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重塑自己的职业发展观

毫无疑问,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变化越发剧烈、越来越不能用简单的线性法则来看待的“非线性世界”。

从2019年开始,我一直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可能都到了必须重塑自己的职业发展观的时候。

之所以会有这个感受,是因为在创办新职业大学三节课的过去5年时间里,我越来越发现,无论是刚入行的新人还是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的资深骨干,几乎每一个人在当下互联网无孔不入的职业环境和变化剧烈的非线性世界里,在自己的职业成长方面都遇到大量困惑和焦虑。

我想分享一些我看到的现象和数据——

2018年和2019年,我曾连续两年发起过一个调研,主题是互联网和泛互联网从业者职业成长的现状。这个调研每次都有超过1000人参与,受众遍布互联网和泛互联网领域的各种行业、岗位

在连续两年的调研里,有几个结论和数据始终显得很一致,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1)在职业生涯的前5年时间里,超过85%的人都经历过更换行业、岗位等。

(2)超过75%的人表示不确定自己当前从事的行业和岗位对自己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

(3)超过95%的参与者表示对自己的职业成长存在焦虑和压力,有接近50%的从业者表示很有危机感。

(4)“需要学习和提升的东西太多,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和“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在现有职业上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工作和职业成长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上述调研的结论正映射着互联网时代大多数职场人对于自己职业成长路径的困惑与迷茫。

在很多人的职业生涯里(尤其以互联网从业者为甚),诸如到底做岗位A好还是岗位B好,该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自己的职业到底还有没有前途、会不会被淘汰,该走M序列还是P序列 ,职业生涯早期换了很多行业或岗位还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正困扰着不计其数的从业者。

而这些困惑,在之前互联网还不那么普及的年代,没这么强。

为什么我们以前不存在这么多的职业困惑?

答案是: 过去的时代,是一个较为确定、变化还不那么剧烈的时代。我们在职业成长方面,面临的问题是确定的,答案也往往是确定的。

正如我在前言中提到的,在一个较为确定的环境中,“线性成长模式”可能成为我们主要依赖的指导法则。

如果简单回顾,你会发现,在过去的职业环境中,我们其实一直长期依赖着两条比较契合“线性成长模式”的法则来指导我们的职业成长——

第一,要做好择业,如图2-1。

图2-1

在上一个时代的职业环境中,各种职业的发展上升曲线往往是线性的和稳定的,这意味着,在职业生涯中,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往往就决定了你能走到什么样的高度。就像是,你在大学毕业后,到底是去选择做一名教师,还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工程师或者银行家,往往就注定了你此后10~20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

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尤其看重择业,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可能很重要。

第二,我们曾经都深信,最为典型可借鉴的职业成长路径,就是在一家公司内,从助理到专员,从专员到主管,从主管到经理,从经理到高级经理,从高级经理到总监,从总监到VP……诸如此类,一步一个台阶从低的职级向高的职级慢慢晋升,最后实现年薪百万,出人头地。

因此,人们往往也会用这样一条线性路径来审视自己的职业成长,并且一般来说,在这样的路径中,一个人经过努力,能在一家公司成长为总监,确保自己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可以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来到“舒适区”或曰“安全区”。

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我们所处的职业环境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也给从业者们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命题,如图2-2。

图2-2

从2016年开始,每一年都会有人整理出一些“已经消亡+可能即将消亡的职业”清单,传得满世界都是。印象中,包括照片冲洗工、洗碗工、纸媒记者、司机、话务员等职业都曾经榜上有名。

而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加宽广一些,你会发现,曾经备受年轻求职者追捧的4A广告公司、外企等在当下也颇有些风光不再。

就算是在非常前沿的互联网行业内,也存在着类似“移动互联网终局已现,想要再做APP的公司越来越少,那些数量巨大的IOS、安卓开发工程师们将何去何从”的争辩与声音。

你会发现,在很多职业只能存在不到10年,很多公司甚至活不过5年的当下,在越来越不确定、变化越来越快的职业环境面前,上面我们提到的两条曾经的“铁律”,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依赖——哪怕你在一家公司已经成为高管,也需要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被取代,是否会失业。

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彻底发生了改变,原有的信仰已经开始坍塌,但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完整清晰的认知来彻底理解和审视新的世界”的感受,它必然让一个人感到焦虑。

所以,为了解除大多数人心中的焦虑,关于职业成长,我们必须建立起来一些新的信仰,也必须重新理解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变化和各种“非线性法则”的世界,并试着找到某些在当前这个世界中仍然适用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这就回答了我在本章开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重塑自己的职业发展观。

那么,我们究竟该相信什么?

