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本书的开篇,我们从不带颜色的简单瓶子开始修图入门之旅。
对于入门的修图师,我们的建议是:先修整图片的大关系,比如有没有水平、左右对称的问题;其次是明暗关系,哪些要加深暗影,哪些要提亮高光;第三,就是色彩,主要是偏色和各部分的色彩明暗饱和问题(关于色彩的知识我们会在后面各章讲到)。
在以上3个大步骤之后(也许在第一步之后——你可以灵活操作),你可以进行修瑕疵/去脏点的(漫长)工作。
我们已经简单提过,一件白色的物品,如果要在白色背景/底上清晰地浮现,修图师得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它需要具有清晰的轮廓线,这使得它能够跳脱出背景;轮廓线不仅仅是指物品四周,还包括物品内部有光线透过来的部件、形状结构。
二是前期拍摄时它的表面接收到的摄影灯的光带、光点也必须明显。这才能带给观者以真实的感觉(不会被认为是矢量设计图)。
只要达到以上两个方面的修图效果,我们就赋予了白色物品以完整的结构。最后,再添加上矢量设计稿中的文字、LOGO,我们就修出了一张完美的产品照。
在白色底/背景上修出一件白色物品,是一个从点、线、面、光感这些修图最基本元素出发,直至物品形成的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像万物初生时出现了第一个单细胞生物,之后再进化、分裂为各种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其他物种——其他不同色彩、组合的物品。
因此,这一节我们会把步骤分解得比较详细。
下面首先看一下拍摄时的光位图。
   1 拍摄出来的原始照片如下图所示。
   原始图片存在以下3个问题:
一是我们没有正着拍,因为我们需要保持瓶子内部吸管部分的结构清晰,而瓶身上的文字,后期会重新贴进来更为逼真的设计稿。
二是照片的偏色问题。我们在修图过程中勾描出来的线和光带是无色偏的,它们会逐步修正原始照片的偏色,并且最后一步还会再进行整体调色。
三是瓶子本身不够严密的缝隙,我们会在后期轻轻地推移上下部分把它们盖住。瓶子还存在透视变形问题,比如盖子下宽上窄,这些都可以校正。
修图最重要的是看结构。图中我们已经用箭头注明,这个白色透明的瓶子分为三大部分:瓶盖、瓶颈、瓶身。这三大部分再往下细分,又可以罗列出喷嘴、喷嘴的基座、瓶身内筒、吸管等。
我们修图的方向是:先认清物品的结构是什么(非常重要),然后分三大步完成:校正形状;塑造各部分的轮廓;塑造各部分的表面。
现在,让我们一步步往下开始修图吧。
我们先要把瓶子的三大部分用钢笔工具抠取出来,形成3个各自不同的工作路径。每次要修各个部分时,就激活它们各自的工作路径。
2 观察瓶盖部分,最明显的是透视变形;顶部中心突出的圆球是铸模的痕迹,应该去除。
   3 虽然看起来瓶颈部分的表面是弯曲的,但是以修图师的眼光来看,我们仍然要看出平凡表面下复杂的结构。
首先,它两侧的灰色轮廓光带;其次,它中间的由白到灰的过渡;第三,它顶部边缘的白色光边。
你对结构看得越细致,你修出来的图片就越精美。
   4 在抠取透明瓶身时,我们得扩大一点范围,让它进入到瓶颈区域。这是为了防止各部分在衔接部位出现脱节。
   5 现在,回到瓶盖的工作路径(在右侧“图层”“通道”“路径”的组合面板中),在“路径”面板里找到瓶盖的路径,按下Ctrl键的同时单击它,就会激活瓶盖选区。
我们按下Shift + F6组合键,将其羽化,数值为0.5,然后按下Ctrl+J组合键,将其复制为单独的图层进行处理。
   6 我们在激活瓶颈和瓶身的工作路径并把它们复制为单独的工作图层时,也要用同样的方式,将其羽化0.5像素,如此则边缘既不会模糊,也不会因太过生硬显得不真实。
   7 为便于观察,添加底色。
这一步,给所有抠出图层的底部新建一个图层,填充一种较深的颜色。有了对比,修起图来更方便观察。
你可以看到,在右边的“图层”面板,我们把瓶颈图层(图层3)移到了最上方,这样瓶盖和瓶身图层向它靠拢时就会出现在它的下面,形成无缝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修图时为了方便观察,会随时拖动“图层”面板中图层的上下位置,所以你看到不同步骤的屏幕截图中图层位置不一致时,不用去理会。
