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发展年年难,年年困难年年上”。关于对形势的估计,开关厂怎么样?我说,开关厂很好,是个很有前途的厂。至于困难嘛,有一点。
浦家栋 摘自会议讲话
常开悉心存留了从1985年至今,每年年底的行政和党群两个系统的工作总结原始资料。通过阅读1985年至1990年六个年度总结,发现了有趣的东西——
第一,上年安排的下年度产销目标任务,连年出现完不成的情况。比如,1985年设立第二年的产值目标为810万元,210万元利润。结果1986年实际完成622万余元产值,105万元利润;1987、1988两年较好,完成了预设目标;1989年不但没有完成冲千万元产值的任务,甚至比较上年产值下滑近20%;到了1990年,产值下滑至600万元,利润仅12万元。为此,企业在机构调整、提高销售人员待遇、改进健全考核分配机制等方面都做过多方努力。
第二,每年都要谈及职工待遇的改善,以及单位职工住房的分配。1985年“生产进一寸,福利长一分”,大家长了工资,奖金水平也有所提高。1986年市场严峻了,厂子按上级文件要求推行浮动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1987年才贯彻执行,还有若干福利发放。1989年是企业经营困难的一年,但也坚持解决了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算上1990年,两年间为超过30户职工解决了住房。
第三,一直在做开发新产品的工作,每年都有新产品投入市场,但是感觉不出吃饭的产品到底在哪儿?它们升级换代的脚步如何?对于一家在市场上安身立命的企业来说,这是很危险的。
点评
历史是会自己说话的。
常开进入市场经济时,因为体制机制的不适应而步履蹒跚。这里有企业内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比如新产品的研制,要听从行业牵头院所的号令,国家资源集中于此,各个企业分配任务协同开发,成果出来,一张图纸一个产品,全国企业通用。好处是资源充分利用,大家共享;坏处是一网兜螃蟹绞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新品开发的速度很慢,单个企业往往受制于人,完全没有自己的新品投放主导权。这就不符合市场竞争规律,也难怪常开无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从20世纪70年代建厂到20世纪90年代初,常开先后有六位同志担任厂领导。他们是:
熊文凯,1974年9月—1975年6月,任国营常熟低压开关厂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
殷祖亮,1975年6月—1979年8月,任国营常熟低压开关厂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
茅永兴,1979年8月—1981年2月,任国营常熟低压开关厂党支部书记。
李良兴,1979年8月—1985年3月,任国营常熟低压开关厂(国营常熟开关厂)厂长。
顾秉良,1983年6月—1987年6月,任国营常熟开关厂党支部书记;1987年6月—1991年1月,任党总支书记。
浦家栋,1985年3月—1991年2月,任国营常熟开关厂厂长。
时间进入1991年,步履维艰的国营常熟开关厂又一次调换了领导班子。厂长唐春潮、书记吕金才前后脚上任。吕书记来得早些,1月到任,他在这个企业的书记位置上干到1999年10月退休。
1991年2月,唐春潮受上级委派从常熟市千斤顶厂调任国营常熟开关厂任厂长。从此结束了常开掌门人走马灯般三五年一换的不利局面,开启了一段国有地方企业走向成熟、书写传奇、创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点评
潮起潮落,那是大自然的呼吸。而每一个落潮孕育着下一个涨潮,每一届掌门人都在企业历史中留下印记,无论他们是睿智还是果敢,是内行还是外行,是创造还是守成,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传承。
接下来,常开将书写一段非凡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