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电感的选型及应用

2.3.1 与电感相关的经典案例

【案例2-13】 LC低通滤波导致输出电源电压纹波偏大

某PHY芯片的核心电压1.5V,要求从本芯片的I/O接口电源2.5V产生。如图2.22所示,PHY 芯片通过 CONTROL 引脚控制外部 PNP 型管的通断,以产生1.5V 电源。测试中发现,在1.5V电源上存在160mV纹波。

图2.22 PHY芯片电源的产生电路

【讨论】

根据芯片厂家的信息,该芯片已应用在许多成功的设计上,从而可以排除 PHY 芯片本身故障的可能。与厂家确认,PHY工作时,外部晶体管转换频率在1~100MHz频段内。

出于滤波的目的,本设计对 1.5V 输出电源采用了 LC 低通滤波器(L4 和 C1225),其谐振频率 ,处于PNP型晶体管工作频带内,因此可能产生谐振,分析可得出结论,该纹波应主要来自谐振时产生的剧烈振荡。

本设计中,LC 滤波器的本意是为滤除高频噪声,显然设计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仔细分析芯片资料得知,该电路的原理是,PHY芯片内部有一个LDO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通过 CONTROL 引脚控制外部 PNP 型晶体管以得到 1.5V,内部控制电路和外部的 PNP 型晶体管共同构成了一个LDO电源,完全没有必要采用LC滤波器。改板设计中,将L4删除,使晶体管的集电极直接连接到1.5V输出,经测试,1.5V上纹波仅7mV。

【案例2-14】 大电流通路PI型滤波造成电压衰减

某单板的1.8V电源有三个MAC芯片(MAC芯片:链路控制层芯片)作为负载,这些芯片主要分布于单板左侧靠近用户面板的RJ45接口侧。由于单板布局限制,1.8V电源模块只能布放于单板右侧,利用 PCB 内层信号层(第 7 层),铺一个电源平面将 1.8V 传输到单板左侧。每个 MAC 芯片最大工作电流为 1.8A。由于 1.8V 电源平面的传输路径比较远,为滤除其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干扰,在 1.8V 上分别作 PI 型滤波后再送到各个 MAC 芯片,原理图如图2.23所示。

图2.23 MAC芯片1.8V PI型滤波电路

PCB内层信号层的1.8V电源平面铺制如图2.24所示。

图2.24 MAC芯片1.8V电源平面分配

如图 2.24 所示,单板右侧的电源模块产生 1.8V(网络名为 P1V8),在信号层利用一个电源平面与 L3、L5 连接,经过 PI 型电路滤波后,产生 P1V8_MAC1 和 P1V8_MAC2,为MAC芯片供电。

经测试,P1V8_MAC1电压为1.67V,P1V8_MAC2电压为1.61V,不满足MAC芯片对1.8V电源的最小电压要求1.62V。

【讨论】

对于欠压问题,首先应考虑的是电源模块输出端。测量 P1V8 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A 点处电压,V A =1.83V,纹波电压17mV,满足要求。

测量P1V8电源平面传输路径上的B点电压,V B =1.77V。测量P1V8电源平面到达电感处的电压V C =1.77V,V D =1.70V。

可见,MAC 芯片处电源欠压的原因有两个:第一,P1V8 电源平面上的电压衰减;第二,电感L3和L5造成的电压衰减。

首先,分析P1V8电源平面上的电压衰减。检视PCB图,发现以下潜在缺陷。

(1)电源模块是插装式封装,其输出引脚到第7层的P1V8电源平面的连接,只用了一个过孔。电源模块输出的所有电流必须通过这个过孔才能到达第7层的电源平面,因此该过孔实际上构成了电流传输路径上的一个关键点。

过孔通流能力的计算将在第8章介绍,本设计中,每片MAC全速工作时的电流要求为1.8A,所以总电流要求为 3.6A,由通流能力计算可知,该过孔无法满足 3.6A 的通流,因此过孔成为瓶颈之一。

改进策略有两个。

① 策略 1: 采用花焊盘过孔代替普通过孔,如图 2.25 所示。花焊盘过孔本身是为加强波峰焊时的散热而应用的一种孔,在本例中,则是利用了花焊盘过孔横截面积远远大于普通过孔横截面积的特点,以增大其通流能力。

② 策略 2: 在表层电源模块输出引脚附近用一小块电源平面与输出引脚相连,在电源平面上增加数个P1V8的过孔,利用过孔与第7层的P1V8电源平面相连,因此除了原有的花焊盘过孔作为主要通流路径外,这些新增的过孔也增强了通流。在改板设计中,同时采用了策略1和策略2。

(2)PCB的内层第7层P1V8电源平面从A到B的路径存在电压衰减。该电源平面路径宽度为 550mil,铜箔厚度为 1oz(1.44mil),根据第 8 章介绍的电源平面通流能力计算方法,可计算出该路径的最大通流能力I max =6.1A。

两片MAC芯片的总电流需求只有3.6A,而A到B路径上通流能力是6.1A,即使降额30%也足以满足需求,为何出现了电压衰减?

