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简介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其作品拥有广泛的读者和社会影响力。著有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中国人缺少什么?》《人生50个关键词》,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诗集《忧伤的情欲》,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m2R1LObdQSm2lbwpFpGpTX0c61GgJCvMuVCJO6RjV5WK+GJ3Wl+jMmimkms6Q7xg



最新版小序

本书初版于1987年,距今已经三十三年。在这中间,曾经两次再版,现在是第四版。这四个版本,出版者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每次新版,正文的内容都没有做任何改动,我只在书首加一篇小序,发几句感叹。这次同样如此。

往事如烟,在记忆中若隐若现。三十三年前的一天,参加完一个学术会议,在回北京的列车上,我产生了编这本书的想法。当时我写尼采的那本书刚出不久,在会议上知道了若干同行正在研究别的哲学家,于是想,何不让西方近现代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来一个集体亮相?回京后立即行动,联系了十二位作者。收到的稿子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是十来万字的硕士论文,有的是四万多字的长稿,我就担负起了删减浓缩的工作。直到提了一大袋书稿去上海交差,我仍在出版社附近一家小旅馆的地下室里做这项工作。第一次当主编,我才知道当主编是这样辛苦,后来做多了,我才知道当主编可以不这样辛苦。不过,心情是愉快的,检阅编好的全稿,我有一种检阅亲自整顿好的队伍的喜悦。

岁月飞逝,时代场景不断转换,心中的感触一言难尽。我把每次新版的小序都放在了正文之前,把它们连续读下来,想必读者能够领略我的心情。

最后我要特地通知作者们,三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各位分散在世界不同地方,无法联络,这次新版的稿酬存在出版社里,请联系和收取。“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唯愿各位安好。

周国平
2020年5月9日 E04J14LM2izjUUwloa2fsYdTvkJdtAkuOWz7BAvxk7nZ0nK3T6owHWHhgMCB/g+y



新印小序

本书初版于十八年前。十八年,差不多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事实上,本书的作者们当年都还被称为青年学者,今天已纷纷步入中年乃至老年。与生理年龄相比,时代场景的变化更为急剧。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真令人有恍若隔世之感。那时候,国门开放不久,从前被堵在门外的现代西方思潮一股脑儿地涌了进来,人们怀着饥渴陶醉于各种新的或似乎新的思想、理论、观念。在那个年代,笼罩着一种精神浪漫的氛围,思潮即时尚,尼采、弗洛伊德、萨特皆是激动人心的名字。本书是那个年代的产儿,书名本身就散发着那种精神浪漫的气息。“诗人哲学家”——千真万确,在我们眼中,哲学是最有诗意的东西,我们在许多哲学家身上寻找诗人的影子和灵魂,而且果然找到了。曾几何时,一切思潮都消退了,沉寂了。十八年后的今天,物质浪漫取代了精神浪漫,最有诗意的东西是财富,绝对轮不上哲学,时尚成了时代的唯一主角。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那个年代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

那么,现在为何又要来重印这本十八年前的老书呢?

我能想出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个理由:直到现在为止,仍然常有人提起它,怀念它,寻找它。他们大抵是本书作者的同时代人,曾经被本书感动过,多少有一些怀旧情绪。不过,我相信,在一个物质浪漫的时代怀念精神浪漫,就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一种坚持和追求。

第二个理由:我期待本书对于今天的青年也不无价值。至少这是一种交流,上一代青年在本书中向你们说话,倾诉哲学给予他们的激动和快乐,你们不妨听一听。你们不必完全效仿他们,因为你们的生活环境毕竟很不一样了。但是,也许你们会同意,浪漫并不限于物质,在财富的时代也应该给哲学保留一个位置。

周国平
2005年7月8日 E04J14LM2izjUUwloa2fsYdTvkJdtAkuOWz7BAvxk7nZ0nK3T6owHWHhgMCB/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