我一贯认为,任何事物,如果能够穿透表象直达本质,你一定能够找到其底层的某些稳定不变、可依赖的规律。

而我们也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每一种游戏都拥有它的规则,只有洞悉了那些稳定不变的规则,你才能知道如何在规则约定的范围内更好地“赢”,公司经营如是,个人职业成长亦如是。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从更加本质的层面来理解职业成长到底是个怎样的游戏,以及在这场游戏中,通关的方式有哪些,从而探寻一些值得我们依赖且可指导我们行动的基本规律。知晓了这些,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如何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1.社会分工与职业发展的逻辑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在今天的世界中,一个人必须在成年后从事某种职业,扮演好某种特定的社会角色以获得经济收入,确保自己的生存需要,乃是一个社会普遍共识。

而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与每个个体的需要,为了支撑各种职业的存在、发展,乃至为了支撑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转,我们所处的社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以保障一个社会中的精细化分工协作和生产回报关系可以变得更有序。

所以,职业分工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社会分工与生产回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张图(如图2-3)来试着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职业,影响整个职业环境的各种因素到底有哪些,以及我们在讨论职业成长的时候,到底在讨论什么。

图2-3

简而言之,在整个社会分工与生产回报体系中,各类职业分工本质上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体系中离我们最近、最表层、最可见的部分。

而一个社会分工与生产回报体系中,到底会出现哪些职业,哪些职业可能会发生更替或消亡,却是由三层结构来决定的。

在三层结构的最底层,是社会基本结构与制度,如我们的经济制度等,这一层的变革,例如一个新的政策产生或新的制度的确立,可能会催生出许多新的组织和行业,也会使许多原有的组织和行业消亡。

而整个体系的中层,则是各类组织——要知道,一个职业岗位,一定是服务于某个组织的。而我们最常见的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组织,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它们按行业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一条的产业链;另一类则是公共组织,如公共教育医疗机构等,这里,某一类组织的商业经营模式或是运营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会导致一些职业的工作内容、方法等发生巨大的变化。

而最表层,才是我们经常谈论的各类职业分工,在下面两层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一层的变化最多不过是工作方法的优化和改善。但当下面两层结构剧烈变化时,则这一层的变化也必然非常动荡,其中充满了无数职业的演化、升级、更替和消亡。

而在这个大体系的身旁,技术发展与革新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整个大体系的每一部分都可能产生某种或大或小的影响,从而引发职业市场或职业环境中的一系列变化,导致许多新旧职业的更替,以及原有职业的进化。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和“万物互联”让一切用户行为都变得数据化,于是许多岗位的工作方法都出现了升级,可以基于数据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运营。同时,基于互联网和数据应用的发展,SaaS 行业兴起,而传统制造业、餐饮业、生物医疗产业等行业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升级和改造,也促使一系列新职业岗位的出现和旧职业岗位的消亡。

假如互联网的发展某一天甚至影响到我们现有的一些基本制度——例如区块链技术有一天真的改变了当前的现代金融体系,那毫无疑问,上面两层结构都必将面临显著的动荡。

在整个大体系中,我们作为个体从事某种职业进行生产活动,基本目的往往是为了谋求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获得更高的物质回报和精神激励——这又从属于社会基本结构和制度中的某个子体系:社会阶层流动体系(如图2-3)。人们在这个体系中通过自己的付出和成长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实现所谓的“个人进阶”“财富自由”等常见目标和追求。

画了这样一张看起来略有些复杂的图,就是为了让你能够理解“职业成长”这场游戏的一个简单的全貌,让你知道整个大社会系统中,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我们的职业分工方式以及职业成长路径。

当理解了图2-3中的所有逻辑关系,你就能够非常清晰地明白,为什么过去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相对确定和稳定,而当下的职业环境正在变得越发动荡和不确定——这是因为,在当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新正在非常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分工和生产回报体系的各个部分,给我们的商业环境、职业分工都带来了无数变化。

