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我拥有一个跟绝大多数人相比都不太寻常的职业生涯。

2020年,我的主要职业身份是一名创业者和一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这一年,距离我和Luke、布棉一起创办致力于培养互联网时代核心人才的新职业大学——三节课(sanjieke.cn)已有5年。这一年的三节课,已是一家估值数十亿人民币、不大也不小的公司,它虽然还算不上是一家多么成功的公司,但已经有了一些微小的成绩,还在持续发展和生长着。

这时候的我,在互联网业内已经成为还算有点名气的所谓“大咖”和运营专家,操盘过一些经典的案例,写出了运营类书籍业内销量及豆瓣评分最高的《运营之光》,也讲过很多课程——到2020年,听过我课程的用户累计已逾数百万人,包括BAT、TMD 在内的几乎所有顶级互联网公司,都有不少人曾经参与过我的课程。

总之,此时的我,虽然还远远算不上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但也算有了个差可告慰的职业生涯,不再需要为生计发愁,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内也有了些许微薄的成就。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果把时间倒推十几年,我的职业生涯起点,其实低得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2002年,出于对应试教育的反感,我在高二时选择从一所省重点高中辍学,因此失去了如许多正常的年轻人一样参加高考、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甚至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拿到。因为这个选择,我的职业生涯起点,几乎是从你见到的社会最底层起步的。

2003年,我跟随家人来到北京,并在此后几年里慢慢步入职场。在最初两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在中关村给人扛过服务器,做过在路边站街揽客的店面销售,在一家不靠谱的骗子公司干过专门忽悠人的工作……

那个阶段,我挣着每月1000元出头的薪水,租住在城乡结合部最简陋、最便宜的床铺,每3~5个月更换一次工作,一直到2006年,我才第一次为自己找到了一份靠谱的工作——进入一家日企做销售。

你可以看到,我职业生涯的头两年,看起来千疮百孔,渺无希望。

但是,2020年的今天,我的身份和职业形象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样的转变,发生在差不多15年间。

在这15年里,我从社会的最底层起步,经过1~2年磨砺后以一名普通销售的角色进入当时还算有点光鲜的外企,2008年在互联网行业连什么是运营都没搞明白的情况下开始从事运营工作,之后又逐渐成为一名创业者,再一点点在业界积累沉淀,有了些许成绩。

这15年里,我依次经历过仓库搬运工、推销员、外企销售、互联网运营、职业经理人、自由职业者、创业者等多重职业身份,跨越多个社会阶层,实现了个人的极快速成长,也得以在整个过程中与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手对话、交流,向他们请教,了解他们是如何学习和成长的。

而这15年,也是我作为一名参与者,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整个中国的商业和职业环境被互联网一点点颠覆和重构的15年。

在2005年前后,互联网还仅仅是一个很多人都看不太懂的新兴事物,我曾经见证过一个场景——一帮朋友在一起聚会,其中一个人说自己当前正在做互联网,旋即就迎来了其他人无尽的疑惑:那是干吗的?是给人修电脑吗?

而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新,它重塑和改变了许多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一些旧有的职业逐渐消亡,而许多新的职业层出不穷地涌现。

这15年里,我也见证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时代背景下,依靠与过往完全不同的路径实现了个人的极快速成长。

他们当中,有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名普通柜台销售员和一个小店经营者跻身成为中国顶级带货主播的李佳琦和薇娅;

有阿柴哥,他原本是一名婚庆主持人,2020年,已经是“快手”APP上最知名的数学老师,依靠给无数中小学生讲解数学成为快手上最受人关注的教育类IP之一;

有沈鹏,我还记得,2012年我们初识之时,他操着有些沙哑的嗓音,和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撸串。当时他还是美团早期的员工,充满了激情,话里话外还带着几分尚未完全褪下的学生气。如今,他已经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保险保障平台——水滴公司的CEO;

有我的好朋友成甲,我们同样在2012年认识,那时他才刚刚大学毕业,但对学习、对外分享和知识管理等话题满怀热情。如今,他不仅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也是“得到”APP上最知名的说书人之一,并且出版了两本畅销书《好好学习》和《好好思考》;

