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参加首届中国质检信息化成果展时指出,“质检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我们要更加主动地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质检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更好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检验检疫标本是检验检疫业务工作的结晶,建立检验检疫标本信息库对于动植物检疫及卫生检疫工作、对于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均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贯彻国家质检总局“数字质检”、“智慧质检”重大发展构想的具体表现。
2012年5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通知成立检验检疫标本暨相关历史文物征集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检验检疫标本暨相关历史文物征集等有关工作。2012年12月4日 ,“2012年全国检验检疫标本暨相关历史文物征集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征集工作的进行,成为检验检疫标本、文物征集和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截至2013年11月,征集办公室共收到34个单位寄送的标本与文物等共计6303件,其中检验检疫标本实物513件,检验检疫文物892件,数字标本及文物等4898张,质检系统标本征集工作效果初显。
2013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质检公益项目《国境截获数字标本的构建和共享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310075)的研究工作,实现国境截获的检验检疫实物标本数字化,并开展共享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并构建一个能够高效地提交、保存、管理、鉴定、利用检验检疫数字标本的基于WEB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共享平台。在此项目的资助下,我们把检验检疫数字化标本凝结成册,相信将更有利于进行科普和宣传。
本书中标本分类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分为软体动物、杂草以及昆虫三个部分。软体动物门种类繁多,生活范围极广,海水、淡水和陆地均有分布,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绝大多数陆生软体动物对农业、林业、园艺等均有不用程度的危害,某些软体动物还是危害人体、家禽、野生禽兽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我国口岸多次截获软体动物,不断提高口岸疫情截获和处理能力,以防范外来软体动物传入我国扩散和危害农林业生产安全。杂草检疫也十分重要,人类生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吃饭问题,而杂草恰恰在和人类争粮,要对有潜在性危害的、有毒有害的杂草或杂草的繁殖体(主要是种子)进行严格检疫监督和处理。 这些杂草妨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有些甚至是病、虫害的寄主,或是本身有毒,严重危害到人和牲畜的生命安全。杂草种子作为作物种子中有生命的夹杂物,易蔓延传播,危害极大。昆虫类植物害虫的检疫是植物检疫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入侵的威胁性外来生物会带来生态、经济及公共安全等多方面危害,植物检疫担任着正面阻止外来生物入侵我国的重大责任,是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本书所涉及软体动物、杂草和昆虫的内容包括标本物种图片及形态特征描述。图片均为编者于福建检验检疫局和厦门检验检疫局采集的一手资料,按照专家意见拍摄了标本所需呈现的面。由于拍摄时光源照射方向不同,标本可能呈现不同的外部状态,在拍摄条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力求如实反映标本特征,来源均标注明细。对标本形态特征的描述,主要参考了前人及学者的文献记载,由于参考文献有限,或有遗漏或用词区别,同时由于篇幅限制,鉴定特征和截获信息等未能在书中体现。对于鉴定特征、截获记录信息的补充收集是我们以后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在书稿的编撰过程中,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标本暨相关历史文物征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非常重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相关领导也从资金和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系统内外诸多专家在标本信息采集、整理、校正的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他们是国家质检总局动植司赵汗青博士、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周新博士、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张涛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陈军博士和张莉莉博士、中国林科院王小艺博士、著名摄影家殷观亮等;国境截获数字标本的构建和共享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其他成员单位也进行了细致地配合,他们或提供拍摄内容和场所,或进行实地拍摄,或提供文献和图片,或进行查验和校正等,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编 者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