   8 为校正瓶形可以拖出参考线。
我们现在要校正瓶子的透视变形。首先得给瓶子拖出参考线。瓶身和瓶颈(图层2和图层3)的宽度相同,因此我们依次从瓶颈、瓶身的左右两边拖出两条竖向的外参考线,再从瓶盖的左右两侧拖出两条内参考线。
   9 再根据3个部分的顶和底,拖出横参考线。
此时我们已经用参考线给瓶盖、瓶颈、瓶身确定了位置。
   10 调正瓶子外形:从横平竖直的参考线可以看出,瓶颈部分不够规则。
这里隐藏其他两个图层(在“图层”面板中单击相应图层的眼睛图标),方便观看瓶颈。
按下Ctrl+T组合键调出变形工具,再按住Ctrl键并拖动变形框的四角,使瓶颈四边与参考线契合,双击或按下Enter键确定。
   11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只方方正正的瓶颈。
同样地,按Ctrl+T组合键进行变形,把瓶盖和瓶身依据参考线的位置将其调得正正方方的。
   12 3个部分完美对接。当我们把3个部分的外形调整好之后,再按下V键,轻移它们的位置,让3个图层居中对齐,并把瓶盖、瓶身图层向中央的瓶颈缩进,形成完美的对接。
好了,你可以清除参考线啦。
   13 喷嘴的结构。
从这一步开始,我们从上到下开始精修。
先做瓶盖里面的喷嘴。
修图时最重要是先看结构。这里我们用红线标出因结构而形成的瓶嘴修图区域。这3个区域的形状、光位、光影都不一样,这是我们划分它们的依据。根据形状、光位、光影,要分清楚修图对象的结构。
   14 喷嘴的3个部分区域的修图。
对于标出来的3个部分,我们要对它们进行怎样的处理呢?可能和你猜想的不一样,我们只是对它们进行校正外形、去除脏点的处理。
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但是如果我只用一句话带过而不展示出来,你就看不到修图师用这些平常的工具所做出的细微而意义重大的改变了,甚至会轻视这几步操作。
好,开始抠图。先抠出红框标示的喷嘴最下部分,激活为选区,并羽化0.5。
   15 按下Ctrl+J组合键,把抠出来的部分复制为单独的图层。
随后,我们对另外两个红框区做相同的抠图、羽化和复制。
   16 下图所示为所抠取的中间红框区域的路径。在抠图时,我们把其区域扩大到最下部分,这样将各部分拼合时就不会有缝隙。其道理和前面抠取瓶盖、瓶颈、瓶身时一样。
因此,喷嘴3个部分的图层,你要记得在右边“图层”面板中把它们按相应的顺序上下排列,一个压住另一个,形成无缝拼合。
   17 前面第13步用红框标示出来的3个喷嘴区域,抠取出来后如下图所示。它们的形状其实并不规则。所以我们要用与此前相同的变形工具对它们进行校正。
   18 我们仍然用标准参考线(横线和竖线),分别拉正喷嘴的3个区域,使它们的形状与参考线契合。具体做法这里就不重复了。
   19 锁图层,修脏点。
如果你仔细看,可以发现喷嘴上面存在小灰尘和瑕疵(你也可以找一些看起来拍得很干净的产品,把它放大200%去查看,就会发现很多瑕疵)。
我们得花几分钟的时间来修掉脏点,使用的是修复画笔工具和仿制图章工具。
修复画笔工具(以及和它同一家族的修补工具)用来处理大面积的脏点,它的计算效果非常精确,只要在瑕疵附近取样,然后在瑕疵上单击,总能不留任何痕迹地去除脏点。
仿制图章工具用来修边缘处及十分靠近边缘的脏点。在脏点旁边取样,然后单击脏点,它会很好地盖住脏点。但是,如果用它修复大面积的脏点,却有可能形成你不想看到的圆斑点。
在去除脏点时,我们在哪个图层上操作,就要锁定其他图层。这样我们会始终都在该图层里活动,即使我们修些图层的边缘,也不会误把其他图层的像素信息复制进来。
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大面积出现的光斑、短小的白光,也应视为脏点,一并修掉,这样画面才会显得很干净。
   20 现在,我们把透明瓶盖的图层显示出来,继续修脏点。透明顶盖中心的塑料圆球也是多余的,这里一起修掉。
   21 修完盖子上的脏点。
