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今日新渔阳里

2018年9月,作为“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项目之一,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整体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改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合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设计理念,首次尝试以公共艺术理念与手法表达红色文化。

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青年运动一百周年前夕,经过八个月的改造,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渔阳里广场

改造后的团中央机关纪念馆最大的变化是在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东侧新增了渔阳里广场,广场毗邻淮海中路,与纪念馆相隔一条弄堂。这里原本是一个室外停车场,如今改造成为淮海路上第一个红色广场。

站在广场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大型主题浮雕墙,白色的墙面上,镶嵌着一把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炬,喻示着不灭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浮雕墙名为“青春赞歌”,总长58米、高3.4米,由10幅中国青年运动史大型浮雕组成,内容分别为“五四运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一二九运动”“青年志愿垦荒活动”“学雷锋活动”“新长征突击手(队)活动”“希望工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等。

浮雕墙前面的地上,是3米宽的“青春足迹”步道。步道上印刻着16条共青团史大事记,从第一条“1919年,随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完全失败,全国舆论一片哗然,青年学会率先在北京点燃了反帝爱国的火焰,发动了五四爱国运动,并扩大至上海等全国各地”。到最新一条“2018年6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7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走完“青春足迹”步道,也简要学完了共青团的历史。

广场上设置了升旗区域,建成至今,每逢重要日子,这里会举行升旗仪式,也常在这里举行青少年国旗下成长活动,让青少年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浮雕墙的中间有一扇石库门,门楣上写着“渔阳里”。每到重大纪念日,参观者可以打开石库门,直接通过走道走进纪念馆进行参观,犹如打开了历史之门,穿越红色历史时空,走进一百年前的历史风云。

序厅和互动区

新渔阳里一号至五号为团中央旧址纪念馆。改造后的纪念馆一共分为六个展区。

其中一楼为序厅和共青团知识互动体验区两个展区。

走进序厅,迎面看到的是一组名为“先驱”的艺术浮雕群像。浮雕群像宽5米,高2.7米,展现的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八名发起人: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沈玄庐、袁振英、金家凤,他们眼神坚定,意气风发,让人感受到他们探索真理、寻求救国之路的青春热血。

浮雕群像东侧是4米宽2米高的移动屏幕,用于播放新渔阳里宣传片,介绍8位发起人情况和共青团发展史。

一楼序厅首次呈现了新渔阳里六号的“三个第一”,即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通讯社——中俄通讯社。

一楼还新增一处占地83.8平方米的共青团知识互动体验区。展区通过多媒体、电子游戏等新型科技手段,将团史、《团章》、团员证、团徽、入团流程以明白易懂、轻松易记的方式带给参观者,实现团员网上签到,提供了寓教于乐的参观学习途径。

珍贵的实物展品和油画《启程》

纪念馆二楼展厅以时间为序,以历史事件为脉络,分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创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外国语学社与渔阳里培育的进步青年”和“从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建立到团一大的召开”四个展区。

二楼展陈以“图文+实物展品”为主,以丰富的史料和文物,新颖的多媒体呈现和艺术表达,回顾百年之前的红色足迹,感怀革命青年的爱国情怀。

新增的展品中有一份珍贵的小楷书法,是俞秀松在建团初期亲手书写的。书法内容为《青年团筹集基金启事》,上面写道:“邦人君子及当代宏达鼎力匡襄,予以惠助,俾基金有着,团务自易策动,直接为社会青年谋公众之福利,间接实兴我国民族前途关系者綦巨!岂独本团之幸焉?”文字铿锵有力,书法俊逸潇洒。这不仅是一篇募集资金、引领青年团战斗的檄文,更是穿越百年号召新时代青年肩负起国家民族命运担当的号角。

这份珍贵的史料由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拙朴投资管理中心创始合伙人邵楠交授于纪念馆,在纪念馆改造落成后首次对外展出。

与俞秀松有关的新展品,还有一张跨越万里、从新疆带回上海的单人铁床,被放置在纪念馆二楼展厅里。铁床由俞秀松的继子俞敏和继女俞雁捐赠给纪念馆。

俞秀松曾在1935年前往新疆,任新疆民众反帝总会秘书长等职,这张铁床是他当年在新疆时卧室的配置。

首次展出的珍贵藏品中还有第一任团中央书记、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8位发起人之一施存统早年个人收藏的24本藏书,其中有两本书上还有施存统的个人签名。

施存统又名施复亮。在一本早期日文版共产主义文献《社会问题研究》上,他用红色铅笔写下名字“复亮”,并写下了“此书与复光的信同时收到,一九二五·九·一·十三”的题记。“复光”是指钟复光,后与施存统结为革命伴侣。这24本藏书由收藏爱好者吴景键先生捐赠。

二楼展厅还展出了毛泽东当年致施存统的一封信。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1月成立,成为全国第一批团的早期组织。1922年,时任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给团中央写报告,汇报长沙青年团工作,上款为“国昌兄并转中局诸兄”,“方国昌”系施存统化名。

纪念馆两楼,在介绍外国语学社部分,还有一幅名为“启程”的油画。油画艺术地再现了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外国语学社的青年学员和杨明斋等老师们,在新渔阳里弄堂口交流讨论的场景,青年们目光敏锐,求知若渴,奋发学习精神与救国图强志气跃然眼前。

改建后的纪念馆还使用了各类新颖的多媒体方式,再现新渔阳里的红色历史。比如在纪念馆两楼,采用了三屏互动方式,展现了8位发起人当年在新渔阳里学习工作时的场景。

复原渔阳里的建筑符号

新渔阳里六号为团中央旧址,门口悬挂着两块牌子,方形的牌子白底金字,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主义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五月四日公布”,竖挂的木牌上,写着“外国语学社”。

今天的新渔阳里六号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一楼厢房排着长凳和课桌。当年,1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内,多时要挤进50余人。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共产党宣言”。

楼上当年是社长杨明斋和学社秘书俞秀松卧室,都很狭小逼仄,一间稍大的房间是当年的中俄通讯社办公地,当时夜间,外国语学社的学员们曾在此打过地铺。

此次改造,侧重于复原渔阳里的建筑符号,将这座石库门建筑的尖顶、屋内立柱都进行了还原。

在二楼展厅,屋顶采用了现代材料制成的瓦片,展厅上方的吊灯由五六个吊灯组合而成,造型与传统石库门客堂间里的吊灯造型一致。

二楼展厅还原了石库门建筑的尖顶,让内部空间更加宽敞。靠窗的走廊新增了一长排木质材料的百叶窗,样式与石库门的老式窗框无异,百叶窗可调节,天气明媚时,阳光可透过百叶窗洒进纪念馆的走廊。

改造后的团中央旧址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客,它向远道而来的探访者、向新时代的青年描摹着历史的模样。此地承载的红色理想,因岁月磨砺而更显鲜艳。

新时代的青年,站在这个红色的起点上,感知百年前青年团初创时期先辈们那赤诚的心、那沸腾的血,并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5kil6aK9BT9+SDfw7qPCEHE36hVJ/EF3QTpLZTFmd2FdTdpUMP1QlXDah809k8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