进步真快,我们宝宝真是个小才女。”李女士还偷偷拿着这篇作文参加作文比赛,虽然没有获奖,但李女士还是和小惠爸爸一起伪造了一张获奖证书,让小惠以为自己获奖了。得知自己获奖的时候,小惠高兴极了。从此以后,李女士发现小惠变得开朗了不少,开始主动展现自己,也愿意主动参加班里的活动,后来小惠的作文真的在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自信,是个人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可以将人的潜能全面地调动起来,最终促使人们走向成功。自信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在每个阶段、每个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自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拥有自信的宝宝,会更主动地做事情,并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越做越好。而缺乏自信的宝宝,常常会在内心中建立消极的预言,在尝试做一件事之前,就觉得“我是做不好的”、“我没用别的小朋友聪明”等,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越来越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表现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甚至变得极度自卑和敏感。
宝宝自信心的建立和家长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家长首先要给予宝宝完整的爱和充分的关注,很多时候,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宝宝,在宝宝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快乐、喜好时,采取敷衍的态度,久而久之,宝宝会觉得自己是不被重视的,自己做得不好,认为家长不关注自己。
另外,家长在教育宝宝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事先假定宝宝做不好,过分担心宝宝做事时受伤,因此,什么都阻止他去做,什么都替他做好。这样,宝宝会有不被信任的感觉,渐渐失去自信心,失去自己主动尝试、探索新事物的积极性。
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充满自信地度过一生,而在一个宝宝自信心的形成过程中,家长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宝宝挺起自信的胸膛,是每个家长的责任。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宝宝的自信呢?
家长首先要在自己的大脑中设定一个前提:“我的宝宝能做好”,相信宝宝能把事情做好,让宝宝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掌握新本领,而不是担心他们做不好而事事代劳。要用激励的办法鼓励宝宝去做事,在宝宝主动表现出尝试的愿望时,要给予积极的表扬,使宝宝树立起“我能行”的心理。
在实践过程中,要尊重宝宝的想法和意愿,不要过多限制和指责。宝宝尝试某种活动时,要认真听取宝宝的想法,表现出信任和尊重,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不要限制宝宝想象的范围,不要求宝宝按照家长的方向去尝试,更不要嘲笑宝宝的想法幼稚不可行。即使明知宝宝的有些想法是行不通的,也要鼓励宝宝去闯,支持鼓励宝宝克服困难。这样取得成功后,宝宝会觉得特别自豪。即便失败了,也不要嘲笑或苛责,而是引导宝宝寻找失败的原因,重新开始,培养宝宝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宝宝的自信直接来源于他人的信任和肯定,家长要重视宝宝的每一个成绩,并且给出正确的评价,这可以让宝宝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家长的每一句话,如“你怎么又把衣服穿反了”、“你看XX家的孩子多懂事”,都可能在不经意间让宝宝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没用,进而丧失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注意发现宝宝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每个宝宝都有展现自己的欲望,有了成功经验,宝宝的自信才会变得真实。家长要多为宝宝创造体验成功的条件,让宝宝通过一件件小事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牢固的自信。在遇到很困难的问题,宝宝想要放弃时,不要简单地训斥宝宝“半途而废”,可以帮宝宝将大的难题分成几个小目标,然后从容易的目标开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