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特产与美食

年保玉则风光

特产

草原蘑菇

在青海,可食的野生蘑菇种类有40多种,常见的主要有白蘑菇、四孢蘑菇、草地蘑菇、油蘑菇、大肥菇和墨汁鬼伞等。青海草原广阔,牧草肥美,牛羊肥壮,牧草和畜粪腐烂后形成的大量腐殖质,给蘑菇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一望无际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皇城滩和俄堡滩草原、万顷碧波的青海湖环湖草原、地广人稀的果洛和玉树草原,野生蘑菇遍地丛生,肥壮鲜嫩,香浓诱人,形美味正,润滑爽口,加之菌蝇稀少,未受污染,素被称为“草原蘑菇”。尤其是祁连县产的白蘑菇,肉质肥厚,细嫩脆鲜,形体硕大,味香似肉,质量最优。把新采的白蘑菇佐以酱油、味精等清炖一下,就会香溢四壁,诱人食欲,吃起来肉嫩味鲜,似鸡如鱼,令人赞叹不已。美国人称蘑菇为“上帝的食品”,日本人说它是“植物食品的顶峰”,很多国家的人民视它为“菜中之王”。蘑菇不仅有独特的香味,而且有丰富的营养,被称为“营养食品”或“健康食品”。鲜蘑菇蛋白质含量高于所有的蔬菜,且蛋白质消化率高达80%以上。因其含有酪氨酸酶,对降低血压有明显效果,蘑菇除作菜肴外,还可作药用和工业用。

青稞酒

青稞酒以互助牌系列酒为代表产品,原名“威远烧酒”,因产地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而得名。互助青稞酒属于清香型酒,香味醇正,酒液澄明,闻之清香扑鼻,入口醇、绵、软,回味甘洌悠长。它的用水取自威远镇河畔的一口古井,与当地所产的青稞原料相配制酒,可谓恰到好处,浑然天成,酒香不散。

雕刻工艺品

青海雕刻工艺主要有玉石雕刻、木雕、泥塑与酥油花等,其中玉石雕刻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常见的玉石雕刻原料有格尔木玉、乌兰翠玉、祁连翠玉、冻石、丹麻彩石、玛尼石刻,其中以格尔木玉(昆仑玉)最为有名。在格尔木通往拉萨的国道旁,就能看到昆仑山上的采矿场。

唐卡

唐卡是一种布面彩绘的轴画,内容以藏传佛教中的佛神等形象为主。唐卡的绘画技艺大多采用勾线平涂技法,略加晕染色块填勾。在人物刻画方面,设色匀净、协调。唐卡的工艺细腻,线条流畅,勾勒自如,造型生动传神。现代唐卡绘画艺术不仅用于寺院,也陆续走向市场,从宗教用品发展成为绘画商品,成为当地非常有特色的宗教工艺品。同仁县的吾屯村是一个“人人会作画,家家以艺术为业”的画乡。在这个村落内,生活着世代相传的从事美术的艺人,他们以绘画雕塑为业,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唐卡。也因为这些唐卡,这个小村子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游客。

青海地毯

驰名中外的青海地毯用“西宁毛”精制加工而成,“西宁毛”是生长在海拔3 000米以上高寒地区的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系绵羊所产的天然动物纤维。此种羊毛纤维长、拉力强、光泽亮、弹性好,是制作地毯的优质原料。青海地毯是一种高级装饰品,它能保暖、消声而又牢固耐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青海地毯具有丰富的色调与千姿百态的图案,由纯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如橡壳、大黄叶根、槐米、板蓝根、西草根等,环保且不脱色。此外,藏毯的色彩表现形式丰富,与藏族建筑彩画装饰风格一脉相承,显现出古朴的美丽。因其自然、古朴、粗犷的民族风格,符合现代人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追求,深受大众喜爱。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主要产于我国青海、西藏、四川境内,其中青海省内的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等地都有出产,产量居全国第一。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生长于海拔3 000米到5 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其形体如老蚕,表面呈棕色,面部有许多皱纹,腹部有8对虫足,其断面呈白色或略黄,周边呈深黄色。实际上,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上。冬虫夏草含生物碱、蛋白质、脂肪、糖类和20多种氨基酸等,用其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平,和而不燥,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止血化痰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病毒等有杀伤作用。冬虫夏草传统上可药用,又可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

冬虫夏草

人参果

人参果

人参果即蕨麻,又名“莲菜花”“延寿果”。当春天到来,人们便开始采挖蕨麻。在潮湿的沃土中,一串串蕨麻的根,像无数微型的小红薯一样,红艳艳,水灵灵,十分可爱。它的根富含肉质,块形,味甘美,用熟烂的蕨麻拌酥油炒面,既香又甜,腻味全除。用晒干的蕨麻熬粥,能增加黏度,且味道鲜甜。用鲜蕨麻做甜菜肴,则色味俱佳。此果虽比不上天宫仙桃,却也是人间珍品,其味甘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镁、锌、钾、钙等元素,具有健胃补脾、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收敛止血、生津利痰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症。食之益人,是一种常用的藏药和保健食品。当地人都喜欢用其做八宝茶、糕点或粥,在一般的干果、水果市场都能看到其红色小巧的身影。

