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十大怪相

在以上各种情形的堆积之下,中国经济如今出现了十大怪相。

1.商品怪相

工厂卖不出自己的产品,消费者买不到称心的产品。

中国工厂习惯于“薄利多销”,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现在连“薄利”的底线都兜不住了。可是工厂效益越不好,越容易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结果生产的产品越来越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于是现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两头空。

2.人才怪相

企业招员工难,人们找工作难。

传统企业在萎缩,只有新兴产业在增长。但新兴产业只需要新知识、新技能的高端人才,而这种人才并不多见。即便现在大学毕业生在增加,但那种与时俱进的工作技能,远远不是传统大学里所能传授的。另外,需要工作养家的人越来越多,但能把工作当成职业去热爱的人越来越少。

3.产业怪相

实体产业被掏空,虚拟产业在猛增。

搞实体的越来越少,玩金融、互联网、配资等虚拟产业的越来越多。实体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社会究竟需要多少人在上层配置资源,这要看它的实体产业有多丰厚。而现在大量人才都在涌向虚拟产业,于是出现了大量泡沫,比如,P2P、融资投资、配资炒房等各种投机现象,所以中国正在空心化。

4.金融怪相

物价一直在涨,A股一直在跌。

CPI 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的,而 A 股也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现在有意思的是:中国的 CPI 不断攀升,可 A 股指数却越来越低,两者完全不吻合。究其本质,是中国金融系统的不完善,金融是最高层次的经济调控,一旦不完善引发的怪相就太多了。

5.创新怪相

孵化器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少。

面对创新的浪潮,各地兴建孵化器,2015年中国孵化器增长了4000多家,这是过去26年中国孵化器的总和。现在全球共有10000家孵化器,中国就占了一半!这导致现在孵化器入驻率低、同质化明显,孵化器应该紧紧跟随创业项目的发展,而它却远远跑到了最前面……

6.调控怪相

传统企业越来越“旱”,房地产越来越“涝”。

传统企业面临生死转型,此时非常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国家也一再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但是宽松出来的资金全部都涌向了房地产,这就好比人间大旱,老天爷赶紧下了一场雨,结果这场雨全部下到了涝区,令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

7.税收怪相

穷人越缴越多,富人越缴越少。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薪资多少分级的,但是工薪阶层恰恰是中国收入最低的一部分人。中国富人的资产很少以薪资为主,往往以股票、股权、债券、房产等为主,很多还有灰色收入,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避税,但是工薪阶层就束手无策了。因此,中国要想调控贫富差距,必须想办法深入其资产领域,而不是如何设置缴税门槛。

8.社保怪相

工资在提升,收入在减少。

月薪1万元,到手7454元,公司税前支付14410元,差额的那部分货币呢?都变成“五险一金”了,它已经占了薪金总额的40%以上。经过与全球125个国家的社保费率对比后,我们发现只有11个国家的社保费率超过40%,而且全是发达的福利国家。由于大家手里可支配的现金太少,直接导致消费萎靡不振,依靠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从何谈起?

9.心态怪相

老板说员工不勤奋,员工说老板太苛刻。

这绝不只是心态问题。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越是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外界的依赖越强,总是希望能够索取得更多,而实际上求人不如求己,共赢的时代已经到来,与其要求别人,不如做好自己。当然,同样的问题还有:女人说好男人越来越少,男人说能娶的女人越来越少,也是这个道理。

10.合作怪相

事业好做,伙伴难寻。

随着大协作时代的来临,合作将取代竞争。但是中国人的人性是很复杂的,需要克服很多人性上的弱点才能真正地展开合作。所以,对于中国的企业家、创业者来说,最难的不是该如何做事,而是如何能找到称心的合伙人或团队一起来做事。 uATRm+r1DshNKvdKsfnTg/4pagzdFpm32euYqjeu2nxo53bTIh9P5Q3GJwxy+Osj



| 第二章 |

金融泡沫

互联网衍生的各种新兴经济模式,比如“共享经济”和“个体经济”,也正在瓦解传统资本,而资本扩张所依赖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正在促使资本裂变,资本在未来唯—的出路就是在“裂变”中增长。 AjtkNALoNgY9LIIga+ZafNbyexyKn8qlKq1grROjw6aHzb1K1wMdGsefRqilV6M8



第一节
杠杆失控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传世名言。这句话便是杠杆原理的雏形:无论一个重量多么大的物体,只要找好最佳支点,杠杆足够长,就可以撬动它。

在后来的现实世界里,运用杠杆原理成就了一项项聪明的发明,人类完全可以撬动超出自己“力量”范围之外的东西。这也是一个非常催人奋进的原理,它激励我们大胆地去改变世界。