当然,还有无数三节课的学员和用户,从2015年至今,我至少见证过不下20位三节课的用户,他们原本是文员、线下导游、不知名的媒体记者或是汽车修理厂的车间工人,但在短短4~5年时间里,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选择与一些机遇,实现了个人的跃迁式成长,成为一些知名公司的总监、高管或核心业务骨干。

毫无疑问,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变化越来越迅速,同时充斥着无尽的挑战与机会。很大程度上,我个人的快速成长,也必须感谢这个时代。

同时,身为这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也能强烈地感受到,倘若试图寻找某些可依赖的规律和法则以指导自己的职业成长和个人成长,我们今天关注和思考的许多问题,与十多年前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些人还没意识到这些不同,于是他们在各种变化面前显得无所适从、满怀焦虑。

而有些人深刻理解了这些不同,于是他们总是更能够抓住一些机会,实现个人极快速的成长——在我看来,这背后有一些东西,一定是可以复制和借鉴学习的。

因为我独特的职业经历,加上创办新职业大学三节课,本身就需要思考如何帮助用户解决职业和发展的问题,因此“成长”自然而然就成为一个我特别关注的话题,我也总被很多用户和朋友问起——

» 你究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快速的成长?

» 我们今天所处的职业环境和过去有怎样的不同?

» 如何看待和应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种种职业成长困境和难题?

在长期的思索、对外讨教和自我沉淀中,也伴随着创业中经历的种种挑战和自我突破,我渐渐发现,我对“职业成长”乃至更大范围的“成长”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跟很多人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我同样能感受到,虽然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个体和目前还不算特别成功的一名创业者,但我一路走来的各种得失与思考,能够为一部分身处迷茫疑惑中的职场人士和创业者们带来些许启发,抑或帮他们找到方向。

更重要的是,我也特别相信,身为一个极为平凡的个体,一路从社会底层上行,经历过N种职业角色,并最终在互联网浪潮中选择投身创业征程的独特经历,也让我更能看到所谓“成长”的全貌,更能够理解身处各种职业阶段和困境的人。无论是求职迷茫的大学生,还是职业生涯早期对于各类规则知之尚少,既渴望更快地成长又谨小慎微、生怕踏错一步的年轻人,抑或是正在经历“30岁危机”或是“35岁危机”的职场精英,乃至一部分更多时候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诸多压力、迷茫、纠结的创业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我对他们在成长上的诉求以及面临的障碍、困惑和内心起伏都感同身受。

所有这些,让我在2019—2020年有了点念想,想要系统地结合自己的经历,把我对于“成长”的所有思考与感悟完整地分享出来,期望它们能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带给更多人一些帮助。

我在《运营之光》一书中曾提到过,我有一个基本的人生信条——

是什么拯救过你,你就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这句话,是我选择投身教育事业,跟Luke、布棉一起创办三节课的最早动因。

在当下,它也成为我想要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这本书想要回答和探讨的核心主题——

在一个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成长和个人成长,又该如何获得更快的成长?

这个问题又可以一拆为二,变成如下两个分支——

(1)如何才能在变化越来越快的职业和商业环境中,在世俗层面获得更快速的成长,赢得更大的回报?

(2)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成长”到底是什么?倘若外部环境始终在不断变化,则每一个人不断努力奋斗,在个人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将会面临的问题与所追求的答案又会是什么?

关于问题(1),我给出的答案正是本书的书名——非线性成长。

回顾过去15年,我发现,在我职业生涯的多个阶段,我的成长速度是远超他人的,这很可能是因为我做对了一些事——相比身边的大多数人,我始终处于一种非线性成长中。

而关于在当前这个时代的职业环境中,如何才能获得更快速的“非线性成长”,我也找到了一些可依赖的规律。

在这本书中,我将结合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真实经历具体介绍什么是“线性成长”和“非线性成长”,以及如何才能依赖“非线性成长”背后的诸多规律进行思考和行动,让自己获得更快的成长加速度。

而关于问题(2),则是一个更大、也更有趣的话题。关于它的探讨,让这本书看起来充满浓厚的个人色彩,也许这正是此书不同于其他许多职业成长类书籍的地方。

结合过去十几年的所见所闻,我认为,一个成年人的“成长”,也许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成长阶段是: 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并学会依靠规则去赢得基本竞争。

