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鞋狗: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亲笔自传
作者:[美]菲尔·奈特(Phil Knight)
译者:毛大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献给我的孙辈,
他们将会知道耐克当年的故事。
初学者的心充满各种可能性,老手的却不多。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创办一家企业,绝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生意,诚信、信誉、正气、契约,这是商业伦理的基础和要求。一家企业只顾自己活着还是不够的,还得帮助其他人活得更加充实,在这方面《鞋狗》是一个标杆。
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这是一部像小说一样精彩的创业史话,在充满磨难的创业之路上,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与他个性鲜明的创始团队一次次相互支持着挺了过来,并成就了一番伟业。创业者可以从《鞋狗》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愿景、信念、理智、耐心、真诚……正如奈特所说的,“不论面临什么,都不要停下”。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创业的本质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在《鞋狗》中,通过观看耐克从无到有创业、时刻迎战危机、抓住机遇再创辉煌的酸甜苦辣创业史,你可以体悟到创业者所必备的坚持和坚韧,感受到创业者重塑自身命运、创造社会活力的魅力。强烈推荐给即将或已经踏上追梦之路的人。
真格基金创始人 徐小平
菲尔·奈特不断延展的世界始于一双不能再普通的鞋。然而,这双鞋对所有创业者、投资者、梦想与众不同者讲述的奥秘却普通得有些神奇——放弃并不意味着停止。不停止才是成功的起点,而要想到达另一个地方,你只有跑得比别人快一倍才行!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王强
创业机会无所不在,创业成功却会有一个周期。想要成功,一方面在于企业本身能够坚持、并能正确地坚持,而另一方面则是创投资本的发展是否能够为此提供更好的支持。《鞋狗》中刻画了这两方面的成功典范。
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 汪潮涌
真实是一种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创业是一种最能激发人可能性的力量。创业需要梦想,但其过程更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撕扯。《鞋狗》讲述了这个过程,以及创业者在其中的热情和无畏。这是一部所有创业者都可以获得力量和借鉴的好书。
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新媒体平台及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 秦朔
多年前我游览伦敦大英博物馆,在希腊文明馆看到有文字介绍雅典娜胜利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当时心有疑惑,现在明白了,有一位创业者在文明的神谕和伟大的品牌之间,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奔跑。
第一财经CEO兼总编辑 周健工
菲尔·奈特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俄勒冈的普通人出于对跑步的热爱决定进入跑鞋销售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受了合作伙伴的考验及背叛,缺乏资金带来的折磨及银行的抛弃。最终,他在支持自己的贸易公司和创业伙伴的帮助下,创造了美国最有魅力的运动品牌。
就像神话中的英雄一样,他受到启发、启程上路、经历考验、最终获得成功。不像大多数成功者的回忆录,菲尔·奈特的书里没有太多的自得,这不是硅谷快速崛起的成功故事。他描述的创业过程更像是一场艰苦的跋涉,有时候他需要再去找一份会计师的工作才能维持公司的运营。《鞋狗》非常真实,非常幽默,同时非常鼓舞人心。
资深媒体人,《李翔商业内参》出品人 李翔
体育首先是线下的参与,其次才是线上的传播与推广。没有情怀,没有坚持,只是想投机,体育创业就会成为巨大的沼泽地。《鞋狗》用体育创业者的分享和领悟切实证明了,真正伟大的商业业态,都是超越利益的执着。这本书是体育营销的鲜活范本。
和同资本合伙人 张涛
《鞋狗》讲述的是耐克公司的创立史。有意思的是,16年前开始跑步的我是凭借耐克鞋踏上第一个10公里的路程。然后,还是耐克鞋带我完成10英里、半程马拉松。跑步的第十二个年头,我开始穿亚瑟士跑鞋,来自鬼冢先生创建的公司,自此以后,我的鞋柜中再也没有了一对飞翔的翅膀。
毛大庆先生凭借扎实的翻译功底,把半个世纪前耐克与鬼冢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恩怨情仇娓娓道来。整个过程像小说,又像纪实文学。不知在他的翻译过程中,是否有过恍惚?对跑者而言,对洞悉两大品牌来世今生的好奇和渴望,让我对此书无法放手。
