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莫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阴影

在儿童之家建立不久,有一天,已经到了吃午餐的时间,有一个孩子丹特还在玩圆柱体插件教具,对吃饭没有丝毫兴趣。

新来的女教师维多利亚还缺乏经验,她不顾丹特本人的意愿,私自将教具收了起来,要求丹特去吃饭。这时,丹特大发脾气,对维多利亚拳打脚踢,还躺在地上不起来。

我发现后,忙走过去,示意维多利亚将教具再给他拿出来,让他玩。同时,我与丹特说了一会儿话,安慰了他,最后温和地对他说:“你喜欢玩这套教具,对不对?”

丹特点了点头。当维多利亚将教具拿来的时候,他又擦干眼泪准备继续玩。趁机,我和丹特商量,要求他再玩5分钟,5分钟后去吃饭,吃完了饭再回来玩。大概是我刚才的话和做法赢得了丹特的信任,他爽快地答应了我。

当孩子富有生气的活动受到外界阻碍时,他就会有强烈的反应,表现出很多不良情绪或行为,丹特的表现正是如此。

由于很多成人不了解孩子身上这些我们不喜欢的行为,就会给他们贴上“任性”或“发脾气”“不听话”的标签。孩子的身体会生病,同样,孩子的心理也会生病,孩子“发脾气”就可以看作是他心理发病的一种症状。

“发脾气”实际上是孩子内心失调的一种表现。孩子发脾气,我们可以把这看作一种心理上的发烧,它并没有相应的病理上的原因,但这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某种程度的紧张、不适。

如果孩子身体生病而没有及时得到医治,就会留下病根,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病痛。同样,如果孩子情绪失调很严重,而父母没有及时有效地帮助他消除情绪失调,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那些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疾病,往往是最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更是如此。因此,孩子有心理上的障碍或疾病,我们要及早帮助他修正和治疗,越早治疗,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就越小。孩子3岁之前产生的心理障碍,最好能在6岁之前治愈。否则,这些伤害可能会深入孩子的潜意识,影响他以后很多年甚至一生的健康和生活。

如果孩子的行为受到成人的压制,孩子就不能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如果成人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就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

或许,父母会觉得很委屈,他们会为自己辩解:“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爱孩子,我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一切,难道我做错了吗?”如果不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就会迷惑、迷茫,就像在无边无际的森林中迷路一样找不到出口。但是,父母并不知道,他们之所以迷惑、迷茫,是因为他们自己,而不是因为孩子。成人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言行,就会误解孩子,对孩子造成伤害。

成人常常会主观地认为,自己才是孩子的塑造者,他们常常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孩子的好与不好、对与错。这样只会压抑孩子的个性,伤害孩子的心灵。

心理分析发现,成人的精神疾病大多起源于婴幼儿期。潜意识里唤起的一些事情表明,有些孩子正在遭受某种心理伤害,但他们却无能为力,这些伤害深埋在了孩子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日后精神疾病的潜在根源。

正常的孩子智慧早熟,能克制自我,能平和、平静地对待生活,这样的孩子也更愿意进行建设性的、有秩序的工作,而不是做那些无聊的游戏。假如孩子出现了某种异常行为,这表明,弱小的孩子正在遭受着成人所谓权威的压制,这种压制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伤害。

我记起一位同事跟我说过的她童年时候的故事:

这位同事是位很善良也很优秀的女士,但她看起来有些自卑,做事情似乎放不开。而这种自卑——据她自己讲——起源于她小时候母亲对她的教养方式。

同事小时候很喜欢帮助妈妈做事情,但可惜的是,每次她帮妈妈做完某事后,妈妈总会挑出她做的事情的毛病——母亲的本意是希望女儿做得更好。但日子久了,这位同事越来越觉得自己做事真的做不好,她不再愿意帮助妈妈做事情,甚至自己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很多事直到不得不做时才动手。

她说:“以后我每次做某件事,就会想到妈妈的眼光和批评,就觉得没有信心再做下去了,我认为自己做不好。”虽然后来母亲改变了态度,但女儿依然难以克服自卑。

显然,母亲的评价打击了女儿,这是造成女儿自卑障碍的根源,这种自卑甚至已经深入了女儿的潜意识。

有些父母常常会无意间压制了孩子的自我,从而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比如,一位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笨拙地端着一杯水向前走,他可能会走向前夺过水杯,此时,他只是担心孩子会把杯子打碎了。在潜意识里,这位父亲把杯子当成一件珍宝,而无视孩子想训练自我的能力的可贵品质。