然而没想到的是,真正将这句话应用到极致并彻底改变世界的却是各类金融玩家们。

1.杠杆无处不在

当世界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就会有强烈的操控意识,此时经济杠杆就产生了。

16世纪的欧洲,各国不仅要对外掠夺殖民地,还得对内搞大建设。这时国家越来越需要货币,于是这些国家就通过发行国债来募集老百姓的资金,当通过掠夺和战争发财之后,再连本带息地还给老百姓。这就是国家通过经济杠杆作用来谋取发展。所以最先开始运用经济杠杆原理的是西方人。

除了国家之外,企业发展也是如此,在那个疯狂汲取的年代,必须动用经济杠杆才能更快地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企业模仿国家发行债券的方式来募集资金,只不过采用的是股票的形式,会在约定的时间返本、分发红利,当时企业每年分红都高于国债的好几十倍。这也就是企业借助经济杠杆的作用谋取发展。

于是这种形式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规范。后来股票开始在老百姓手里转让、流动,股票流动,募集资金的企业只给持有企业股票的投资者发放红利就可以了。所以股票就是集大家之力去发展,去抢占更多的资源,然后大家一起分红,就是这个道理。

杠杆原理究其本质,其实就是用眼前之力挣未来的钱,用微小之力来撬动更多的财富。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存钱。花钱也是花自己的积蓄。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也有了股市。邓小平说:“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

有了股市,企业就可以“以小博大”,实现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企业上市了之后呢?那就可以“圈”更多的钱了。比如,京东直到现在依然未能实现盈利,赴美上市前一年公司亏损5000万元人民币,上市后首年亏损50亿元人民币,再到如今亏损94亿元人民币,而刘强东前年却独自拿了36亿元的分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不仅股票源自杠杆原理,买房也是如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购房款都不是一笔付清的。如果你买一幢100万元的房子,首付是20%,其实就相当于你用了5倍的杠杆率。此时如果房价增值10%的话,你的投资回报就是50%。那如果你的首付是10%的话,杠杆率就变成10倍。哪怕此时房价只增值10%,你的投资回报也是100%。

期货也是具有杠杆性的,比如,黄金期货目前价格是294元/克,交易单位是1000克/手,保证金比例是7%,那么你的账户里只要有294×1000×7%=20580元的现金就可以交易了。也就是说,你花了20580元钱,在交易中你所买卖的商品黄金期货却价值294000元,你只花了7%的钱去交易。而盈利和亏损也会随之放大。

2.杠杆加杠杆

其实,我们现在的有些行为,早已超出了一根杠杆,也就是双杠杆行为。

以当下中国的房产为例,比如,深圳众筹炒房据称1000元起步:几十个中介人员,集中零散资金,凑成首付款,众筹购房。同时,从内地地下金融机构贷款,放大杠杆比例。例如,以180万元本金为基础,3倍杠杆借入540万元,首付买入4套房产,在3个月之内迅速脱手,偿还少数利息之后,所得将是单套房产涨幅收益的4倍!最重要的是,沈阳也出台了无任何收入、无工作的大学生零首付买房政策,虽然几个小时就被叫停了,但这个苗头已经在全国涌动,这种双杠杆炒房的方式被很多炒房人借鉴。

这些人利用双杠杆原理,成功规避了房贷政策限制,无论是首付款比例20%还是30%都可以通过房屋中介、开发商,以及通过众筹、P2P平台来解决。购房者一次性购房的资金门槛几乎为零。

只要购房者在 P2P 平台在线提出配资申请,平台就可以融资。这些资金来源一部分是通过平台网站发布一定金额的借款标,从网络筹集资金;另一部分则是通过线下渠道获取民间资金,再出借给投资者。

比如以“首付贷”为例,在无抵押贷款的情况下,“首付贷”最低可贷到10000元,最高可以贷到房屋总价的20%。其流程是,平台把“首付贷”包装成年化收益率为8%~12%的 P2P产品,然后对外发售。还有拼房网类的房产众筹平台,投资者最低只需投资1000元,即可参与购房,按比例分享收益。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早在2015年中国股市在5100点附近时,由于半年之内涨幅巨大,众多地下配资公司、证券公司,都推出了高杠杆的融资资金,提供给被贪婪之心统治的股民,以满足他们暴富的诉求。现在只不过是原来股市的场外配资,比如众筹、P2P 等摇身一变潜入到了房市里。

因此,2014年中国股市重启以来的牛市被称为杠杆牛,就是因为场外的杠杆对此次牛市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除证券公司的融资业务外,场外配资还直接导致了 P2P 行业的崛起。因此2015年 P2P 的发展步入极度繁荣的阶段,各类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并迅速变异。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双杠杆行为,比如,期权期货本身就已经是财务杠杆了,而往往又通过一种 Margin(保证金)账户具体操作,保证金账户是指在购买股票时,只需花股票总值的25%~30%就可以了。在“买长”时25%,在“卖短”时30%。比如,你把10000元放入保证金账户,就可以买到总值40000元的股票,也就是说有4倍的杠杆作用。