跑步是一种生活方式。初跑者的内心充满渴望,而老手的心思简单、富足。
《鞋狗》的最后15页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我的遗愿清单中肯定会有一条:在一双跑鞋上结束生命。
新浪高级副总裁 魏江雷
《鞋狗》讲述了一个以鞋为入口,最终成长为全球知名体育帝国的创业故事。对于62岁开始逆生长、重新创业的我来说,我非常认同菲尔·奈特的这种精神——懦夫根本不会开始,弱者会在途中死掉,唯有强者才会到达终点!有趣的是,菲尔·奈特也是一位跑者,每当心绪烦躁的时候,他就会出门跑上10公里。看来,跑步是创业者疗伤的良药。
跑哪儿科技联合创始人,北京略博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田同生
《鞋狗》不是一部关于成功和成功学的书,也不是一部商业案例故事集,这是一部真实的自传体“武侠小说”。就像女人对闺蜜、高跟鞋和高级香水的酷爱和追寻从来没有消失过一样,男人对兄弟之情、球鞋和竞技场上胜利的渴望也一直存在。《鞋狗》讲述的是,一个男子如何被自己的疯狂想法所引领,纵横捭阖,最终修成正果的跌宕传奇。
《篮球报》总编辑,《领跑者》出版人 谭杰
从事体育媒体这么多年,并非不了解耐克的历史。只是之前看的都是耐克的辉煌史:创造力十足的天才、个性鲜明的运动员,个个备受老天眷顾,一路披荆斩棘,成就了耐克的神奇之旅。而在菲尔·奈特的眼中,耐克的成功充满着艰辛、窘迫和失败,或许这才更接近事实。在体育产业正处风口浪尖的当下中国,创业者或有志于创业的人们真该好好读读这本《鞋狗》。
《跑者世界》执行主编 晏懿
菲尔·奈特的奋斗历程深远地影响了近几十年运动装备行业的发展。《鞋狗》向我们讲述的故事是耐克创新路上的传奇,也是一首缔造商业帝国的史诗。如果你是耐克的消费者和忠实粉丝,书中许多首次披露的不为人知的品牌发展、产品设计故事,将让你对这个原本已非常熟悉的品牌建立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果你是正走在创业路上的创业者,《鞋狗》将告诉你如何将你心中的疯狂想法真正演变为不朽的传奇。
《 Digger 》出版人 魏之骥
菲尔·奈特带领一支个性古怪的杂牌军,游走于随时破产的边缘,却最终缔造了一个强大的体育商业帝国。《鞋狗》用朴实、幽默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为读者讲述了一群痴迷者的创业史。其间的挚爱、执着、笨拙、疯狂和运气令人着迷,而字里行间透出的生死离别之情又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盈方体育传媒(中国)有限公司时尚体育总监 吴洪涛
如果每双鞋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灵魂,读懂它、收藏它的过程就是一种奇妙享受。在看《鞋狗》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回想着自己人生中与运动鞋之间不可分割的缘分,思考球鞋文化之于今天的涵义和意义。可以说,《鞋狗》在用这段鼓舞人心的岁月给人以激励的同时,也清晰地道出了“鞋狗”真正的底蕴。
亚新体育主理人 郭宇
因为职业的原因,对耐克历年的鞋子还算了解,但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奈特的故事,在脑子里却只有零星的片段。蓝带体育公司、Nike Cortez跑鞋、比尔·鲍尔曼、Nike Air,这些属于他的辉煌历程对于大多数鞋迷来说,可能只是一段段口口相传的传奇。借由《鞋狗》这本书,我们终于从菲尔·奈特的口中得知耐克初创时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可以让SneakerHead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脚上穿的可能不只是一双鞋,而是一段传奇的往事。
运动鞋研究者,嘉友跑跑团成员 程旸
我自小就知道菲尔·奈特,但在打开这本奇妙、震撼的作品前却从未真正了解他,对于耐克也是如此。穿着耐克的衣服,我会有种荣耀感,但却没有意识到每件产品背后关于创新、生存和胜利的非凡传奇。《鞋狗》内容毫无遮掩、跌宕起伏,文字诙谐幽默、优美流畅。这本传记不仅适合热爱体育之人,更适合所有热爱传记的读者。
《纽约时报》畅销书《阿加西自传》作者,著名网球运动员 安德烈·阿加西
《鞋狗》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趣味十足的奇幻冒险,深入描绘了创新和创造力的魔力。菲尔·奈特引领我们回到耐克诞生的原点,回顾他如何恳请犹豫不决的银行给他贷款,如何召集一群非主流但聪明绝顶的怪咖,如何与他们共同合作打造独一无二、突破常规的公司。《鞋狗》将鼓舞每个心怀美妙梦想的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迈克尔·斯彭斯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种能量,
找到这股天生动力就会“跑”得更好!像《鞋狗》的故事一样,
在征途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很多未知和挑战,
但无疑每一次的挑战都将是个人能量最好的积累。
刘 翔
著名田径运动员
2004 年雅典奥运会110 米栏冠军
《鞋狗》讲述了耐克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个个充满个性的人物联手打造出了一个让人惊赞的传奇。
“打破常规者,人恒敬之”,
想创造历史,就要敢于打破陈规!