这个家庭可能很富有,一个杯子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这个时候,父亲却认为一只杯子比孩子的活动更有价值,他的注意力只放在了保护一只没有多少价值的杯子上。也许,这位父亲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他也会为孩子的成长和成功付出很多、牺牲很多。实际上,如果是仆人或是客人不小心打碎了杯子,父亲可能只会莞尔一笑,甚至劝对方不要介意此事。可奇怪的是,这位父亲却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孩子,怀疑、担心孩子会打碎杯子,甚至当孩子打碎杯子时会斥责他。当然,父亲可能是无意识地这样做,但他的做法和态度对孩子却是很大的伤害。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很挫败,感到自己无能、无用。这样,孩子就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他甚至不如一只杯子。

再比如,孩子正在专注地游戏或工作,到了吃饭时间,成人可能会武断地打断孩子,强制他去吃饭。

或者,孩子正在专注地做某项工作,此时,孩子母亲的一位朋友来拜访。为了教会孩子礼貌,母亲可能会打断孩子的工作,要求他来见客人。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很普遍,成人会不顾后果地、随意地打断孩子,干扰孩子正在进行的工作,常常不与孩子商量就这样盲目地去做。但成人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孩子认为自己的工作或活动没有价值。

如果成人总这样让孩子意识到他是无能的、没有价值的,使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没有价值的,那么,孩子的积极活动就会被压制,他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损害。这样,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变得没有价值感,导致他产生内心冲突,产生相应的心理障碍。胆小怯懦,犹豫不决,面临困难退缩,等等,这些都是自卑的心理障碍所带来的,它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生活。

孩子幼年时获得的这种自卑感、无能感、无价值感会极大地阻碍他的行动,抑制他的潜能发展,而且,这些障碍常常会伴随孩子一生。比如,有些人一辈子都不喜欢数学、学不好数学,这些人学不好数学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而常常是因为学习数学的挫败经验使他们内心出现了某种心理障碍,使其在数学学习上变得自卑。

我认识一位美国妇女珍妮,她非常聪明、优秀,但她在拼写上却常犯一些很幼稚的错误,这与她的年龄和其他才能很不相称。

珍妮尝试过很多方法,想要改变自己拼写的弱点,因为这影响了她某些方面的工作和生活。但珍妮的努力都没有效果,好像她在拼写上的错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我觉得,肯定有某种内在的原因,阻碍她更好地拼写。

有一天,我意外地发现,珍妮书写得很好,语法正确、字体漂亮。我想,她用某种方式克服了在拼写上的心理障碍。

原来,珍妮最初学习拼写时,写得很不好看,一位她非常崇拜的老师嘲笑了她。结果,珍妮从此就开始害怕拼写,她认为自己无法很好地拼写。这种心理障碍一直伴随她到了成年,每次要拼写时,她就想起那位老师嘲笑的眼光,这让她内心尴尬而不安,从而拼写得更加不好。

恐惧也是一种存在于某些孩子内心的情感紊乱,这种恐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甚至影响他成年后的生活。

我了解到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士,她特别怕黑,从不敢一个人出现在黑暗的环境中。有时,她的丈夫会跟她开玩笑,在晚上突然将灯关掉,她也会吓得要命。

在与这位女士的交流中,我逐渐明白,她对于黑暗的恐惧来源于幼时的经历。

那个时候,她每次淘气、惹麻烦时,母亲就会把她关进一间小黑屋子里一段时间,任凭她在里面撕心裂肺、无助地喊叫。每次从小黑屋子里出来,她就会“乖”很长时间,好久不再惹麻烦。这让她的母亲尝到了“甜头”,觉得这种惩治女儿的办法很有效。但对于黑暗的恐惧一直伴随着这个女孩,直到她长大成人,这种恐惧感依然不减。

成人可以利用孩子的无知,用可怕的事物或语言来恐吓他,这样孩子可能会暂时服从。但这是成人用来对付孩子最没用的手段。这种恐吓也许暂时会阻止孩子的某些行为,但肯定会在孩子的内心留下伤痕。所以,恐吓绝不是一种让孩子屈服的好办法。

所以,当家长的千万不要以你自己的意识来调教自己的孩子,也许你的不经意之举,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永远无法抹平的创伤。 Cd04utcFnkq6j7SJPeWH27s7f9/J1+ANovn7/9roaxESrMY1x/gIaZwuLvJrK2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