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患者是指患有疾病、忍受疾病痛苦的人,通常是指因身患疾病在医院接受医生治疗的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的认识和理解愈加深入,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不生病或治愈疾病,还追求身心健康和和谐的社会环境。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基于以上认识,患者这个概念已经从患有疾病的人转变为对健康有需求的人,活动范围已经从医院扩大到院外。在本书中,除非有特指,患者这个概念就是指对健康和医疗服务有需求的人。
人体健康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类: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我国普遍采用“亚健康”这一名称。处于亚健康的患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的活力下降、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如果及时进行疏导,会走出亚健康阴影;如果任其发展,则会转成疾病。亚健康高危人群中,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又是高危中的高危,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威胁人的生命。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性调查显示,完全健康的人只占人群的5%左右,患病的约占20%,多达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80%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是抗击癌症最有效的武器。
因此,一个良性循环的医疗体系应该是这样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医疗帮助健康的人保持健康;早期健康干预和个性化指导帮助有健康风险的人把危险因素控制在早期;对已经得病的人,通过药品管理、个人健康指导、慢性病管理和跟踪来帮助其最快恢复健康,把大部分医疗成本控制在疾病的早期(见图2.1)。
图2.1 人体健康状态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