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中国公有云2016市场展望

公有云服务市场快速增长

公有云在国内的发展也有五六年的历史了,2015年是公有云纵深发展的一年,随着云计算产业链的各方面都已经意识到云计算的威力,公有云的市场容量和产业规模继续高速增长,云服务的服务品类也大大繁荣,用户数量激增。下面我们通过数据来感受一下公有云的市场脉搏。

根据国内的几个影响力较大的公有云服务分析报告,我们可以知道2014年的公有云相关市场容量为40~50亿元人民币,2015年预计能够达到70~80亿元人民币。

在国内,有多家机构发布与公有云及云计算相关的市场容量和产业规模预测报告,具体的数值由于统计方法和统计范围的差异,导致具体的市场数据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会在媒体上看到大小不同的公有云市场容量相关数据,在此,我们采用Gartner公司的统计和预测数据为准。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如图1-5所示。

我们会看到国内公有云服务在2015年的增长率将近30%,这样的高增长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且,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和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它的价值。

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把云计算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使得公有云服务从主要面向个人开发者和中小企业用户,逐步走向中大型企业用户,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用户量也快速增加。

图1-5 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中国公有云市场的“英雄谱”

2015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依然红红火火的,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在国内的公有云服务领域有数十家企业在角逐,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场逐渐明朗,有些公有云企业已经遥遥领先,而有些企业很可惜,已经开始掉队。

从相关企业在公有云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市场营收来看,可以上榜的大概有20家,根据所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传统ICT厂商,互联网巨头,电信及IDC运营商,初创公司。

公有云服务企业“英雄谱”如图1-6所示。

从公有云服务营收上看,2015年阿里云、电信云、腾讯云等应该是比较领先的,云服务营收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其他的公有云公司整体上也在快速拓展市场,收入不断增长,公有云的影响力逐步扩展到传统行业和中大型企业中。

2015年有做得好的公有云企业,像阿里云、电信云、腾讯云、微软的Azure等都发展得不错,预计阿里云2015年有近20亿元的收入,电信云估计有近5亿元,腾讯云预计近4亿元,其他的公司营收就不具体说了。2016年初的时候,大家可以从各个公司的财报,以及各大咨询公司的市场数据中得到详细信息。

图1-6 公有云服务企业“英雄谱”

2015年也有做得比较一般、增速落后于平均水平的公有云服务企业。例如:盛大云在2015年有点掉队;京东云在上半年淡化了公有云服务,而把云服务业务转型用于支持内部IT需求,以及企业级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拓展;百度云的战略不是很清晰,无论是面向大众用户和中小企业用户,还是中大企业用户,它的云计算业务都没有重点去推广,或者说取得的效果一般。

201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七个重要特征图1-6“英雄谱”中的这些企业是201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对他们的跟踪和分析,再加上回顾2015年整个公有云的市场发展动向,会发现有以下七个重要特征。

公有云服务的国际化成为标配

当前,我国的云计算企业在全球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是以中国经济对世界的重要作用为基础的,各个企业通过在云计算开源领域的大量资源投入、积极研发和创新,使得我国公有云服务企业在技术上已经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这样的优势,大型云服务企业正在吹响进军海外市场的号角。国内多家公有云服务的企业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建立了云数据中心,向海外的企业客户以及为适应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需求而提供服务。

云服务的国际化是2015年上半年很重要的主题,到2015年下半年,国内云服务走出国门已经基本成为标配了。但是,从国际化的效果来看,绝大多数企业还需要把工作做得更细,推出的服务要更有吸引力。否则,只是挂一个国际化的名头,在国外IDC租几台服务器,就宣布国际化了,走出国门了,这种做法实际上对于许多公有云服务企业而言,在国外业务拓展效果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一个方面,国外的云计算巨头也陆续通过国内的合作伙伴落地,例如:微软Azure和世纪互联的合作、IBM与世纪互联以及腾讯的合作、亚马逊AWS在国内联合地方建立数据中心的尝试,以及最新的Oracle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软件产品和腾讯云服务合作运营等。这些合作使得国内云计算公司能够吸收国外云计算巨头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十分有益,这样的方式也使得国内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云服务品种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云应用市场及合作伙伴生态繁荣