比较一下修除脏点前后的变化,你就能明白这道工序的意义。这道工序比较枯燥,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专业修图师必须过这一关。
   22 灰色轮廓。
现在,我们要为透明瓶盖四周发白的白色边缘加一圈灰边(灰色轮廓),让瓶盖的立体感显现出来,并与背景拉开层次。我们不需要四周出现白边,因为等我们去掉蓝色的背景返回到白色背景时,瓶子就会与背景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灰色轮廓要怎么做出来呢?首先,我们在瓶盖图层上面新建一个载入图层(快捷键:Ctrl+Alt+G);载入图层的特点是:在此图层上画的灰色轮廓,将会严格契合在它的下方(瓶盖)图层的边缘。
我们现在是在载入图层上操作。首先用吸管工具,在边缘轮廓附近的灰色位置单击一下,则工具箱下方的“前景色”就变为该灰色。然后,用画笔工具在载入图层的四周画上灰色轮廓。
为保证画出既均匀又直的轮廓灰带,请先用画笔工具单击一处,再按住Shift键,单击另一处,这两点之间就会拉出一条匀直的灰带。
一旦画完灰轮廓,就合并这个载入图层和下方的透明瓶盖图层。
   23 现在,我们要在白底透明的瓶盖内部做一个白色透光的效果,这样瓶盖会显得更通透。
跟上面加灰色轮廓的方法一样,首先在透明瓶盖的图层上载入一个图层(即“载入图层”)。但是这次,我们用不透明度50%的大号柔边白色画笔在透明瓶盖的中间涂画,透明瓶盖的通透感即做出来了。
   24 瓶盖部分基本完成。在右边的“图层”面板中为瓶盖创建一个组。
   25 处理瓶颈。
从这一步开始处理瓶颈部分。
前面已经介绍了怎么给瓶颈加灰色轮廓,即在瓶颈图层上面载入新图层(快捷键:Ctrl+Alt+G),在旁边取样灰色,用画笔画灰色轮廓,合并图层。
瓶颈右边内侧细细的高光显得突兀,因此也要修掉它。使用修复画笔工具时有一个技巧:按住Shift键,用修复画笔工具从高光的顶端往下拉,这条细高光就立即被消除了。
瓶颈只有一个图层,没有分结构,就不用新建组了。
   26 瓶身。
瓶身开始也要分结构。首先把瓶身内腔的吸管部分单独提出来。这里用红线把它们标示出来,共分为4段。
   27 抠出瓶身内部的内腔吸管结构。
   28 这一步开始漫长的修脏点工作。
打开“图层”面板里瓶身图层左侧的眼睛,使瓶身所有的部分都显示出来。将图像放大200%~300%。
这里仍然是综合使用修复画笔工具和仿制图章工具。仍然用载入图层,或者不用载入图层,但是把正在处理脏点的图层“锁定”(就在右边“图层”面板的顶部)。
瓶身面积大,因此比之前修饰瓶盖更需要耐心。
请注意:细细的高光带属于干扰光线,要修掉。
水泡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其去留。
瓶身上的字也要修掉,最后我们会重新加上文字。
修完脏点后,与修改之前的画面对比一下。
   29 瓶身白边。
我们还要修掉瓶身两侧的白边,如右图中红箭头所指。
   30 这次我们不用画灰色光带的方式,而是使用白边内侧的灰色去填充白边,这样可以使光带的过渡更加自然。
我们用选框工具选取左边边缘,按下Ctrl+J组合键,进行复制,再按下Ctrl+Alt+G组合键在此复制图层上载入新图层,按下Ctrl+T组合键进行变形操作,把变形边框左边线往左拉,压住底下图层的白边,以消除白边。
当进行变形拖动时,会把不该扩大的部分扩大,因此,要建立蒙版,并用黑色画笔擦除。
瓶身的右侧也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操作,去除白边。
   31 现在,瓶身很干净,但它失去了轮廓层次,这是因为缺少光带。
选中瓶身图层,按下Ctrl键的同时单击“图层”面板里的该图层,激活这个图层,它会变为选区(蚂蚁线)。
按键盘上的右方向键把这个蚂蚁线往右移,至于移动多少,看你的美感和经验。
然后新建一个图层;它将只是蚂蚁线那么大的区域。
   32 边缘的白色光带。
本步要把这个蚂蚁线图层变为白色的渐变光带。
首先按下G键,切换到渐变工具;把工具箱下端的“前景色”变为白色,在工具选项栏把渐变方式改为“从前景到透明”。
   33 然后从左到右,拉出一条渐变光带,灰色的边缘内侧即出现了白色光带。这可比拍出来的光带漂亮多了!