西宁大黄

青海出产的大黄是全国驰名的优良品种,产地分布于果洛、玉树、黄南、海北等海拔3 500米左右的高寒地带,因其喜凉爽潮湿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土壤,所以在高山灌丛和山坡草地较常见。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使这里出产的大黄具有天然野生、纯净、无污染等特性。大黄以根茎入药,根茎肥大粗壮,表面呈棕褐色,内部为黄色,因此得名。《本草纲目》说“大黄有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之功”。大黄素有“排毒将军”之称。

丁香花

丁香又称“华北紫丁香”,是西宁市花,在西宁较为常见。丁香树常见高度为3~5 米,树龄较老的树可高达 10 多米,其花期长,风姿典雅,香气浓郁,被誉为“高原花魁”。丁香花又可作为提取芳香油的原料,嫩枝晒干后可代茶,根和枝条可以入药,具有清热、镇咳化痰、平喘等作用。丁香花既是香料植物,又是蜜源植物,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

美食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也叫手抓白条,初次吃手抓羊肉会有近乎原始之感,多次品味后则越吃越馋,使人经久难忘。手抓羊肉是青海高原牧民对羊肉的一种独特吃法,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因吃时一手持刀切割、一手抓肉入口而得名。其烹调方法十分简单,新鲜羊肉煮熟,再加盐或蘸盐吃即可。经过烹制的羊肉熟而不烂,肉味鲜美。手抓羊肉原为牧民在游牧过程中的一种简便进餐方式,现已成为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

尕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此时称“回面”)。“回”好后,拿在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面片大约手指宽,将其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现在从青海的城镇到农村,尕面片已成了最普及且品种繁多、滋味独特的面食了。按尕面片的形状、配料和烹饪方法区分,有做工细致、小巧玲珑的“指甲面片”“雀儿舌头”,有和蘑菇混煮的“蘑菇面片”,有不带汤而用炸酱拌吃的面片。回族人民的清真面食中还有和牛羊肉、粉丝、辣椒混炒的“炒面片”,农村还有“菜瓜面片”等。

尕面片

青海锟锅馍馍

青海的“馍馍”是一个总称,实际上包括品种繁多的面制品,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锟锅馍馍等。馍馍也是青海各族人民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更是每天难离的主食。其中,最受人欢迎也最普遍的是锟锅馍馍。锟锅馍馍是在金属的锟锅模具中烤制而成的,故群众习称“锟锅”。做法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时,有时掺进鸡蛋和牛奶),揉成和锟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放入锟锅内,埋在以麦草为燃料的灶膛或坑洞内的火灰里烤制。锟锅壁较厚,传热缓慢,但麦草燃料火力均匀,热度适中,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烙出的锟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它的特点是制作省时、省事、简单,松脆好吃,携带方便,经久耐储。

牧民奶茶

奶茶是牧民日常生活中朝夕为伴的饮料,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们用铜锅、铜壶熬煮茶叶,当茶叶在锅中煮沸翻滚、茶水变成赤红色时,用特制的漏勺掠去茶叶末,加入盐和牛奶,再煮开后,奶茶即成。奶茶可醒脑提神,消困解乏,生津止渴。在高原寒冷干燥的环境下,更有滋润咽喉、消食化腻的效力。吃完糌粑或手抓羊肉,再喝几碗奶茶,一天之内,几乎不会有饥渴之感。因肉食而引起的维生素C缺乏之弊,也可靠奶茶来弥补。奶茶从牧区到半农半牧区直到农业区,被藏、蒙、回、汉、土各族群众广泛饮用。牧区大锅奶茶逐渐演变成特别讲究的“罐罐奶茶”。罐罐俗称“沙罐”,用它熬出的奶茶美味可口。老年人还在奶茶中加荆芥以醒目除晕,加花椒、生姜以祛寒和温,加杏仁以防咳嗽。奶茶在农业区不仅是待客的上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病人的礼品。逢年过节、迎新娶亲之时,奶茶又是敬客的第一道饮料,称作喜茶、年茶。

酸奶

酸奶在西市里看到的酸奶不同,西宁酸奶是固体,像豆腐脑一样,这种产品是当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制作的。商户将酸奶盛在小碗中,并在碗口盖上一块小玻璃出售。酸奶在制作中一般用小碗装熟牛奶,并特意在碗口滴上几滴菜油,使表层奶皮金黄,油渍点点。制作好的酸奶洁白如脂,芳香扑鼻,鲜嫩质细,清凉微酸,加上一勺白糖,酸中带甜,凉爽可口,使人胃口大开。酸奶是西宁常见的街头特色小吃。

酸奶 Bdw0ilrtB8huOXOFI9zjdlwIN3AvjunO+2gokcvD9wcWvGKCJj1wvIWmJYKlI/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