2012年亚马逊网络服务(简称“AWS”)推出了一个名为AWS Marketplace的云计算应用商店,用户可以直接在其中购买多家企业的软件和服务,并按照使用时间和订购数量缴纳费用。

AWS Marketplace能够帮助开发者和企业用户找到、购买并立即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涉及数十个类别,涵盖基础设施、开发者工具和企业业务应用。

到今天,AWS的Marketplace已经成为亚马逊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AWS竞争力和云计算生态环境繁荣的极大助力。

2015年中国主要的公有云服务企业都相继开设了“云应用商店”、“云应用市场”、“云应用超市”等类似的软件应用卖家市场。这些系统通过集成和整合软件应用厂商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这种思路和亚马逊的Marketplace如出一辙。

国内的公有云逐渐认识到软件应用合作伙伴所带来的重大附加价值,特别是在面对企业用户时,IaaS和PaaS的服务很难直接满足传统企业用户的业务需求。因此,通过假设“云应用市场”可以丰富自身云服务产品的种类,增强云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并通过合作生态建设来快速地拓展市场。

同时,在合作伙伴构建的实际落地过程中,软件应用厂商需要和公有云厂商的技术团队、商务团队协作,双方共同努力适应新的部署模式和业务模式,确保ISV厂商应用软件顺利进入应用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细节沟通和产品代码的调整、对接,双方也要根据具体需要调整自身产品和平台的功能和实现方式,因此,对于公有云厂商产品的完善和成熟度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5年各大公有云服务商都相继推出了一些资金扶持政策,用于促进应用厂商进行云的迁移工作。例如:某厂商的“云和计划”、“百川计划”大概投入了20亿元支持移动应用创业和软件合作伙伴。还有类似“云+”计划、“X合作伙伴计划”,以及某面向企业云服务的厂商将在五年内投入10亿美元,实施“沃土”计划扶持应用开发者等。近期的大动作是腾讯云推出的100亿元扶持计划,并声称80%~90%的收入会分给合作伙伴,这真的是大手笔。由此可见,各大公有云服务商对合作伙伴的渴望程度和扶持力度。

冰火两重天及合纵连横进一步发展

云计算是一个规模化的生意,没有规模就无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成本,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如果说2014年公有云服务市场竞争还不太激烈的话,那么到了2015年,特别是下半年,云服务厂商之间竞争就非常激烈甚至白热化了,各家企业在合作伙伴争夺、商业推广计划以及扶持政策上都有了针对性的比拼。例如2015年9月各大公有云厂商的大型发布会,在时间、地点和主题的选择上都有明显“打擂台”的意思,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015年,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公有云服务商在竞争中也谋求战略合作,例如IBM和腾讯云、Oracle和腾讯云的合作,微软和世纪互联、微软和Oracle等的强强联合,结成联盟共同向企业云计算市场进军。

在2015年的市场发展中,一些企业逐步扩大领先地位,持续高增长,而另外一些公有云服务商逐步放弃或者进行战略收缩。像前面提到的盛大云和就是很典型的代表。也有一些新型云服务企业或者成长较快的企业,值得我们关注,例如:金山云在游戏领域发展迅速,腾讯云在战略合作方面的大动作和市场增长,等等。

整体来看,2015年不少云计算企业纷纷通过资金扶持、战略合作等手段构建自己的产业体系或生态圈,以增强自己的产业竞争力,弥补产业短板,与合作伙伴一起构筑强大的竞争优势,为2016年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战争做好准备。

公有云服务赚钱依然比较困难

公有云的服务商收入很多都过亿了,甚至有些企业都达到10多亿元的营收,但是,能够实现盈利的公有云服务企业还是几乎没有。从纯粹公有云的收入和支出来看,还是入不敷出的。