就像之前提到的,每当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带来变化之时,我们一定会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总会有人抓住机遇,迎来自己快速的“非线性成长”,就像马占凯、李佳琦和薇娅曾经做到的一样。

而站在这个角度,你更加能够理解在互联网环境下,我们每隔一段时间总会迎来一类新兴职业的走红,就像2011—2013年的IOS、安卓开发工程师,2013—2016年的新媒体运营,以及2019—2020年的短视频+直播运营。

当然,这张图中也有部分职业和行业,迄今受到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影响还较小,例如律师、医生等,到目前为止这些职业的发展与成长,仍更多地遵循我在前言中提到的“线性成长模式”。

只是,你必须意识到,当互联网已经连接一切,变化早晚都会来临。你需要为此而有所准备。

2.在“职业成长”游戏中通关

到这里,我们或许可以探讨另一个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业成长”到底是个怎样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否存在一个通关的状态,让我们可以宣告自己在这场游戏中已经赢得了非常重要的胜利?

还是说,我们只需要永不停歇地追求成长就好?

不妨先表明立场——我相信,职业成长对大多数人而言,一定存在一个相对的通关状态——就像不少人工作的终极梦想就是追求财富自由一样。

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和谋求职业成长的基本目的是追求更多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最基本的精神回报就是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在普世层面上看,这不存在什么争议。

此外,绝大多数人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由于经验缺乏、能够创造的价值有限等原因,都是显得较为被动的,即往往迫于生计而工作,在行业、公司、工作内容等的选择上不具备多少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如果把整个职业成长看作一场游戏,那职业生涯早期的玩家们,在整个游戏中拥有的话语权就会非常羸弱,在求职等过程中更多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挑选,处于一种需要依赖他人生存的状态。

而许多人内心是极度渴望摆脱这样的被动状态的。

如果你对于第1章里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还有印象,你会记得,我差不多是在2014年,结束了第一次创业,让自己的个体战斗力变得足够强之后,才在职业成长的大赛场下,慢慢从之前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综上,我在此或许可以抛一个基本观点——

“职业成长”是一个充满了束缚的游戏,我们在其中,以“获得物质回报+精神回报”和“获得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二者为目标而努力。最初必然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面临着自己能力的局限等,在整场游戏中极为被动。 只有当某一天我们经由努力走到一定的高处,摆脱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束缚,也拥有了主动选择的空间和权利,才能真正摆脱职场对我们的束缚,在这场游戏中实现通关。

再进一步简化明确一下:要想在职业成长这个满是束缚的游戏中通关,进入到更高的层次,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你要能够具备获得稳定可观的收入的能力。即便不谈财富自由,最起码,在物质生活上你完全不用为生计而焦虑。

(2)你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这样关于“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你才能拥有较大的选择自由,让更多时候,是需求和机会找到你,而不是你只能牢牢抓住某一个机会,生怕自己被抛弃。

3.两种通关路径

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职业成长这个游戏中,过去我们只要选对职业或者身居高位就能够通关了,但在今天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我们到底要怎样才能顺利实现通关?

换句话讲,如果我们当前从事的所有工作岗位都是不稳定的,可能被机器替代或被时代淘汰掉的,我们到底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才能确保自己在整个社会分工与生产回报体系中拥有不可替代性和绝对竞争力,确保自己可以走到更高的位置?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图2-3中去思考,如果放远到未来数十年看,整个系统中最大、变化最频繁的变量和变化不那么频繁的定量各自是什么。

毕竟,职业成长只是整个社会分工与生产回报体系中的一部分,你必须回到整个系统结构的层面来思考一些问题,结论才会更可依赖。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图2-4。

图2-4

我们会发现,在整个系统中,过去十几年时间内,变化最剧烈、影响人数最多的部分,是因为技术发展而对商业模式、行业格局等带来的持续重塑,进而造就了一系列新商业模式、新职业岗位的出现和更迭。

而整个系统在社会基本结构与制度以及偏公共组织的部分,变化相对不那么剧烈。

放眼未来几十年,我认为这一局面仍将延续——大部分人的职业成长,是在谋求商业与市场环境中的上升路径,而商业和市场,永远是整个社会分工与生产回报体系中最开放、最容易受到技术发展与革新影响、变化最频繁、影响人数也最多的领域。

这时,我们可以把问题变得更聚焦一些——假设整个社会的社会基本结构与制度相对稳定(至少不至于每年或每2~3年都产生巨大变化和波动),但影响职场人士最多的商业环境注定持续剧烈变化,旧的模式、行业和企业都注定不断被颠覆,企业的平均寿命显著更短,各种职业岗位不断更迭和消亡,我们如何才能确保自己在整个社会分工与生产回报体系中拥有不可替代性和绝对竞争力,走到更高的位置?