李 娜
著名网球职业运动员
2011 年法网女单冠军、2014 年澳网女单冠军
从2006年起,每年的8月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联合举办的高层经理培训项目(SEPC)都会在清华校园进行第一个模块的学习。在头两天半的时间里,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百战归来的高管、企业家们会专注一家企业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案例研讨的方式对其深入剖析。这些讨论会由一组来自不同学科的教授共同引导,涉及战略、组织、成本、融资、品牌、运营,当然还有创新和领导力;每一次,作为教授之一,我都发觉,这家企业的起伏抑扬、聚散离合总会紧紧地抓住这些学员,从脑到心,以及身,当然还有脚。
这家企业,每年都兴师动众进行研讨的这家企业,就是耐克(一定要念成nai ki~)。而担任SEPC中组织和领导力教授责任的我,嘴里经常会说起菲尔·奈特,当然还有鲍尔曼、伍德尔、海斯……课程中使用的耐克系列案例,是哈佛商学院的若干位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开发的,共有长长短短几十个,内容相当充实丰富。我读得、教得,持续从高管的发言讨论中学得都很过瘾,直到……
直到我2016年5月出差在哈佛COOP书店买了《鞋狗》这本书。上了飞机就开读,嗯,读到现在还放不下。它让那许多原本已算立体的案例光彩、生动起来,让那些已被分析出的逻辑、矛盾散落开来,让很多人们以为已得到答案的问题重新涌上心头;而更真切的是文字中饱含的情节、情感、情绪,它们让你心里充满着许多话想说,却轻易说不出来。
书的副标题是《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亲笔自传》,如果你以为会读到又一本大企业家传记,那也许会发现它跟你想得很不一样,不会是失望,而是超额的补偿。这本书远胜过那些乔装拼接起来的名人传记,更无需提及那些与代笔者一起完成的所谓“企业宣传品”。肯定会有推介词说:“如果你穿过一双NIKE鞋,就该读读这本书。”但其实,不管你穿什么鞋,跑不跑步,甚至关心不关心企业经营管理,都该读读这本书。 这是一本写给每个人的书。不是写给创业者、管理者、企业经营者、运动爱好者、八卦阅读者的,是写给每个想活出真实的人、有感有望的人,或者正在把日子过得忙碌或者乏味的人的“好读极了”的一本书。
尽管序言须恪守绝不剧透的美德,但我也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不是一本你已经知道谜底后就变得索然无味的书,不是一本你知道现实中主人公活得挺好于是在他每次就要挂掉的时刻不再为他紧张的书。他不是已然成功了吗?!公司不是已然成了行业老大、品牌不是已然家喻户晓了吗?!读者以为通晓终局,其实未必。用奈特自己的话说,讲述耐克故事的人“形只知其表,遑论得其神”。书中也只是回顾了自己做过的“成百甚至上千的糟糕决定”中的些许,但已经让读者愿意一页一页、一年一年地为奈特和耐克屏住呼吸、提心吊胆。page turner,这个词在美国传统辞典中的解释是“拿起来就放不下非得一口气读完,读完后还会继续在脑海里翻页的那种书,常用于对小说的赞誉”。《鞋狗》不是一本小说,但作为一个已经被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训练得“惊点很低”的书迷来说,《鞋狗》这本自传真称得上是page turner。