这主要是由于公有云服务企业,在服务于个人开发者和中小企业用户时,成本很高,而从这些用户获得的收入却比较有限。整体用户规模效还不够大,还没有达到“奇点”,造成几乎所有的公有云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有些共有云企业会宣称自己的公有云服务业务已经开始赢利了,这种更多的是市场宣传的手法而已,没有看到任何有公信力的相关财务报表。据推测,应该是把面向中大型企业用户的、线下销售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收入等整体核算进去了。

有咨询公司统计2014年数据时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公有云市场每获得1元的营收,相应的投入成本大约是1.6元。2015年有所好转,但是整个行业要想达到盈亏平衡,估计还需要3~5年的时间。

总的来说,公有云服务要想赢利,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但曙光已现。

面向企业市场的云服务从线上走向线下

公有云服务最早是面向个人开发者及中小企业用户的,当前各大公有云服务厂商的用户中95%都属于这一个类别,其收入的80%~90%也都来自个人开发者和中小企业用户的贡献。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公有云企业逐步认识到中大型企业及组织机构在云计算领域的需求非常旺盛,且需求空间很大,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所以,从2015年开始,各大公有云服务厂商把焦点逐步转向中大型传统企业市场,通过输出云计算解决方案、专有云、私有云等多种形式,来瓜分传统IT企业(IBM、HP等)所把持的中大型企业市场的蛋糕。

金融、政府、部委、电信等领域是各大公有云服务企业关注的重点行业,许多云服务商专门成立了面向企业云计算市场的商务团队,期望通过占领企业市场为自己的公有云未来发展添加重要砝码,甚至有些公有云服务商把面向企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作为未来公司发展的重点。

这种转变事实上也让一些互联网公司碰壁。某些互联网起家的公有云服务商,在向中大型企业进行业务拓展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些困难有技术上的问题、团队上的问题,也有业务落地方面的问题。例如:云计算解决方案标准化和产品化程度不高;以IaaS为核心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比较偏底层,距离企业管理者真正需要的核心业务系统有较大距离;面向线下企业的销售和支持团队能力不足。

因此,绝大多数公有云服务企业虽然从线上走向线下的企业市场,可是2015年的进展还是比较缓慢的,甚至有些互联网公司在做过一些线下业务拓展的尝试之后,迅速放弃,相关团队被快速砍掉。线下的云计算业务是个大蛋糕,要想咬到嘴里也不是很容易。

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正式上线

大数据是近两年比云计算更火的一个概念,云计算和大数据天生具有比较亲密的关系。云计算使得计算、存储资源低成本、便捷化、弹性可扩展,为大数据这个杀手级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随着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实时,更需要云计算作为支撑进行挖掘、提炼、过滤、分析,才能产生价值。

目前大数据以Hadoop技术体系为代表,底层基于云计算技术使得对PB级(1PB=10 6 GB)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存储成为可能;构建在X86平台上的MPP数据仓库提高了横向扩展性,并使得集中化对海量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成为可能;万兆以太网等技术使得大规模数据中心成为可能;OTN技术以及近些年对传输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得跨地域大量数据的传输成为可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结合具有了更好的基础。

从2015年的发展态势来看,尽管有些产品和服务品类比较单调和简单,几乎所有的公有云服务企业都推出了大数据服务的产品,在面向线下的企业云计算解决方案领域,也整合了Hadoop技术体系,提供“云+大数据”的完整解决方案。

从线上大数据服务产品来看,绝大多数公有云企业都提供了基于分布式并行架构的大数据处理平台,服务产品主要集中在以HadoopHDFS、HBase、Spark、MongoDB、Cassandra等为基础的在线服务上。操作手法和定价模式很多也是模仿了亚马逊的AWS。那么实际的市场反馈如何呢?

