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身体正常的宝宝,包括初生的宝宝,肯定不会无理地哭闹。没有无理的哭闹,只有不理解宝宝的妈妈。小宝宝哭泣是他们最初的心理语言,从呱呱坠地开始,他们就会条件反射地把啼哭和情绪、感觉以及生理需求联系起来。所以,妈妈要了解宝宝哭的表情,懂得宝宝哭泣时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照顾好自己的小宝宝。
甜甜刚出生时,妈妈感到无比的幸福,于是伸手去抱她,想体会一下初为人母的喜悦,不料宝宝却瘪着小嘴一下子哭了起来。旁边的婆婆把宝宝抱过去,轻轻地晃着宝宝,宝宝居然就突然不哭了。其实,在宝宝还没有出生时,丈夫就将远在他乡的父母接了过来,就是为了能够依靠老人的经验照顾好小宝宝。但是宝宝出生没过多久,媳妇就感觉婆婆照顾宝宝不够周到,要么不经常给宝宝洗澡,要么没有给宝宝及时换尿不湿,要么就是冲奶粉时不合格,因为婆婆感觉遭到嫌弃,于是自己回老家去了。虽然婆婆有时照顾得不周到,但是宝宝一天玩得很开心,而自从婆婆离开后,宝宝整天哭闹,无论爸爸妈妈如何哄她,依然无法让宝宝安静下来,一时间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父母都不知如何应对。
哭泣是宝宝的天性,他们从降生那一刻起就懂得了哭泣。不过,宝宝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的哭泣是不一样的。宝宝刚出生时会哭泣,他的哭泣是在向大家宣告“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如果宝宝出生时不会哭泣,接生的人还会使劲拍宝宝身体,直到宝宝哭出来为止。宝宝的哭声越响亮,旁边的人就会越高兴。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宝宝会因为各种原因哭泣,这时就会让家人手忙脚乱,甚至束手无策,这也成为宝宝父母必须面对的难题。
宝宝的啼哭代表着眼泪、情绪,是宝宝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刚出生数周的宝宝,饥饿是他们哭闹的主要原因,哭声是在向父母发出“警告”,希望能引起妈妈的关注,并及时给予母乳。在宝宝出生初期,很多妈妈都缺乏经验,不知道宝宝哭泣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总是让宝宝挨饿,让他哭得越来越厉害。
有的宝宝会哼哼唧唧,不停地哭闹,这时也许是想要尿尿了。有的妈妈会认为这是宝宝疼痛或便秘的表现,但是医生认为,小宝宝的直肠太短,在想要便便时会比较烦躁,于是会哼哼唧唧的。已经开始吃辅食的宝宝,经常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出现便秘,这时可以让宝宝多吃些水果,或者吃少量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宝宝排便。
宝宝虽然每天吃母乳,但是也会口渴,而口渴了他就会哭闹。很多妈妈不知道定时让宝宝喝水,宝宝口渴哭闹时又找不到原因,所以要重视这一点。另外,宝宝尿布被尿湿了,感觉到不舒服,也会不停地哭闹。
总之,宝宝哭闹的原因很多,饥饿了、口渴了、疲倦了、寂寞了等,都会引起宝宝的哭闹,所以,妈妈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才能让宝宝享受安逸的生活。
哭泣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沟通方式,妈妈在宝宝哭啼的时候,通常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手足无措。实际上,只要掌握宝宝哭闹的原因,就不会把自己弄得手忙脚乱、疲惫不堪。那么,宝宝在什么情况下会哭泣,而妈妈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1.宝宝急促地哭,该喂奶了
母乳喂养的宝宝在饱餐一顿后,可以维持2~3个小时不哭泣,有的宝宝能维持更久的时间。不过,即便宝宝没有表达出想要吃母乳的迹象,依旧要定时给宝宝喂一次奶,这样不但能减少宝宝哭闹的次数,而且有助于宝宝形成规律的生物钟。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有时候宝宝会因为母乳不足哭闹,此时,不要放弃母乳喂养,而要让宝宝多吮吸乳头,能促进妈妈产奶。如果母乳实在不足,也可以采用人工喂养,不过要定时定量,规律喂养,以减少宝宝哭闹的次数。
很多妈妈急于在产后恢复身材,盲目控制体重,这会导致母乳不足,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为此,专家建议,正处于哺乳期的女性,不要为了自己的身材而影响宝宝的健康,一定要合理营养,及时补充各种食物,保证宝宝能吃到足够的母乳。
2.尿尿不舒服,要换尿布了
身体不舒服,是宝宝哭闹的常见原因。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是某种疾病使得宝宝身体不适,但最常见的还是尿尿了,宝宝感到不舒服,因此哭闹着叫妈妈“妈妈,我太难受了,赶紧给我换尿布!”
妈妈不可能随时观察宝宝是否尿尿了,但是宝宝尿尿后又应该及时更换尿布,那么,怎么才能做好换尿布的工作呢?掌握相应的规律,及时查看情况,就能减少宝宝的哭闹。刚出生的宝宝,每24小时要更换10次左右的尿布,等宝宝成长到3个月大后,可以减少换尿布的次数,只需要在喂奶、洗澡、睡觉、外出时,或者发现宝宝发呆、哭闹、小脸涨红的时候查看,这时如果宝宝尿尿了,及时更换尿布即可。
3.宝宝困了,要赶快睡觉
宝宝处在婴儿时期,对睡眠的要求比较高,最明显的体现是睡眠时间的长短。刚出生的宝宝,每天基本上有20个小时在睡觉,如果睡眠不足,宝宝就会感觉到疲倦,从而哭闹不止。宝宝疲倦时的哭声会比较高亢,比较强烈,因此通常会造成误判。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宝宝尽快安静下来,将其抱在怀里或放到床上,哄宝宝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