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陶瓷雕塑艺术,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便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堆雕技艺作为中国传统陶瓷雕塑装饰手法之一,一直占据着与其他装饰手法相区别的独特地位。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也在制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姊妹陶瓷艺术的堆雕装饰技法,逐渐尝试运用堆雕技艺进行陶艺制作,近年来,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坭兴陶堆雕作品。
堆雕是以堆、贴、刻等方法,使陶瓷表面产生凸起的纹样。一般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也有两者相结合的。在众多陶瓷艺术种类中,根据颜色的搭配堆雕作品有彩色和素色之分,另外根据材质的不同还有堆泥和堆釉之分。堆泥,即是以泥为主要材质,用手指或借助工具在坯体表面制作出各种浮雕式的纹样。这种堆雕类型多用于陶器装饰,坭兴陶所采用的堆雕便属于堆泥类堆雕。
堆雕技艺可谓是中国陶瓷最古老的装饰手法之一。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便已出现堆雕类型的器物。这一时期的堆雕多为堆饰线纹,以连续的半月形、圆形等堆塑装饰器物的颈部或肩部。
《寒香》
黄亚南
《龙生九子》
黄亚南
钦州坭兴陶的堆雕技艺暂无确凿的历史可考,我们不妨从与钦州坭兴陶同享中国“四大名陶”美誉的江苏宜兴陶一窥堆雕技艺的发展历程。江苏宜兴出土的历史最为久远的堆雕制品为西晋时期的青瓷器品《猛兽尊》,其花苞状器型腹部堆雕一头部突出而造型奇特的猛兽,可见江苏宜兴地区在当时已掌握陶瓷堆雕技艺。唐代江苏宜兴的堆雕技艺得到一定发展,出现以人物、动物为题材的堆雕陶器。以后各代均有堆雕制品问世,至清代时江苏宜兴均陶堆贴花技艺作为一项成熟的陶瓷装饰艺术,出现在大量的陶瓷制品上,装饰图案也从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发展到文字书法等,堆雕技艺因而又唤作“贴花”或“大拇指贴花”。
《翔龙挂碟》
黄亚南
虽然堆雕技艺在其他陶瓷上的运用已较为广泛,纵观钦州坭兴陶各代制品,采用堆雕技艺制作的却极少见。这一现象除与钦州坭兴陶泥料特性有关,与钦州坭兴陶的文化传承也不无关系。
《君子壶》
董焕俊
《荷韵茶香》
董焕俊
钦州坭兴陶泥料特性不利于制作堆雕制品。钦州坭兴陶泥料选用钦江两岸的东泥和西泥,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相宜才达到坭兴陶较好的成型效果,烧制打磨后陶质致密坚硬,并具有玉质光泽。但是这个泥料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相当敏感,坯体易受湿度、厚度等不均匀的影响出现收缩不一致的情况最终导致崩裂,烧制过程中器物也易因受热不均匀而崩裂。钦州坭兴陶堆雕制品本身制作过程就较为复杂,再加上烧制过程的不可控性,烧成后成品即使形体完整却不免产生细微裂纹,这些都制约着堆雕技艺在坭兴陶上的运用。堆雕技艺主要用于制作坭兴陶茶壶壶身的贴花或是美术陶艺类的创意摆件。作品体型偏中小型,常见的坭兴陶堆雕作品高度不超过60cm。
钦州坭兴陶文化以文人墨客传承为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堆雕技艺在钦州坭兴陶制作上的应用。中国传统陶瓷的民族特色讲求写意性、绘画性和装饰性,将这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手段则是“线”。西方雕塑不用线,我们看到的“线”产生于体面结合处,只是一种视觉的错觉,不是一个可触摸的实在。伍蠡甫说:“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的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格、气势与动向。”中国传统陶瓷雕塑中大量的线条不仅在视觉上存在,实际触摸中也是存在的。因此在坭兴陶制品的设计创作中,以立足于中国画白描和传统书法的刻画居多,而与西方雕塑相近的塑造立体形象的堆雕作品不甚多见。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钦州坭兴陶产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也更趋于多元化,坭兴陶装饰手段进入创新求异寻发展的阶段。部分坭兴陶企业和艺人大胆尝试,从制备坯料、坯体成型、修整坯体、装饰坯体、干燥坯体及烧制坯体等过程中应用堆雕技法进行探索和实践,随着探索步伐的行进,使用堆雕技艺制作坭兴陶的烧成率不断提高。
《梅香壶》
董焕俊
《松岗听泉壶》
董焕俊
在相关坭兴陶企业以及一批中青年坭兴陶技能大师的努力下,钦州坭兴陶堆雕技艺日趋成熟。但是要将其发展成为坭兴陶制作的主要手法,还需要提高堆雕制品量产化的能力,包括探索泥料的配置比例,烧制手段的调控等。
同时,堆雕作品的设计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突破口,独具匠心的陶艺作品往往能引发更广泛的影响。不断设计推出具有较高审美品位的堆雕作品是提高堆雕技艺影响力的重要渠道,而今以3D打印技术为主导的真实感数字设计手段也将为钦州坭兴陶堆雕作品提供更为便捷直观的设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