笔者从几个主要的公有云服务公司内部了解到,目前大数据服务产品的相关功能和易用性还比较初级,用户非常少,只有少量用户会试用一下,大数据服务真正要商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预计2016年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与云计算的结合会更深入,产品和服务会更加繁荣、更加优质。

容器和无核化等新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2014年和2015年容器技术和无核化是非常引人关注的领域,特别是以Docker为代表的容器技术,对云计算的PaaS领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技术界争论容器技术会造成IaaS和PaaS的融合,在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的云计算体系之外,会以容器技术为核心构建融合的IaaS+PaaS服务。

所以,在2015年,容器技术在各个公有云服务厂商的服务目录中开始崭露头角,目前我们看到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用户端来说客户不是很买账。因此,容器真正被市场接受,并大规模应用推广还需要一定时间。

无核化UniKernel是2015年另外一种新技术的应用趋势,它在没有操作系统的硬件主机上就能够部署应用程序。UniKernel方式允许开发人员从一组服务库里面选择一种服务,该服务能够支撑应用的运行,而这些服务链接库可以直接编译打包到应用程序中。其结果是UniKernel模型本身可以完全去除操作系统,允许应用程序直接运行在一个虚拟机或服务器的硬件上。这是一个没有底层软件堆栈的模型,它只有应用程序。

国内某些以技术著称的公有云服务企业,也把UniKernel技术应用在公有云中,尝试无核化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它能够很好地促进云化的发展趋势,如微服务、微内核、离散化以及快速便携式应用实例迁移等。

2016年公有云服务发展趋势展望

进入2016年,云计算仍将快速发展。随着云计算产业链的各方面都已经意识到云计算的威力,2016年的云计算市场更加繁荣。云计算相关的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都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

根据笔者对2015年云计算市场的切身感受和一线调研,在2016年公有云服务将会在以下领域获得快速发展。

移动设备、安全等和云服务结合领域

2015年,全球主要的公有云服务商都展现出了对云计算与安全服务的重视和重点布局,移动终端等信息通信设备和云服务相结合的产品和服务也快速发展,通过并购、投资以及自建等方式在这两个领域进行布局。因此,预计2016年国内的公有云服务厂商也将在这两个领域有较大的投入和重点布局。

容器和无核化等新技术开始深入发展

Container和UniKernel等技术在2015年非常火热,轻量化、秒级甚至毫秒级的响应能力,对于整个底层信息基础架构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变化和突破,这些技术能够带给上层最终用户难以想象的变化。

无核化能够很好地支撑云化的发展趋势,UniKernel的强大能力和简单化将会在未来的五年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2015年的基础上,容器以及无核化技术将会和云计算结合得更加紧密,并促进更快速、更灵活和更高效的云计算服务产生。

合纵连横、并购收购将会是今后一大主题

公有云发展到现在差不多第六个年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说以前还是在做大蛋糕的话,那么到2016年和2017年,公有云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将白热化:有些企业会脱颖而出;有些企业可能会建立联盟抱团取暖;有些企业可能会被市场、投资者抛弃,难逃被并购或倒闭的命运。

云应用市场将更加繁荣,特别是游戏、健康、教育等领域

在2016年,各大公有云服务厂商应该会继续加强合作伙伴拓展以及应用软件生态方面的建设。目前,在公有云服务的营收中,游戏相关的收入占比很大,健康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和云计算的结合发展也非常迅速,2016年相信这些方面会更加繁荣,相关的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也会在公有云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企业云计算市场是公有云企业的重点

公有云服务企业在面向政府、金融、电信、医疗等传统企业市场的争夺和竞争将更加白热化。面向企业市场的专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解决方案将被各大公有云服务厂商推广到传统中大型企业用户中去,在这个领域轮番角逐。而中大型企业在IT领域的投资,也将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相关解决方案领域。

总之,在整个2015年,中国公有云服务的发展越发繁荣,在业界的影响力也更大。公有云服务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尽管有些小问题,但这一年整个公有云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给云计算产业链上的各方带来更多的信心和期望。

在2016年,云计算市场毋庸置疑将会更加繁荣,中国的公有云服务市场将缩小与公有云服务全球巨头们的差距,逐步跟上美国云计算市场的整体步伐。 HsklAguTsbBPYcJUuyxa9+5bqUxUp9zbQf6xjv2vgfZ/L85jCGB0rTnlZMCkaiw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