我的答案是:你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或是深刻理解商业逻辑的能力要变得更强。

让我把这个答案试着变得更具体一些。

我认为,当今的世界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职业成长上的终极出口,或者说实现自己在职业环境中从“绝对被动”变得“非常主动”的通关状态,有且只有两种途径。

要么,你依靠某种技能成为一个业内顶级的、位于Top 3%—Top 5%的专家;要么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业操盘手。

简单解释一下。

在一个商业和职业环境特别动荡的时候,虽然各种职业岗位及其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特别不稳定,但假使你抛开特定岗位,仅仅在一项技能上让自己成为公认的顶级专家,例如,你文案写得极棒,创意做得极厉害,设计做得特别美,甚至是特别擅长通过朋友圈卖货,等等,这些都是专家的体现。专家最终要解决的命题是一定要成为所在垂直领域的Top3%—Top5%。假如能够达到这种水平,在动荡的商业和职业环境下,你压根不用考虑怎么生存或怎么挣钱,因为大量机会自然向你涌来。

而另一种可能则是虽然你未必在一项技能上成为顶级专家,但你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业操盘手或是经营管理者。

到底什么是商业操盘手呢?简而言之,一个商业操盘手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商业经营让一家公司或一个业务的商业价值能够持续得到放大,收益更多并且效率更高。从这个角度上看,不管是路边摆摊卖烤串,或者自己创业,或者管理一家数万人的公司,某种意义上都是在“经营一个业务”,让其商业价值不断放大。只是不同的业务规模大小不一,复杂度也不一样,优秀的商业操盘手一定能够操盘规模更大、复杂度更高的业务。

要想成功操盘一个业务,你必须清楚商业逻辑,必须非常清楚你所处的是个怎样的赛道,有着怎样的规律,你的业务的核心环节和流程是怎样的,整个产业格局又是怎样的,你该如何与其他人竞争,以及当下你所经营的业务价值要得到放大,需要满足哪些前提和要素,等等。

在一个动荡的商业环境下,虽然行业和商业模式不断革新和被颠覆,但一旦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业操盘手,事实上你已经具备了设计和优化一个商业系统的能力,哪怕技术再如何进步,行业再如何革新,你也可以成为最善于运用技术革新去创造更大商业价值的那类人,这样的人,在整个系统中注定是安全的。

并且,我也发现,行业内的许多高手们,最终的自我身份认同也大都符合顶级专家或优秀的商业操盘手中的某一类。

举个例子,我的好朋友小马宋、因为商业写作而成就等身的吴晓波老师、童话大王郑渊洁等人,他们并不擅长或喜欢在一家商业组织内身居高位,担任一个管理者,但他们本身是一位顶级专家,也分别在各自所处的领域内成为Top3%—Top 5%,甚至是Top 1%的高手,因此,他们完全无须担心自己的收益。

而第二类,许多知名的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包括马云、王兴、程维等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未必拥有某项自己极精通和极乐于去钻研的技能,但他们骨子里却是一位优秀的商业操盘手,以极致的战略思考和商业创新作为自己的追求。

好了,到这里,让我们先记住和消化理解我在这里抛出来的两个通关技能——

身为一个普通人,身处非常动荡和不确定的商业/职业环境下,要想在职业成长这个充满束缚的游戏下更好地通关,你的最佳选择是两种: 要么,你依靠某种技能成为一个业内顶级的、位于Top 3%-Top 5%的专家;要么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业操盘手。

这是我在第2章开篇先为你揭示的一个基本规律,希望你能牢牢记住它。

接下来,在第2章余下的部分,我还会为你揭示在职业成长过程中更多可依赖的基本规律,在第3章,我会对到底如何才能找到更优的路径,让自己成为一个顶级专家或是一个优秀的商业操盘手给出回答和建议。 T7fXXOFfpnilHhZku5dB2PgNPNG7CKwxeKtSP8nQCJ6GSraw5wBeYYpSiyby6a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