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节

新三板收购常见风险及分析

目前,我国收购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新三板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很多非上市公众公司的各类制度、规范更是处于早期待完善阶段,加之并购重组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市场交易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收购交易的对象是一种集技术、人才、设备及市场为一体的复杂集合型商品,交易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难以预测的风险,同时还可能触及区域政府所肩负的社会稳定、就业保障等社会、公共责任。所以,各类风险在所难免。本书结合新三板过往实践案例、上市公司并购经验以及国情、社会现状及相关参考文献,这里做出归纳。

一、合同风险与财务风险

(一)合同风险

长期以来,被收购目标公司合同管理不规范,或因其他原因而使收购方无法全面了解目标公司与他人订立合同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目标公司曾以资产或信誉为他人担保事项而没有存档,甚至连目标公司自己都忘记的事项,这类隐形风险将降低目标公司资产价值,早晚都会在需要履约时予以暴露。这是双方在签订收购合同时容易忽视但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财务风险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很重要,因为它是企业在收购中进行评估和确定交易价格的重要依据。一方面,虚假的财务报表美化目标公司经营、财务状况,甚至能够把濒临倒闭的公司包装得很完美以蒙蔽收购方;另一方面,由于并购交割日与签约日之间会有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而财务报表是对过去某一时间段的财务状况描述,故其之后财务状况的不良变化,也会影响到收购方的权益。

二、客户风险与雇员风险

(一)客户风险

某些收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利用目标公司原有客户,以便节省重新开发市场的投资,尤其是一些对市场依赖比较大的产业,目标公司原客户的稳定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目标公司的预期赢利。另外,缺乏融洽的客户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目标公司交割后的启动投资。

(二)雇员风险

收购中目标公司在岗职工的熟练程度、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并购后关键雇员是否会离开以及富余职工负担是否过重等都是影响预期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三、资产风险

在收购中,资产所有权的归属是交易的核心。所有权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诸如公司资产账实是否相符、资产评估是否准确可靠、无形资产权属是否存在争议、库存可变现程度有多大、交割前的资产如分红、配股的处置等都会使购买方在正式交割中存在资产缩水的风险。

四、保密风险

收购双方为了尽量减少双方所面临不知情或不确定性的巨大风险,所以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信息是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因此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风险,即信息被滥用后可能会使收购交易中的另一方陷入被动,或者交易失败后购买方掌握了诸如配方技术、营销网络、生产流程等商业秘密,就会对目标公司产生致命的威胁,特别是在同一行业内且竞争性较强的企业之间的收购更能体现这一风险。

五、信誉风险与诉讼风险

(一)信誉风险

企业商誉属于无形资产,很难通过账面价值来体现。在市场中,目标公司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行业的信誉程度如何,有无信誉危机风险,则是反映目标公司获得融资能力以及获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兼并一个信誉不佳的公司,其实无异于为自己增加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二)诉讼风险

如果被收购方没有全面披露正在进行或潜在诉讼以及诉讼对象的具体情况,那么诉讼的结果很可能就会改变目标公司的资产数额,因为很多情况下,诉讼的结果是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另外,特殊情况下如诉讼对象在判决执行前进行破产清算,甚至会使目标公司作为资产的债权减少到难以接受的程度。

六、法律风险

与收购有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了不少,就上市公司的收购等来说,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即便是这样,依然在目标公司设立、变更、年检、注册资金是否充实等方面存在合法性风险,并购程序包括内部决议是否有效、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等方面也存在合法性风险。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着收购过程的有效性甚至交易的成败。何况新三板市场在我国目前还属于新兴市场,与收购有关的制度还只是个框架体系,还有更多需要完善、增添的内容。 AQ0mEDmZwepy5cRbUPaYt0EHoLDSJHwMxgFre9Kg20wnFBs391nkeQ41n1zs2L3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