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夏时报》报道,早上 8 点,一户家庭的男主人通过手机发送了用车需求,5 分钟后,来自汽车共享服务公司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开到公寓楼下,在男主人刷智能卡上车后,汽车借助GPS导航毫不费力地到达目的地。这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描绘的人类未来共享时代生活场景一幕。里夫金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预言,再过25年,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物联网进行生产和消费,彼此共享。
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我们从屋外活动回来很喜欢吃几块西瓜,一来可以避暑,二来也可以解渴。当我们吃第一块西瓜的时候,会觉得西瓜很甜,味道鲜美;等吃第二块的时候就觉得味道没有那么好了;当吃了第三块的时候就会觉得西瓜吃起来一般。如果让你再吃一块,你也许就会觉得西瓜有点儿难吃了。假设强制你再吃一块,估计你就会觉得不是享受而是受罪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和边际成本有关。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边际成本用来衡量每增加一定的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正如《华夏时报》描述的零边际成本社会,从中可以看出我们试图尽量减少边际成本,有效利用资源。
例如,生产100个某种产品时,总成本为5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5040元,则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在增加产量的时候,最初产量的增加为我们带来的边际成本比较低,此时我们可以尽量扩展我们的业务。但是当产量增加到一定规模之后,到达一个临界点,我们再增加产量,边际成本就会变高了。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
例如,某一个企业当规模产量很小时,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产量很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雇佣了更多的员工进行生产,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也开始变大。假设增加的第一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是10,那么增加的第二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可能是 15 或者更多,第三个则可能会是 30。在这一阶段,产量的增加速度超过成本的增加速率,此时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当员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变得拥挤,这时候每增加一个员工,生产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会减慢下来,当员工增加到某一程度时,新增加的员工的贡献将会是0,即边际产量为0,在这一阶段时,产量的增加速率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而成本的增加速率大于产量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增大了。
当一个企业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对企业的固定成本进行变化了。因为在有限的固定成本前提下,随着员工的增加,利润会变得越来越少。
边际成本也可以应用到学生的考试之中。考试都会涉及很多科目,而衡量一个学生水平的通常是总成绩,大多数学校也是按照总成绩进行排名。这样就会涉及分数分配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提高自己成绩的时候,如果从30分提高到40分是很容易的,但是从80分提高到90分的难度却相对大得多。此时同样是增加10分的成绩,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却相差很大。依照边际成本的原理,我们应该采用的处理方式是把精力放在较差的学科上,这样对提高总成绩会有很大的好处。
在生活中一些情感问题上,同样也会存在边际成本的问题,可以称为幸福递减率。例如当你第一次收到一个戒指的时候你会觉得如此幸福。当收到第二个戒指的时候,心情就会平静得多。类似的情形有很多,当一个人对你太好的时候你反而无法体会到他对你的好了。
合理地控制边际成本,可以让我们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将资源用在更合理的地方,避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发生。
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增加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