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四化同步”被写入大会工作报告,即在确立城乡一体最终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2015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总理报告中的“互联网+”一亮相便引起热议,各个行业都在讨论互联网加了自己会怎么样。国务院于2015年7月4日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主要围绕“互联网+”讲述如何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提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重点行动,为今后“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强调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互联网+现代农业,就目前的实践看,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固有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并进一步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得到明显改善。互联网正与传统农业结合得更加紧密,由互联网技术带动的农业升级、农民生活改善,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开创业的新空间。毋庸置疑,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将会打破传统农业的困局,为农业带来崭新的出路,引领农民走向致富之路。从总体上看,这些年我国农业正在朝着现代化的目标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期性矛盾仍然很多,各种新的风险在积聚,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目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的程度还很低,必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途径来发展信息生产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以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信息化。走工业化、现代化与信息化并举之路,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如何与农业相加?未来的农业究竟在多大程度、广度及高度上被互联网改变?如何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无论是从生产者、经营者到服务者,还是从管理者、消费者到农业投资者,各个方面都充满迷茫与期待!面对当前不同层面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憧憬及实践需求,本书充分利用编者视野所及之案例、知识,打开人们对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相叠加的想象空间,力图全面、系统地阐述“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以及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我国近期“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提供技术与方法上的启示与支撑。

本书分为4个部分共18章,具体如下。

第1部分为当前农业面临的挑战,阐述农业产业内涵、特性及其当前面临的挑战。 从“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入手,从农业本质、农业产业范围等方面界定了农业产业的概念与内涵,归纳了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农业发展阶段。从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等方面,概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总结了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脱钩,生产者不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消费者不相信农产品生产者及农产品质量品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犹存;农业过度开发,环境亟待修复。

第2部分为“互联网+现代农业”颠覆传统农业,主要展示“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实例。 重点介绍了神奇的智慧农业生产、智慧林业、智慧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综合信息智能服务,以及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观念问题、成本计算问题、使用培训问题、信息资源与数据分析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方面,近年来农业虚假信息问题、信息过载问题和信息失效问题尤为严重。

第3部分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阐述“互联网+现代农业”基础条件、农民个性化信息需求及低成本农业信息化技术模式,重点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方案。 从电脑拥有量、移动电话拥有量、电视机拥有量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村信息资源情况。针对现代农业对互联网+时代的呼唤,系统分析了农民个性化的农业知识需求、基于农民个性化知识需求的关键技术、现代农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以及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根据我国农业农村的特点,提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总体方案,重点阐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体系与基于全产业链的“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方案;同时,提出了面向互联网+时代的低成本农业信息化技术模式,重点介绍了多媒体视音频知识库构建、呼叫中心与专家系统耦合的音频传输方案、面向3G/4G通信终端的视频传输方案、低成本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集成等技术方案。

第4部分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时代态度(生产关系变革),阐述“互联网+现代农业”时代的农民、消费者和政府管理者的角色,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农民可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管理农业生产,提高产出率、劳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监测农产品在加工、运输与仓储等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了解农产品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者可以了解农产品全产业链,理解农业、农民和农村,从而知道农产品全部生产环节及其质量品质情况,相信农民生产;关注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过程及其质量安全;享受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进而倾心于农业投资人。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管理者需要重新定位,转换角色,实时了解农产品供应与需求平衡状态;有效监管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过程及其质量安全;提供优质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与调节。本部分总结了4种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市场化运作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涉农企业主导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和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本书可以作为农业信息化、农业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学科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供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部门及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机构参考使用。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案例,在此对诸位文献作者及案例实践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因为时间仓促,部分文献资料未在书中标出,在此对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歉意!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错误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不断改正和完善。

编者
2015年8月于中国农业大学 dnu4IE+eF0WbwErpwgvPrm6h7dOgnKX/mrVIqqQ8ohXY9dHxZ66KzAyqhH836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