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条条大路通北京,万条江河归大海。”
无论是有组织的集体旅游、家庭旅游,还是集体或独自去野外探险,或是去野外做其他工作,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而到达目的地的道路有很多,有公路、水路、空路、羊肠小路、崎岖复杂的艰难之路与无人走过的野路,究竟选择什么路走,是关乎出行能否顺利与成功的关键。所以,出行前认真研究到达目的地的路线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事,千万不能马虎。
其一,会看地图。地图是外出活动时的“向导”,是到达目的地的好帮手,要学会使用。打开地图后,先看地图的比例尺。图上某线段的长与其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叫作地图比例尺。通常,地图使用的比例尺是1∶2500、1∶5000、1∶10000、1∶100000、1∶1000000等,大比例尺地图比较精细,小比例尺地图比较概略。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其二,会计算距离。道路确定前,借助地图标注的两点位置,用两角规或直尺直接获得地图上“点对点”的直线距离,而后依据地图比例尺换算出实际距离。换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道路确定后,用指北针上的里程表滚动测量,先使指北针上的里程表指针对准盘内零分划线,然后手持指北针,将里程表的滚轮放在所量线路的起点上,缓慢推动滚轮沿着地图道路顺时针转动至终点,看指针最终停止的刻度点,查看指针在相应比例尺上所指的公里数,即为实际水平距离。提示:地图上计算和量得的距离均为水平距离,实地坡度较大时,还需要依据坡度修正参数进行修正计算。
其三,会计算时间。外出一定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可能会遇到麻烦。计算时间有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距离,按照出行方式(乘飞机、开汽车、骑自行车、骑马、徒步、坐轮船等)计算出概略时间。二是根据出行方式,分段计算出时间,而后累加起来,确定全程时间。三是根据地形情况、天气情况、身体情况、休息及活动安排,精确计算出行程的“分时间”,最后合计总时间。
其四,了解沿途及目的地的情况。出行路线及目的地确定后,应迅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解沿途及目的地的道路、人文、语言、信仰、禁忌、民风、民俗、水源、食物、天气、环境、野生动物、自然灾害、社会治安、医疗、疫情、流行病情、社会公共设施及服务保障状况等,详细程度因人而定,因行动目的而定。
不打无准备之仗,要保证出行成功,就要对出行路线越熟悉越好,对目的地的情况掌握得越详细越好,这是安全出行的前提,一定要认真、严肃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