这个光带很生硬,因此可以对其进行高斯模糊处理,数值为3。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蓝底换回白色。
   34 白光带内侧、向瓶身中心靠近的灰色条带颜色不够重,因此瓶身的立体感不强。所以下面再做出一条灰光带。
复制白光带图层,锁定,用渐变工具填充一个灰色(通过前面的操作你已经知道怎么用渐变工具填充灰色了),这样就做出了一个灰色图层了。
把这个灰色图层往瓶身中央平移,解锁,在“图层”面板把它的“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
   35 把正片叠底的灰光带图层进行高斯模糊处理。
刚才平移灰光带图层时,它的顶端和底端必然有一部分要擦除才能和下面图层结合得没有痕迹。因此,我们仍然要使用蒙版。
   36 把左边的白光带和灰光带同时复制在瓶身的右侧。
具体操作是:按住Ctrl键,在“图层”面板中分别单击白光带图层和灰光带图层,选中它们两个,拖向右下角的“复制”按钮,复制这两个图层。
然后,按下Ctrl+T组合键调出自由变换控制框,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水平翻转”命令,并拖动到右侧位置。此时瓶身右侧的光带也制作出来了。
   37 处理瓶底。
现在处理瓶身的底部。你会发现前面步骤中对瓶底的脏点处理得不尽如人意,那么再回到瓶身图层,按Ctrl+Alt+G组合键载入新图层,用仿制图章工具修脏点,把斑驳的点全改为流畅的面和线条的过渡。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干净的底,但由于缺少光带,所以还不够完美。
   38 下面让底部更完美一些。
对于瓶底图层,按下Ctrl键并单击以激活它(即载入选区),往上轻移,然后新建一个图层(此图层的大小就是蚂蚁线选区那么大,它的下边缘就在轻移之后比瓶底高几个像素的地方),用白色柔边画笔(硬度为0,不透明度为50%)在底边轻擦,形成底边高光带。
请不要忘记进行下一步:为此图层建立蒙版,并用黑色画笔在此蒙版上把把两端多余的高光带擦去,此高光带就和周围浑然一体了。
   39 上一步画的是圆形底边靠近观者的外向轮廓,这一步画的是向画面里面伸进去的轮廓。方式是先用钢笔工具勾出一个扁圆,如下图所示。
   40 一旦勾好了形状,激活它,使它成为选区,新建图层,用画笔喷白边光带。最后,记得一定要进行高斯模糊处理。
   41 修吸管、内胆。
现在回到瓶身内部的吸管、内胆,先处理吸管的最上部分(瓶胆)。
它比较黯淡,我们要在它的边缘画高光,让它更加立体。
具体做法是:首先抠出这一部分,复制为单独的图层,锁定此图层,用仿制图章工具把边缘擦干净;然后新建空白图层,按Ctrl+Alt+G组合键将其载入刚才抠出的瓶胆图层,用白色画笔来刷边缘(这次用30%的不透明度),边缘出现一圈白色光条,此时瓶胆的轮廓即处理完成。
   42 继续处理细节。瓶胆左部分的倒三角形部分,要加强它的阴影/高光对比,以突出其结构。
如图所示,先用钢笔工具勾选出这一部分,转为选区,新建空白图层,用30%不透明度的白色画笔,刷一下三角形的右侧,再取消选区(效果在下一步可以看到)。
   43 高斯模糊这块白色。这次将模糊的值设置得大一些,如设置为12。
   44 复制这个倒三角形,按Ctrl+T组合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相应命令进行水平翻转,将其拖到右边对称的地方。
   45 两边的三角形白光块解决了,但夹在中央的三角区太暗。仍然是抠取、选区、新建空白图层,把“混合模式”改为“柔光”,用30%不透明度的画笔涂刷此图层,中央三角区就变得明亮、干净了。
