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拥有不可思议的语言潜能,即便在没有老师教导的情况下,仅依靠自己的本能和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就能熟练掌握一门语言。而成人即使有人在旁边一直反复地教导,也只能在非常沉闷又乏味的状态下学到某种新的语言,而且无论怎样学习,成人似乎永远不能像孩子那样将这门新的语言运用得很娴熟。
孩子出生之后,虽然他们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总是在睡觉,但其实在运用特殊的感知能力感受着周围的语言。当他们醒后,所有的听觉神经也随之醒来,并开始发挥不可思议的作用。即使他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却好像完全忽视,好像除了人说话的声音外,对其他的声音并不感兴趣。其实这只是他们对那些不感兴趣的声音不做反应而已,他们当时只是对语言才产生特殊的反应。
孩子之所以对人类语言有这种特殊的反应,是由他们的语言机制决定的,这种机制让他们将语言和其他声响区分开来,从而能够专注地学习语言。假设一个孩子出生后就没有听到过人类的语言,他就会模仿周边的声音,长此以往,等他长大后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声音模仿者,却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和交流,这一点已经在那些“野孩”身上得到了验证。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这些“野孩”在孩童时期,他们的语言机制没有被激发出来。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即这种机制是专门针对语言学习的,人类也不能直接掌握语言,而是先通过这种机制将语言从众多声音中分离出来,然后加以学习。正是因为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才能够非常自然地学习、掌握、使用语言。
世界上有众多种族,几乎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不管语言简单还是复杂,这一族的孩子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方式学会自己的语言。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对孩子早期的语言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能使孩子在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将语言学习到最佳的水平。
孩子的心灵具有吸收性,正是这种吸收性让他们能从环境中获得语言能力。遗传不直接决定孩子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后天努力培养出来的。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给孩子营造特定的语言环境,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地学会某种语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非常短暂,一旦没有抓住就会让孩子错过最佳的语言学习阶段,而且这个阶段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回来。
说到孩子语言敏感期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合理运用这一时期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一至三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时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最强,即所谓的“语言敏感期”。只要在这一时期重视对他们的语言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能够得到充分开发。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未来非常重要,但差异也很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一岁多就能很流利地说话,而有的孩子到了三岁还无法完整地说出一个句子。造成这一差异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所不同。
在孩子还在婴儿期的时候,父母就要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在家里,我们要有经常与孩子说话的意识,而且这种意识要从孩子一出生就要养成。虽然孩子在婴儿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但他们能够通过敏感的感官去体察我们脸上的各种神情和声音来明白我们话语的内涵和情感。
早晨起床时、出门时、吃饭前和晚上睡觉前,都是与孩子说话交流的好时机。在这一段时间内,父母要习惯对着孩子一个人“自言自语”。这种做法要基本持续到孩子一岁半之前,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会逐渐听懂父母话语表达的意思。等孩子可以发声说话时,父母就可以通过和孩子讨论,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要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的名称告诉孩子。最初要让孩子熟悉他们身边的东西,比如玩具、屋子里摆放的物品等,同时还要经常带孩子走出房间,去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要为孩子介绍各种交通工具。
等孩子稍微再长大一些,就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自己去辨别周围的人,去观察各种事物。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只让孩子单纯地去看,而是需要父母在孩子看的同时与孩子交流,为他们介绍所看到的各种东西的名称,比如床、沙发、桌子、椅子、电视等。等孩子再长大一些,就可以告诉孩子这些东西应该如何摆放、有什么用途。一些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和作答,比如问孩子:“天黑了应该做什么?”或者问:“天冷(热)了怎么办?”
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的态度要亲和,说话的语速要慢,吐字要清晰,不要说太长的句子,最重要的是用语一定要规范。这样,对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才会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父母还要积极调动孩子说话的兴趣,即便孩子一时不明白你说的话,也不能带有任何厌烦情绪,要有足够的耐心解释给他听,让孩子明白你的意思,让他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生活中,要随时随地都与孩子进行沟通,还要主动为孩子创造沟通的机会。这样既能充分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还可以将生活中要注意的事情编简短的儿歌,说给孩子听,比如“喝完水,擦擦嘴,喝水杯,放原位;天黑了,要睡觉,鞋子脱完要摆好;先脱裤,后脱衣,裤子衣服放整齐……”
在每天的生活中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重复告诉孩子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快地学会使用语言,而且能够更清晰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说话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表达他们的想法,还表达他们的情绪和感受。为了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跟随自己说话,练习发音,积累词汇,学会准确而规范地说话。
一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说话了。虽然这个年龄的孩子无法清晰流利地说话,但是他们的语言已经有目的性。而且在此期间,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语言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语言的意愿。
等孩子长到二至三岁,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表达已经能够轻松做到,但是仍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表达不流畅的情况。此时,就可以通过用孩子熟悉的东西来对孩子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是父母说上句,让孩子对下句,如:糖是——(甜的),盐是——(咸的),醋是——(酸的),饼干是——(方的),苹果是——(圆的)。类似的对话可以设置很多,父母在对话中要注意纠正孩子的发音,让孩子准确而标准地说话。这样的对话既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让孩子学到许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