当然,那75%的钱是向证券商借来的,利率一般比银行高一些,比信用卡低;而且你的账户还必须维持你所拥有股票市值的25%(买长)~30%(卖短)。一旦低于这个数,你的客户经理就会不客气地通知你要“Margin Call(补充保证金通知)”了,也就是要你赶紧“输血”进去。

3.杠杆折断

凡事有利就有弊,杠杆就像甘蔗,永远不会两头甜。支点到你的距离越长,你耗费的力就越少,可你要付出的距离就越大。当你用的杠杆越来越长,直到你掌控不了这个距离时,杠杆就会失控。

股票、房子疯涨的时候,许多人恨不得经济杠杆能用到100倍以上,这样才能回报快,一本万利。这是因为在经济上行阶段,杠杆具有加速效应;而当经济上行趋势一旦发生改变,杠杆的反噬效应比当初的加速效应还要凶猛。

有个名词叫作“明斯基时刻”,这是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描述资产价值崩溃时刻的名词。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好日子的时候,投资者敢于冒险;好日子的时间越长,投资者冒险越多,直到过度冒险。一步一步地,投资者会到达一个临界点上,此时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所举的债务,此时放贷者纷纷收回其贷款,就像釜底抽薪,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比如,雷曼公司的杠杆率最高时可达33倍,在高杠杆率带来的财富盛宴的欢欣之中,别忘了金融杠杆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市场泡沫说完就完了。

美国在2008年时,对于没有任何收入的乞丐,中介都敢于为其融资买房,最后爆发次贷危机,引爆金融危机。这种状况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也曾遇到过,买房资金门槛极低,投机投资炒房热火朝天,最终是泡沫破灭,整个经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在高杠杆率的情况之下,一旦房价下行,这类投资者因出资额很低,很容易弃房断供,其首付款也就会打水漂,这相当于融资炒股被平仓,其风险堪比股市5100点时融资买股。

然而置身于亢奋情绪和巨大泡沫之中,包括我和你在内,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不会被裹挟进去,充当了接盘的最后一棒。比如,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房产泡沫,等等。

4.杠杆带来的实体崩溃

企业借贷谋取发展本应当是正常的杠杆行为,但是当大量企业资不抵债时,显然这种杠杆距离就太大了。如今,整个中国仿佛一个被一堆杠杆撬起的大球,为了维护高位,我们只有不断地延长杠杆。

那么,一旦杠杆折断,究竟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当投资者意识到风险已经无法把控,并开始解除投资杠杆时,资金流动性迅速变差,大家忽然发现自己都开始缺钱,于是用资产去换钱,但是此时资产价格便会被打回原形,股票、债券、房地产这三大类资产价格会整体下跌,连黄金、钻石、谷物这样的东西也被囊括在内。

这就好像古代的一些人为了急用钱,有可能把家里传世的玉白菜也拿出来便宜典当了,而此时我们50000元的劳力士表可能连10000元都典当不到,当初我们用了多少倍的杠杆率,现在这些资产就会缩水多少。试想这对房地产、企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因此,每当一段时间过后,就必须清理那些过度延长的杠杆,使其控制在社会能掌控的范围之内,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表示要择准时机去杠杆化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美国林务局曾经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政府机构,然而1910年的爱达荷超级野火火灾改变了一切。那场火灾烧毁了300万英亩左右的林地,造成了至少85人丧生。自此美国林务局就开始把主要精力从伐木管理上转移到了扑灭野火上来。可怕的是,没有人意识到野火在林区的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野火对于维护美国西部的林区生态健康至关重要。比如,有些耐阴的林木如果没有野火定期地来清理一下就会过分增长。

于是美国林务局数十年如一日地压制野火,这使得许多林区树木密度过大,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森林因此变成了超级火柴盒,每次起火破坏力都相当惊人。如今美国每年用来扑灭野火的费用高达200~1250亿美元之巨,美国成了超级野火频仍的国家。

所以,经济衰退就像野火,它定期出现,就相当于把那些过长的杠杆性融资毁灭掉,如果拼命压制野火带来的小灾,就像拼命托住经济,不让其有半点衰退,最后就会酿成超级野火,也就是大的经济危机。超级野火就是超级去杠杆化的完美比喻。

有人说一旦去杠杆化了就会硬着陆,中国承受不起这个打击。但是如果不去杠杆化,就相当于把我们一起绑在火堆上烤,各行各业、企业单位、个人家庭,都将陷入一片火海。中国有能力发展到今天,就是对自身抗压性最好的说明,相信中国政府一定可以渡过这一重要关口! AjtkNALoNgY9LIIga+ZafNbyexyKn8qlKq1grROjw6aHzb1K1wMdGsefRqilV6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