某种意义上,当任何一个成年人走入职场与社会,必然开始面对各种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并能洞悉竞争中的各种规则和规律,利用和依赖它们在竞争中获胜,是绝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都需要从掌握少数特定技能做起,不断学习和经历多种选择,并逐步让自己在一个领域内站稳脚跟。

当然,对不同人而言,他们在竞争过程中所信奉的规则可能是不一样的,有些时候,你选择信奉什么样的规则,决定了你会有怎样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在这本书中所提到的“非线性成长”,其实是一种我个人所深信,并认为它广泛适用于目前这个时代的基本规律。

第二个成长阶段是: 如何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们都知道,人总会有欲望。一旦一个人在职业和商业环境中具备了生存能力,并赢得竞争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期待——打破自身边界,不断上行去看到更大的世界,了解更多顶尖高手在关注什么、如何思考,以及如何才能成为那样的高手,而非偏安一隅。

很多身处这个阶段的人,他们的成长会逐渐从技能转向认知或是系统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他们会开始思考和理解,什么是商业竞争,这个世界遵循怎样的规律运转,不同行业、职业之间的差异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在一类问题上把各种元素、信息关联起来,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更加全面和系统。

而第三个成长阶段则是: 如何在看到更大的世界后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赢得更大的荣耀和认可,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很大程度上,当一个人逐渐有了赢得竞争的能力和经验,在成长方面,他将面对的可能是另一类不同的选择——他选择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决定了这个世界会对他拥有怎样的期待和要求,也决定了他将有机会获得怎样的荣耀和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成长,已经不仅仅是外显的,同时也会伴随许多内生的元素。

而到了最后,假设一个人能够成功越过以上3个阶段,将面临一个更加本质和深刻的自我拷问。

这样的拷问,当前的我也正在亲历,对于它的种种思考和解读,我认为是本书最为精彩动人的篇章。

关于这个更加本质和深刻的自我拷问到底是什么,请原谅我在此保留一些悬念,先不对它进行过多描述,你将看到它的面纱在书中被一点点掀开。

本书的章节结构,也围绕着我对上述问题的理解而展开。

本书的核心内容,共有1篇前言、6个章节。

本书名为《非线性成长》,在内容中也无数次提到“线性成长模式”“非线性成长模式”“S型曲线”等概念,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想要表达的理念,我在前言里对上述3个基本概念进行了基本的解释。在书末的附录A中也对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

本书的第1章《我的非线性成长之路》,主要讲述了我在过去15年内的职业成长经历。

就像我所说的,本书的很多内容和思考,都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为了让你对我所有的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我决定在本书开篇让你对于我在15年里,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个人的“非线性成长”的,先有一个比较具象的了解。

本书的第2章是《非线性世界的真相与基本规律》,在这一章里,我对“职业成长最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如何找到赢得竞争的关键路径”以及“该遵循哪些基本规律为自己寻求非线性成长的机会和空间”这样3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在本章中描绘出职业成长的全貌——它由3条“一级成长曲线”构成,我会具体介绍它们是什么。

本书的第3章是《扫清你“蜕变之路”上的一切障碍》,这一章的主要受众是那些身处职业生涯早期的朋友。我深刻知道,在职业生涯早期,每一个人都面临无数具体的困惑和障碍,例如如何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面对多个职业机会该如何选择,如何才能成功转行并拿到心仪的Offer,等等。

对一个身处职业生涯早期的人,倘若这些具体的困惑无法得到解答,那么更大范畴的成长也将无从谈起。

因此,这一章里,我对如何解决这样的诸多具体问题,给出了一系列建议。

可以说,本书的第2、3两章,希望帮你解决好“如何生存,并学会依靠规则赢得基本竞争”的问题。

第4章是《向顶级高手学习商业认知/系统思考和竞争策略的制定》,这是非常重要而有价值的一章。

在我看来,职业环境中,普通人与高手的一大区别,就在于系统思考和制定高质量竞争策略的能力,而这一章里,关于什么是系统思考,如何才能具备系统思考能力,以及如何依靠策略而非简单执行来赢得竞争,甚至顶级高手会有什么样的思考习惯和方法,我都进行了诠释。