查阅PCB图,发现在A到B路径上存在大量信号过孔和信号走线,如图2.26所示。

图2.25 普通过孔和花焊盘过孔

图2.26 路径上存在大量信号过孔和信号走线

图 2.26 截取自 PCB 设计图,是 A 到 B 路径的一部分,在左边有三个连续的过孔将该路径部分地阻断,中间则有两条信号线引入电源平面,将路径部分地阻断,因此有效路径宽度远远小于 550mil,在考虑过孔和信号线的因素后,有效路径宽度仅 180mil,根据第 8 章的相关公式,可计算得到I max 为2.75A,无法满足MAC芯片的电流需求。

改板策略:增加电源平面的路径宽度,并将原来引入电源平面的信号线挪到其他信号层,减少电源平面内的信号过孔,将有效路径宽度增加到510mil。

(3)B 到 D 的路径上有 0.07V 的压降,该部分路径宽度为 160mil,除去信号过孔的影响,路径有效宽度仅 95mil,根据公式,I max =1.75A,降额 30%后,最大通流能力仅 1.2A,无法满足MAC2芯片的电流要求。

由于该路径上的信号过孔属于关键信号,且周围的高速信号非常多,因此信号过孔不能挪动,且路径宽度也无法增加。查看PCB其他层后发现,可以在第15层信号层增加一个P1V8的窄平面。

改板策略:在B和D处各增加4个P1V8过孔,以便将P1V8从第7层引到第15层,在第15层,利用窄平面将B和D连接。采用该策略后,虽然没有加宽第7层的原有电源平面路径宽度,但在其他层新增了一条路径,所以同样提高了通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过孔的通流能力。

(4)电感L3和L5上各有0.1V的压降。查看电感器件资料,额定电流为2.7A,足以满足MAC 芯片1.8A的需求。根据资料,该电感的最大直流电阻为0.088Ω,按照MAC 的最大电流 1.8A 计算,其压降最大可能达到 0.16V。因此可以判断在电感上的压降主要来自电感的直流电阻。

改板时,选择另一个系列的低直流电阻的电感,以进一步降低电感的压降。

【结论】

这个案例是 PCB 电源平面设计的非常经典的案例。电源平面一旦出了问题,只能通过改板予以解决,势必造成研发周期的推迟。

在电源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由本案例的讨论部分可见,对电源平面的设计,往往需要结合一些经验公式。但需要提醒设计者的是,经验公式的前提都是基于比较理想的场合,如电源平面本身不受干扰等,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出现理想的情况,因此对于经验公式得到的结果,必须做一定的降额。

本案例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案例,虽然不是完全与电感相关,但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电源路径上的压降问题,许多都根源于电感的压降。因此,在电感应用于电源滤波电路时,除考虑滤波性能外,设计者还应考虑电感本身的压降。

2.3.2 高速电路设计中电感的作用

1.电感的作用之一——通直流、阻交流

在电容一节提到,电容的作用是通交流、阻直流。那么,是否存在需要通直流、阻交流的场合?以电源为例,DC/DC直流电源是通过不断地开、合MOSFET管以形成所需的电源电压。开、合的过程含有大量的交流分量,而这些交流分量是直流电源所不需要的。根据公式 Z=jωL,频率越高,电感阻抗越大,反之,电感阻抗越小。因此电感天生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功能,即电感的作用之一是通直流、阻交流。

2.电感的作用之二——阻碍电流的变化,保持器件工作电流的稳定

电感是用外表绝缘的导线绕制而成的、电磁敏感的线圈。当线圈中通有电流时,线圈周围会产生磁场。当电流变化时,线圈感应出电动势,以产生与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阻碍这种电流的变化。因此,电感的作用之二是,阻碍电流的变化,保持器件工作电流的稳定。

3.电感的作用之三——滤波

电平状态高速变换的信号,往往寄生有大量的高频谐波,这些谐波是影响电路工作的噪声。在电路设计中,需要构建低通滤波器滤除这些高频噪声。根据电路原理,低通滤波器往往基于电感和电容构建。因此,电感的作用之三是滤波。

2.3.3 高速电路设计常用电感及其应用要点

根据电感的应用场合,可将电感分为高频信号用电感、一般信号用电感和电源用电感 [6] 。从器件资料上,需要得到以下关键信息:

· 电感值

· 直流电阻

· 自谐振频率(Q最大时的频率)

