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童从众多物品中选出他们喜爱的东西时;当他们从餐柜中取出某样食品,然后又把它放回原处或让给其他伙伴时;当他们期待已久的某些玩具正被别人占用而自己只好在旁边耐心等待时;当他们一边专心致志地进行练习,一边纠正教材里的错误时;当他们一动不动地待在座位上,直到听见自己的名字被叫才站起来,而且还要小心翼翼,不让自己的脚碰到桌椅发出声响时,儿童的这些表现处处体现着他们的“意志”。在影响儿童才能发挥的众多因素中,真正持续起作用的就是意志。
下面让我们来对意志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一下分析吧!
意志的所有外在表现都体现在行动之中,不管人们采取什么行动,如行走、工作、说话、写作,或是睁眼注视、紧闭双目来避开某种事物,他们都被动机控制着。另外,意志还能够抑制某些行为,比如,它能够抑制我们由于愤怒而产生的冲动,制止我们抢走别人手里的东西的欲望。这些都是自愿的行为。所以,意志不仅可以抑制简单的冲动行为,还会对行为进行理智的引导。
如果不体现在行动中,意志就无法表现出来。例如,如果一个人想做好事却犹豫不决;想戴罪立功又不付出行动;想外出访问或致信亲友,却什么都没有做,他就没有完成有意志的行为。只是停留于想象或空有愿望是不够的。一切都要体现在行动上,而且它的关键就在于行动。意志有多强的生命,行动就有多大的力量。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冲动和抑制两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行为就会经过不断的反复而成为习惯性的或无意识的举动。
事实就是这样。比如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有教养时,他的一切习惯性行为都属于这种情况。我们或许会在一时冲动下想去拜访某位朋友,然而当意识到这一天不是他的接待日而可能会打扰他时,我们就会放弃这种行动。当我们舒服地坐在起居室的角落里,这时候走进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女士,我们会马上自觉地站起身,向她鞠躬,或者跟她握手。
我们的行为并不只是为冲动所支配的,它们还体现着我们的礼貌和教养。一方面,如果没有冲动,我们就不会参与任何社交活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抑制力,我们就不能修正、引导、利用我们的冲动。
正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训练和培养出了我们的习惯。形成了这些习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必非要下很大的决心去努力,也不必用推理或知识去完成它们。它们几乎成了一种行为习惯。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不是由本能所引起的行为,而是一种习得的习惯性行动。
我们身边有一些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接受过要遵守某些规则的教育,而只是笼统地了解了一些关于纪律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经常不可避免地犯下一些严重的过失,在平时更是不断地出现过错。因为他们是被迫要在某时某地执行某项行动的命令的,并且他们一直处于警觉和意识的控制之下,这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这跟那些风度高雅的人的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后一种人来说,意志会在意识之外或在意识的边缘持续不断地予以努力,来促使意识进行新的发现和作出更大的努力。
和成人相比,儿童的小生命发展得还不平衡,他们总是爱冲动,而且不得不吞下由此产生的苦果,他们有时还会屈服于抑制力。在他们身上,意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尚未融为一体,来帮他们塑造出一种新的个性,直到心理萌芽时期,这两种因素还是处于分离状态。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这种努力,因为这种“融合”与“适应”是必然要发生的,而且会在潜意识中发挥支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引发他们这种积极的行为,因为它们是人最基本的发展。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早熟的“小绅士”,而是促使他们锻自己的意志,更早地建立起抑制和冲动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某项任务,拋开其他跟完成这项任务没有关系的活动。让他们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肌肉协调活动,然后坚持进行练习,直到这种协调动作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工作时;当他们耐心地等待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从别人手中抢夺时;当他们到处走动,既不会撞倒伙伴,也不会踩到他们的脚,或将桌子弄翻时,他们就正在进行自身意志的锻炼,努力使冲动和抑制的力量趋于平衡。这种态度的养成就是在为孩子融入社会生活进行准备。
相反的,,假如我们只是让孩子一动不动地并肩呆坐在那里,他们彼此之间就不可能建立起应有的联系,儿童的社会生活也无法得到发展。
只有在自由交往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进行相互适应的训练,他们才能够建立起社会化的习惯。一味向他们说教,告诉他们应当做什么,无法达到培养他们意志的目的。要使孩子形成优雅大方的举止,不能只靠向他们灌输“礼貌观念”或者“权利与义务观念”。就像我们不可能只通过跟一位专心致志的学生讲述钢琴演奏的指法,就能让他弹出贝多芬的奏鸣曲一样。在一切类似的活动中,要使儿童发展“成型”,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训练他们的意志力。
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为了培养他们的个性,调动所有有用机制的做法是很有意义的。就像运动一样,让孩子做做体操是很有必要的。大家都知道,没有经过锻炼的肌肉无法完成那些需要肌肉力量的运动。没有经过锻炼的机体是有缺陷的。一个肌肉无力的人是不愿进行各种活动的。可以说,为了保持心理活动的能动性,在心理方面进行类似的体操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一个意志薄弱甚至丧失意志的孩子来说,要适应一所让所有孩子都呆呆地坐着听讲或假装在听讲的学校,是很容易的。但是,这类孩子的结局常常令人同情。虽然学校在他们的通知单上写着“表现出色,学习进步”的评语,老师总是用“乖孩子”来夸赞他们,但他们中有些人却不得不到医院接受神经紊乱方面的治疗。结果就是,这些孩子只好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沉浸于虚弱之中,就像被流沙吞没一样。