我教过的那些SEPC学员拿到课表看到这两天多的耐克案例讨论课时,起初总不免有些怀疑:一个消费品公司的成长史纵有经营智慧又有多少普适性?这20世纪60~70年代的陈年旧事纵有管理真知但是否已经过时?国内的学员更好奇这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俄勒冈传奇,对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发展又有何启发指导?课堂里,讨论中,我亲眼目睹了以上的这些问号是如何变成了信服的叹号。耐克只是凭借一片本地市场,靠进口、代销领先国家的产品起家;创立时,早有庞然大物统治着整个行业;资金从来没有一天不紧张到被银行鄙视;早期团队优点缺点都很突出,没太多行业经验;合作伙伴阴晴难测、掐脖子抬价码,只能任其宰割;花了大力气研发、自感充满技术含量的重磅产品却被市场拒弃……没错——“一个小镇的姑娘到了大城市,你一定听过这故事”。这该是一本让正在创业的人们站立起来、更有信心的书,因为你会发现这家今天的著名企业能一路走来,远非计划周全所赐,实乃摸索挣扎演进之功。它一路踉跄,因应曲折,求生难顾吃相,这样居然也能成功—— 长青基业,宁有种乎!
那些读不懂哈佛案例中耐克公司组织结构图为啥那么混乱、那么多变的学友们,也许这本书会给你一个更好的解释。那些不太“理解”这么一个不善于沟通甚至有些时候蛮害羞内向的创始人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激情追随的学友们,也许这本书能够让你凭借“感受”而更接近答案。耐克为什么不想成为另一家“大公司”(Corporate),奈特为什么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生意?也许只有透过这本书中他的那些心路历程可见一二。
书中还颇有几段会在伦理课上让课堂裂解对立的故事,这里只能列几个关键词——“并不存在的蓝带体育公司”“从他的公文包里‘借’文件”“被逼而成的三角恋”,等等。也许有人会赞成大行不顾的虚张声势(bluffing),以及“你不仁我则不义”的正当。咱们不急着下结论,道德思考没那么容易达成一致(实践中也未必存在一致),但这些真诚袒露的(naked)笔触与细节着实给这本传记增价值、添魅力。
《旁观者》一书中,德鲁克写到自己曾观察那些杰出领导者,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充满着对世界的好奇,通过洞察、把握,总是能发现出每个人、每一处与每件事儿的独特趣味。奈特就是这样一位领导者。很容易被写成事件堆砌的流水账的创业史话,在他流畅的笔端却成为了一部写心力作。书中充满了对跑步,对书和阅读,对各地情状,对各色人等、人际互动的栩栩如生的描摹,把读者深深地带入进去。许多情景,让人掩卷难忘。这里仅举我喜欢的几处——他母亲穿着那双6码跑鞋站在炉边或者水池边做饭、洗碗的样子;还有在跑步甚至还不算一项运动的时代人们嘲笑跑者、往他们头上扔啤酒的典故;更有几次他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写实,以及和伙伴们破壁求生的完整回忆;以及他和他的佩妮、他的马修让人泪落的真情故事……
我不知道谁已经买去了这本写心力作的电影版权,值(yu)得(gou)期(cong)待(su)!但是我确实从今年消息宣布的第一时间起就关注着斯坦福大学推出的“奈特-亨尼西学者”(Knight-Hennessy Scholars)项目。申请者们该先读读这本书,看看一个切实改变世界、实践疯狂想法(英文原版全文都使用首字母大写的Crazy Idea)的标杆样板。
本书书名是一个陌生词——“鞋狗”,作者到了第203页(1971年那一章)才在一个故事中解释这个词的意思,而读罢全书,又会让你回味这个词的深意。 它的意义当然不只是鞋狗,这种一辈子“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乐此不疲,革新此业”的人,是撑起每个行业的脊梁,是驱动这些行业涅槃扬弃破坏创新的领军人物,是俄勒冈人,是鲍尔曼的队员,是“丛林中的能手”(a professor of the jungle),是世界进步的催化力量。 惟其,才不枉此生!
致敬——老兵奈特,跑者奈特,创客奈特,鞋狗奈特,以及作家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