缩小一下画面并截一张图,操作时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46 弹簧管。
回到弹簧管部分。仍然把它的结构视为左、中、右三部分,重点画左、右两侧的光带。
先用钢笔工具在弹簧管左侧勾一个选区,新建空白图层,拖出一个“白色到透明”的渐变,取消选区,进行高斯模糊(这次将数值设为2.5)。如有必要,可以把白光带图层的“不透明度”改为70%,修改多少随自己的判断。
接下来把左侧的白光带复制到右侧。我想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复制;按Ctrl+T组合键调出自由变换控制框;进行水平翻转;移到右侧;设置图层的“不透明度”为70%。
   47 回到弹簧管下面的直管部分,用钢笔工具将其抠选出来,重复刚才的做法(新建图层;拖出“前景到透明”的渐变;进行模糊处理;降低图层的不透明度)。
   48 修过后的中心直管。
   49 处理软吸管。
回到弯曲的软吸管部分。首先抠图,然后载入选区,这次不需要羽化。
   50 为软吸管做白色渐变效果。
对于这么细的吸管,当然不需要两侧都加上光带,只需要在向右凸出的侧边加上光带就可以了。
因此单击工具箱中的选框工具,使用此工具可以把抠出来的弯曲吸管向左移动几个像素,然后,新建空白图层,用不透明度为30%的画笔刷出弯曲的轮廓光带,取消选区,进行高斯模糊。记得上下两端要用蒙版擦除不必要的溢出,以达到自然拼合。
   51 为瓶身所有图层建立一个组,命名为“瓶身”。
至此,我们已经对拍摄对象进行了第一轮完整的修饰,主要是强调了瓶子各部分的边缘轮廓,突出了瓶子的结构。
   52 第二轮修饰,开始“面”和“局部细节”的塑造。
在新一轮的修图过程里,我们将塑造瓶子部分“面”的光感(立体效果)。
让我们从瓶颈部分开始。
方法是:在瓶颈右侧用钢笔工具勾出一个选区,然后载入选区,新建图层,向左平移,拖出“白色到透明”的渐变,再进行高斯模糊。其实这是在重复前面画光线的步骤。
同样,我们要复制新做出的光带,然后进行水平翻转,移动位置,降低不透明度。瓶颈表面上的光带即完成了。
   53 我们要为瓶颈部分添加灰黑轮廓。新建图层,按Ctrl+Alt+G组合键载入新图层,用吸管工具吸附近的灰色,再用画笔工具在左、右、上轮廓画灰边。
   54 用钢笔工具沿着灰白交界线勾出一个选区,新建图层,用白色画笔沿着正顶部横向拉动,塑造出顶光光带。把该图层模糊1.5。
   55 在“图层”面板中建立“瓶颈”组。
   56 制作喷嘴的细节光感。
回到瓶盖图层,载入喷嘴选区(上一轮修图过程中勾出来的那么多工作路径,应该都还在“路径”面板里,等你随时调用呢),向左移动几个像素,拖出渐变,再进行模糊处理,并降低图层的不透明度(此处为90%),喷嘴右侧的光带即制作完成。
载入选区,新建图层,用白色画笔刷图层左侧的竖边,设置图层的“不透明度”为30%,设置“高斯模糊”值为2.5,喷嘴左侧的光带即制作完成。
   57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喷嘴下方两个横向弧形部分的高光(用钢笔工具勾出弧形形状,载入选区并新建图层,用画笔工具顺着弧形上边缘画白光)。
   58 透明瓶盖细节性光带的制作。
下面要在透明瓶盖灰轮廓的内侧做出高光带。
用钢笔工具抠出下图所示的形状,填充白色,并进行高斯模糊处理,数值为3,再建立蒙版,将此高光带的顶端擦掉一些,使看上去与其他图层衔接自然。
   59 在刚做出的白高光带内侧边缘用钢笔工具勾出一个选区,建立新图层,吸取旁边喷嘴的灰色。