· 额定电流

以下就不同类型电感进行具体分析。文中所列举的参数主要取自电感器件厂家 TDK 的相关资料。

1.高频信号用电感

高频信号用电感主要用在射频信号上。

1)主要参数

① 电感值范围:0.6~390nH。

② 直流电阻:有多种直流电阻可供选择。一般而言,电感值越大,其对应的直流电阻也越大。

③ 自谐振频率:可以高达12GHz。电感值越大,其对应的自谐振频率往往越小。

④ 额定电流:几十毫安到几百毫安。电感值越大,其对应的额定电流往往越小。

2)应用特点

电感值和自谐振点与工作频率的关系如图2.27所示。

图2.27 电感值和自谐振点与工作频率的关系 [6]

从图 2.27 可知,工作频率小于谐振频率时,电感值基本保持稳定;但一旦工作频率超过谐振频率后,电感值将会迅速增大,不过,若频率继续增大并达到一定程度后,电感值又会迅速减小(减小的这个过程没有在图2.27中体现)。

在应用中,应选择谐振频率点高于工作频率的电感。

对于高频信号用电感而言,谐振频率点一般在1GHz以上,因此该类电感可支持很高的工作频率。

2.一般信号用电感

一般信号用电感主要用在高速信号上。

1)主要参数

① 电感值范围:0.01~1000μH。

② 直流电阻:有多种直流电阻可供选择,电感值越大,对应的直流电阻也越大。一般信号用电感,其直流电阻比高频信号用电感和电源用电感大一些,最小的直流电阻一般为100mΩ,大的可达到几欧姆。

③ 自谐振频率:几十兆赫兹到几百兆赫兹。电感值越大,其对应的自谐振频率越小。

④ 额定电流:几毫安到几十毫安。电感值越大,其对应的额定电流越小。

2)应用特点

从图 2.28 可知,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感值基本保持稳定;但工作频率超过谐振频率后,电感值将会先增大,达到一定频率后,将迅速减小。

图2.28 一般信号用电感电气特性 [13]

从阻抗频率曲线图可知,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感器件表现出电感性,阻抗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当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电感器件表现出电容性,阻抗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减小。

因此,在应用中,应选择谐振频率点高于工作频率的电感。

对于一般信号用电感而言,谐振频率点一般在几百兆赫兹之内,该类电感也是高速电路设计中最常用的电感。高速设计中的板间互连信号,纹波比板内信号大,可以使用一般信号用电感加以滤波。

设计中需要注意,高频信号用电感和一般信号用电感额定电流都比较小,而直流电阻相对较大,不建议用于电源滤波。

3.电源用电感

电源用电感主要用在电源电路中。

1)主要参数

① 电感值范围:1~470μH。

② 直流电阻:有多种直流电阻可供选择,电感值越大,其对应的直流电阻也越大。最小的直流电阻一般为几毫欧,大的有几欧姆。

③ 自谐振频率:几十兆赫兹到几百兆赫兹。电感值越大,其对应的自谐振频率越小。

④ 额定电流:几十毫安到几安。电感值越大,对应的额定电流越小。

2)应用特点

从图 2.29 可知,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感值基本保持稳定;但工作频率超过谐振频率,电感值将会先增大,到一定频率后,又迅速减小。

在应用中,应选择谐振频率点高于工作频率的电感。

对于电源用电感而言,谐振频率点一般在几十兆赫兹之内,该类电感是高速电路设计中电源滤波最常用的电感。

3)注意事项

为电源滤波选用电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电感与电容组成低通滤波器时,电感值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电感器件资料标称的电感值,是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点的值,如果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则电感值将会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而急剧减小,逐步呈现电容性。

② 电感用于电源滤波时,需要考虑由于其直流电阻而引起的压降。

③ 用于电源滤波时,电感的工作电流必须小于额定电流。如果工作电流大于额定电流,电感未必会损坏,但是电感值可能低于标称值。

以上就多层式磁屏蔽电感的三种类型进行了仔细讨论。除了多层式磁屏蔽电感,常用的还有绕组式电感等,种类虽多,但分析方法都是类似的。

设计中需要注意,电感选型时,首先需要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对应类型的电感。例如,在高速信号线上使用的电感,应该重点考察其 Q 频率特性曲线;为电源滤波使用的电感,应重点考察其直流电阻、额定电流等参数。在确定好电感类型后,再根据设计的具体需求,结合电感的特性曲线,在该类型中选择合适的电感。

图2.29 电源用电感电气特性 [14]

理解要点:

① 电感与电容构成低通滤波器时,需要注意防止噪声频率点与谐振频率点重合,以免共振。

② 电感串联在电源电路中,需考虑电感器件的压降。

③ 针对设计需求,选择类型适合的电感。信号线上使用的电感,重点考查其品质因数频率特性曲线;电源电路上使用的电感,应重点考查其直流电阻、额定电流等参数。 RNvH1kcOQsHc6yVQfS6kYGjyPITHTr/k8Ds03Gue6Mgx2OaIqwW7orZwemT7rN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