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孩子成为智力活动的真正主体

教育儿童就必须让他们的机体处于运动的状态,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的关键。

只有怀着某种智力目的、自由地四处走动的儿童,内部发育才能得到不断完善,他们也一定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儿童只有在某种智力目的的支持和引导下进行活动,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事情。反之,他们就无法获得良好的内部发育,也无法获得显著的进步。

如果我们渐渐控制住自己,不再对孩子指指点点,如果我们把孩子从我们成人的影响下解放出来,置于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时,他们将极大地增强对自身智慧的信心!于是,他们会主动地进行一些具体的活动,比如,洗洗手和脸、换换外套、打扫房间、掸掉家具上的尘土、铺铺地毯、摆放桌子、种植花草、照看动物,等等。他们会在感官材料的吸引或指导下,自主选择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工作。这类感官材料也会促使他们区分事物,进行选择和推理,不断完善自我。选定了要进行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行动。

这一转变既能让孩子的内在不断发展,又会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一种强大推动力。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会使自己的工作从简单慢慢过渡到复杂,同时,令自己的身心受到陶冶。他们就是通过自己大脑里形成的内部秩序和获得的技能来培养自身性格的。

我们说让孩子自我发展,是指让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而不是像人们普遍以为的那样把他们交给本能。本能是指像动物一样具有的那种最原始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对待狗或家畜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根源。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会产生一定的误导,让我们在谈论一个自由孩子的时候,觉得他就像一条汪汪乱叫、又蹦又跳、到处偷吃东西的小狗。因此,人们也习惯性地把孩子的反抗、挣扎和他们为了让自己摆脱屈辱境遇而发明的保护手段视为本能的表现,并认为他们的这种行为就像野兽一样野蛮。

可是,想一想我们对孩子都做了些什么!我们一开始就把他们比作植物和花朵,等到他们稍微长大一些,又想尽办法让他们像植物一样安静,努力使他们的感官像植物的感官一样,强迫他们成为我们的奴隶,服从我们的处置和摆布。我们这样对待他们,他们怎么可能长成一株像我们所希望的“散发着天使般花香的植物”呢?这样只能让他们不断丧失人类的本性,直到死亡,他们的身上也会明显地表露出人性逐步退化的迹象。

要想对孩子进行智力培养,使他们可以自觉自主地投入智力活动,我们就要赋予“自由”新的含义。

我坚定地认为,解决人类自由问题的关键就是智力。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近几年来,人们对自由有一种偏见,就是只要求解决“思想自由问题”,它把我们的社会弄得十分混乱。有人认为,人类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退回”到最原始的自由思想中,这跟如今流行的“给孩子自由”的误区有相似的地方。但问题是,这样的“自由思想”能实现吗?这样的“自由”时代不就意味着大脑神经的退化吗?不就是把社会权利交给那些“文盲”吗?

让我们举例来说明。如果让一个病人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进行选择,他有多大的自由度可言呢?如果让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在有利可得的投资和无利可得的投资之间进行自由选择,他将如何进行选择呢?如果他选择的是后一种投资,那他就是“自由”地上当受骗了;如果他选择的是前一种,那也不是因为他拥有自由选择权,只是运气好罢了。只有当他获得了足够的知识,能把有利可得和无利可得的投资区分开时,才真正称得上自由。也只有在他形成这种“内在力量”之后,他才能真正实现自由。简单地依靠外部的“社会约束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人的自由不过是简单地释放自己的本能,那就很好办。我们只要颁布一道法令:让瞎子能看到东西,让聋子能听到声音,让这些可怜的人恢复健康,那不就解决所有事情了吗?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总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自我学习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作为一个人,只有实现这一点,我们才不会受到压制和奴役,才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自身发展的方式。总的来说,只有接受教育,我们才能找到与自己个性相符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

孩子的成长和发育过程已经给了我们生动的启发,那就是,智力的发育是示他们成长秘密的关键,是打造他们内心世界的方法。

认识到这一点后,智力卫生学就显现出了极大的重要性。当智力被视为培养孩子的重要因素、孩子生活的支柱时,人们就不会再任它随意消耗,或者不分情况地压抑和禁锢它了。

现在,人们总是过于关注孩子的身体和附属于身体的部分,比如牙齿、指甲、头发等。可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儿童的智力,更加慎重地对待儿童的智力。当然,我们非常清楚,通向文明的道路也是十分漫长的。

什么是智力?我们打算先不把智力的定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探讨,而是要思考一下促进心智形成的映像、联想和再创造活动的总和,并且把心智跟环境联系起来。根据贝恩的理论,感知差异是智力活动的开始,大脑的第一步发展就是对差异进行辨别。感觉就是感知和发觉外部世界。智力形成的最初活动就是,收集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区别。

我们应该对智力进行尽可能精准、清楚的分析。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标志智力发展的第一个特征与时间有关。很多人都认为,“反应快”是聪明的同义词。对某一刺激马上作出反应、联想灵敏、判断迅速,这些就是智力最显著的外在表现。是什么促使人作出这种“迅速的反应”?它跟人的一系列能力有关,包括从外界接收信息、精心编织意象和把内心思考的答案表达出来等。要想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可以用一套类似于感觉体操的系统方法进行训练。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收集大量的感觉材料供给给孩子的大脑,让大脑对这些感觉材料相互呼应,产生联系。经过一段时间,大脑就会对这些感觉材料产生快速的判断。对此,心理学家提出建议,应该加强行为过程和联想过程之间的渗透性,使大脑反应的周期缩短一些。通过肌肉运动来促进智力发展,就要求其中的动作表现不仅要更加完善,而且要更加迅速敏捷。我们说一个孩子聪颖,不仅是指他能对事物进行理解,而且还要能作出迅速的理解。学习同样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那他的反应就是比较迟钝的。人们议论那些“反应敏捷”的孩子时,经常会说“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的确,他的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时刻准备着接受各种刺激。就像高度灵敏的天平对轻微的重量变化也会有所反应一样,聪慧敏感的大脑,也能对那些具有细微吸引力的东西作出反应。同样,这种孩子的联想也产生得十分迅速。我们形容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时,常常会说“他一眨眼就明白了”。

孩子的主要活动都可以通过感官练习得到激发和加强。我们可以让孩子的感官跟刺激物进行适当的分离,从而让他们的意识获得清晰的知觉;我们可以让他们敏锐地感觉到冷与热、粗糙与光滑、重与轻、声音与噪声的差异;我们可以让他们在安静宁谧的环境中闭上双眼,等待一种细微纯净的声音发出召唤…… lwznSt3eLh8akNuUOeVUO4Yr+LWQrwmNpuTjGanQT/BCPYPqBkd3HK5uSZgVbs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