   60 拖出渐变,取消选区,更改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设置高斯模糊的“半径”为3。
   61 复制白光带、灰渐变两个图层到透明瓶盖的右侧,按下Ctrl+T组合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水平翻转”命令,透明瓶盖右侧光带即制作完成。
我们一定要记得用蒙版把白、灰光带的下端擦除少许,使其与其他部分自然地衔接。一定不要忘记这些细节操作。
   62 竖向的光带制作完成后,要为透明瓶盖的顶部转角添加一条横向的高光(用钢笔工具勾出选区,载入选区后,新建图层,填充白色,设置高斯模糊的“半径”为1,用蒙版将其擦得“柔和”一些)。这是一道很细很细的高光,但会让透明瓶盖显得很真实。
   63 为了让盖子更真实,还要为它的圆顶内表面画一圈发暗的光带。
方法是:用钢笔工具勾出一个弧形选区,新建图层,用灰色画笔画出光带。
   64 让灰暗区域更明亮、干净。
现在,观察整个瓶子,发现盖子部分还是有些灰暗、不干净。
我们用下面这个方法把盖子部分提亮:在“顶盖”(瓶盖)组的最上面新建一个图层,将“混合模式”改为“柔光”,用30%不透明度的画笔涂刷瓶盖部分,使其更亮,看上去也更干净。
同样,在“瓶颈”组的上方也新建一个图层,将“混合模式”改为“柔光”模式,用白色画笔去刷,直到它看起来干净、明亮。
   65 现在,瓶身看起来感觉过渡不自然,灰色光带有点儿突兀。我们在“瓶身”组里把灰色图层变形(快捷键:Ctrl+T),拉宽一些。
然后在“瓶身”组的上方新建一个图层,将图层的“混合模式”设为“柔光”,用30%不透明度的白色画笔去画,提亮以使瓶身更干净。
因为最终画面是白色透明瓶出现在白底上,所以瓶子各部分组成的对比度也不要太强,明暗之间的过渡不要太强烈,因此用白色画笔把瓶子修得柔和一些。
   66 此时瓶子基本修改完成了,但色调有些偏(红),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调整图层”按钮,降低瓶子颜色的饱和度。
   67 文字和倒影。
现在打开在AI软件里设计的文字稿,把文字复制/粘贴到修好的瓶子上,把这个文字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如果用“正常”模式,文字会发灰。
   68 为修好的瓶子和文字图层整体加上一个“色阶”调整图层,使对比度更强烈,让亮处更亮一些,暗部更暗一些。
   69 最后,为瓶子做倒影效果。
这个倒影将出现在最下方和背景图层在一起的白色底图层上。
当上一步的“色阶”调整图层处于操作状态时,按下Ctrl+Alt+Shift+E组合键,把所有的效果合成为一个图层,并在“图层”面板中把新得到的这个图层向下拉到白底图层上方,而处于所有瓶子图层的下方。
用矩形选框工具选出瓶子下面1/3部分,按Ctrl+J组合键复制为一个图层,再按Ctrl+T组合键调出自由变换控制框,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垂直翻转”命令,得到倒影,并把它拖到与瓶子对接的位置。
为这个倒影图层添加蒙版,按下G键激活渐变工具,注意工具箱最下方的前景色/背景色是默认的黑白状态(而不是白黑状态),并注意渐变的属性栏里是“前景到透明”的“线性渐变”,然后从下到上在蒙版上拉动渐变,则倒影就变为从上到下的渐隐效果。
倒影效果完成后,整个物品的画面变得非常真实。
   70 成品图如下页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