如果你工作了四五年,在个人发展和成长上遇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瓶颈,相信这一章对你尤其具有价值。

某种意义上,这一章试着帮你重点解决的,正是“如何看到、理解更大的世界”的问题。

第5章和第6章分别是《第三条“一级成长曲线”——心性成长》和《如何与这个注定不确定性、不可控的世界共舞?》,在这两章里,我将结合创业5年来经历的一切,跟你具体探讨更大层面的“个人成长”到底是什么,以及你需要面对怎样的挑战。

这两章所要回答的问题,正是我前面提到的“如何在看到更大的世界后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赢得更大的荣耀和认可”的问题,以及之后那个更加本质的自我拷问。

我认为这两章内容可能是本书最动人的篇章,我相信它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人会带来不一样的触动和启发。

如果你也经历过创业,或者已经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相信这两章更容易让你产生共鸣。

和《运营之光》一样,这本书仍然带有一些浓厚的个人色彩——它并不是一本对职业成长和商业竞争进行科学考证、引经据典论述的书,反而有点像是“一个平凡个体跨越多个成长阶梯后总结的自我成长方法论与个人自白”。

很难说这样的写作表达是否是好的,但它确实更契合我的内心——如果我要写一本有关成长的书,我特别不希望它变成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或者是空洞无用的“纯鸡汤”,又或者是那种快消品式的、读完一遍后再也没有二次翻阅兴趣的畅销书。

在我的内心深处,对于成长的基本认知是这样的——

每一个成年人都会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在旅途中,你需要经历生存考验,变得强大,然后遭遇方向迷茫和内心归属的困扰,最后再返璞归真,满血归来。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践行起来,你会遇到无穷的障碍和挑战。我有幸能够在过去15年里从社会最底层一路上行,如今有点接近能够看到这个过程的全貌。目前的我,在成长这样的课题面前,算得上是特别坚定的。

而走过这个“英雄之旅”的全过程,对我而言,也异常动人。

我希望,围绕着我在职业生涯中的种种亲历,这本书能够为你呈现这个“成长”过程的全貌,也能够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为你提供指引,带给更多人一些笃定的力量,直面或走完这个并不轻松的旅程。

我希望,这本书的内核中,保有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力量,可以让你身处职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时,都愿意反复翻阅它,并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悟。

当然,因为个人水平和认知所限,这本书也一定有它的局限。

事实上,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有许多自我质疑。

其中最大的自我质疑来自——我的当下,还远说不上有多么成功。

我想要谈论的主题是成长。而任何一个有资格站到大众面前谈论成长的人,必然需要在个人成就上赢得最基本的大众认可。而身为一名创业者,我和伙伴们所创办的企业目前只是一家发展中的创业公司,仍然面临各种挑战,尚难言结局如何。有时这也让我感到些许惶恐,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这个资格。

此外,身处创业状态中,我有很多机会接触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手们,在与他们交谈讨教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自己在很多问题上的思考和理解仍然是浅薄的,仍然因为自己的一些认知局限而感到汗颜。

但最终我选择鼓起勇气写作本书,一来,我相信以我独特的职业经历,我或许是一个“对”的人选来思考和讨论这个话题,且我也有足够的念想和动力;二来,我也相信,以输出来带动输入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即便我的思考没有那么严谨和完整,把它呈现出来接受广大读者和各位前辈老师们的批评,对我而言会是更好的学习。

关于本书的很多内容,我相信必然存在诸多有失偏颇和亟待指正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吝赐教

不过,你也可以相信,虽然我的水平、能力有局限,但我对待这本书的态度足够认真,为了让它符合我自己的期待,我付出了尽可能大的努力。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所有身处职业成长旅途中的朋友们一些启发与思考,让你从中获得一些前行道路上足可坚守的信念和力量。

是为序。

黄有璨
2020年8月 RPpAZCk+BV6AVyU9LfkNgNlJbh1v7fhkkZ+LJILrPt6Z+JiWCBeB7HjlQhfqqIJ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