与之对应的是,那些生性好动的孩子却被视为“制造混乱的人”,被称作“调皮鬼”。如果我们要研究他们调皮的性格,他们身边的人就会不约而同地说:“他们总是安静不下来。”他们的好动还会被进一步具体化为“侵犯其他同学”。而他们的“侵犯”其实往往是这样:想尽办法让处于静止状态的同学激动起来,然后融入他们的队伍。
另一个极端表现是受到抑制力支配的孩子。他们常常极为害羞,回答问题时也犹豫不决,即使在一些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他们能够回答问题,也总是声音很小,有时回答完问题后竟然会哭出来。
对于上述三种孩子,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参与自由活动的必要训练。当一个意志薄弱的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不断地进行着有趣的活动时,他就会得到最有益的刺激。一旦这类孩子从被监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的行动时,这种有规则的训练就会让他们在过分好动和过分向压力屈服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也是解放人类的重要方式。它让弱者拥有力量,让强者获得完善。
如何在冲动和抑制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病理学一直在研究的一个常见又有趣的问题。我们在正常人身上也经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只是程度没有那么严重罢了。但它也像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不足和缺陷一样,已经达到极其普遍的程度。
冲动能让罪犯做出伤害别人的举动,也会令正常人总是做出轻率的行为,然后再因为它造成的痛苦而后悔!很多时候,容易冲动会给正常人带来极大的危害,让他们的事业遭受损失,让他们的才能无法施展。
一个人如果被病理学家诊断为自己抑制力的牺牲品,那他就更加不幸了。有时候,即使他静止不动,保持着安静的状态,内心也充满了对活动的向往。那种得不到满足的冲动会经常折磨这个人的灵魂。这种压抑会给他带来一种被活埋的恐怖感觉!他非常想得到医生的帮助,得到高尚灵魂的安抚,倾诉自己的不幸!而且,不知道有多少正常人曾经历过同样的痛苦!
本来,这些人在一生中有很多合适的机会可以展现自己的价值,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本来,他们无数次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扭转困难的局面,可他们的心扉总是无法敞开,嘴也一直保持着沉默;本来,他们极为热烈地期盼着向某个能够理解他们、启发他们、安慰他们的高尚灵魂进行倾诉,而当他们面对自己所景仰的人时,却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们唯一感受到的是内心极度痛苦。尽管冲动在他们的意识深处催促着:“说吧!说吧!”但抑制却像无法抵抗的自然力量一样无情地堵住了他们的嘴。
要治愈这种症状,没有别的方法,只有通过自由运动使他们接受教育,从而令冲动和抑制达到相互平衡。
需要在此加以区分的是,那种在潜意识里就能采取正确行动的人,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有意志的人”。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整个社会的大厦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一个社会正是靠一代代人坚忍不拔的努力才能够传承下去。
这种品质是一个人内在个性和谐的基础。如果没有它,人的躯体就会被分离成单个细胞,就像一串处于混乱状态的不连贯插曲一样,而不会成为相互连贯的有机体。这个基本品质体现着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脉络,即这个人的整体个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一个有性格的人才会坚定不移,成为忠于自己的言行、信念和情感的人。正是这些人坚持不懈地工作,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任何一个堕落的人,在他萌发犯罪动机、背叛自己的情感之前,在他失足甚至放弃高尚的信仰之前,通常会表现出懒惰或无法持之以恒的特点。一个原本忠厚老实、举止得体的人,在显露出暴力动机、行为失常或神志不清之前,总有一种征兆,那就是不再乐于把精力投注在工作上。人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勤劳的姑娘会成为贤惠的妻子,一个好工人通常应该忠厚老实,能给妻子带来幸福。这里所说的“好”,不是指他们的能力,而是一种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比如,一个在制作小工艺品方面技艺高超但工作时缺乏意志的冒牌艺术家,不会让人们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在人们眼里,他无法兴家立业,不能成为一位称职的丈夫、父亲,而且还有可能给社会造成危害。跟这个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最谦卑、虔诚地进行工作的手工业者,他的内心具备创造幸福和宁静生活的所有要素,就像人们所称赞的那样,这个人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能够征服世界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中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秩序与平衡,使自身的个性得到成长,并在这一工作中表现出坚持不懈的性格,那他一定能像成人一样为集体创造利益。这个孩子会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地训练自己,不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忍不拔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具备人类各种优秀品质的人。他的所有这些努力会让他最终获得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坚持不懈地工作。只要孩子能做到这一点,不论他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能做得同样好。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工作本身,工作只是一个培养和充实内心世界的方法。
有些人为了让孩子做一些成人觉得重要的事情而去打扰孩子的工作,有些人认为地理对提高孩子的修养很重要,就不让孩子去学算术。这些人混淆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他们为了虚荣而毀了孩子。一个人需要指导,这不只是因为他的修养需要得到提高,更因为这是他作为一个人的自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