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千万别踏入“富养儿女,穷养自己”的误区

01

有一天我在家做清理,整理出两大包月宝的衣服、画报和玩具,想把它们统统“断舍离”了,但是走到门口,又挑了一些回来——都是价格不菲的东西,扔了怪可惜的。

我坐在沙发上,把这些东西粗略算了一下,少说也有大几千,对于当时收入不高的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似乎从怀月宝开始,为她一掷千金就成了我们打心眼儿里疼爱她的方式之一。孩子还没出生,我就喜欢到处搜刮玩具、衣服和婴儿用品,一边买,一边感叹:现在孩子的东西真是又丰富,又高大上。想当初我小时候,洗澡就是用大人的香皂,现在的孩子却用安全无刺激的沐浴液,流到眼睛里也不怕。我们小时候的鞋子土气又磨脚,经常跑着跑着就把脚后跟磨破了,而现在的童鞋款式既新颖时尚,又安全舒服。小时候荡秋千、玩滑梯都要周末到公园才能玩,现在连滑梯、篮球架都可以买到家里……于是月宝还没出生,我家已经快成儿童乐园了。

月宝出生后,这种买买买的心情变得更甚。当妈的心情你懂的,就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别人没有的咱要有,别人有的咱要优。所以,网上的那些便宜货根本看不上,给孩子的东西件件都去大商场买,于是有了孩子后,我和先生成了真正的“月光族”。

有一次和闺密逛街,正好赶上商场周年店庆,闺密眼都绿了,唰唰地扫货无数,而我站在一旁,摸索着一件200元的裙子,迟迟没有下手。

闺密见我犹豫许久,就问:“怎么不买呢?”

我说:“太贵了。”

她一脸惊诧地看着我:“200元算贵吗?”

是呀,200元,不过是月宝的一堂钢琴课,一套绘本,一件玩具,200元,算贵吗?我叹口气,对闺密说:“你哪里知道,我们当妈的,都是给孩子花钱眼都不眨,给自己花钱精打细算。”

我们在商场里可能会在孩子指出想要一件玩具的时候,随手就去收银台结账,但是对昔日自己喜欢的服装专柜看都不看一眼。我们可以在孩子想玩淘气堡的时候,唰唰办张千元的会员卡,却舍不得给自己换个新手机。也是那次在家里整理东西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好久好久没有买称心如意的衣服了。现在给自己买衣服,就是上网店看看有没有什么清仓处理,随便买一件就好了。都买好的,哪那么多钱,有钱还要留着给孩子花不是?

有时候,我会被自己这种想法吓一跳,毕竟我从不认为对孩子的重视应该多于自己,但是“富养儿女,穷养自己”的观念却早已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

02

我们的父辈往往也是这样的人。有一份老年消费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访的两千多名老人的日常花费中,30.74%用于日常开支,23.51%用于贴补儿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闲生活上。

孙叔叔是我父亲的一位老友,他和夫人都是退休教师,本来家里有可观的收入,但是他们依然省吃俭用,把大笔的退休金用来接济结婚不久的儿子。后来,又因儿子在市中心买了新房,二老几乎掏出了所有的家底来为儿子付首付。孙叔叔与我父亲提起这些事的时候,眼神里有欣慰,也有惋惜:“咱们这代人,一辈子都是为儿女,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但是那些为自己而活的老人又怎么样了呢?

读者H曾经在后台对我倾诉,说自己的公婆经常花费大笔的退休金到各国旅游闲逛,买一些价格不菲的营养品。而对于孙子的学费,他们却从来不闻不问。

我说,老人注重休闲,注重养生,其实就是儿孙的福气,何况花的是自己的退休金,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她很气愤,说:“做爷爷奶奶的怎么能只顾自己享清福呢?不该为儿女分忧,为孙子的未来做些打算吗?”

这就是很多人的价值观。为人父母,就该为儿孙倾尽所有,富养儿女,鞠躬尽瘁,但凡有一点为自己考量,都会被称为自私和薄情。可是说不定,那些“自私而薄情”的父母没错,反而是我们这些“慷慨无私”的父母错了。

03

穷养自己,只因心里住着低价值感的自己。

心理学中的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对自身重要价值的主观感受,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的悦纳程度。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比较高时,会比较重视自己,肯定自己,多表现为自尊、自信和自强。但是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比较低时,内心就会有更多的恐惧和自卑,认为自己不值得,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很多东西。

我们的父辈大多都是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的人。在他们那个年代,僧多粥少,满足温饱尚且不容易,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呵护和重视,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存在感极低。所以,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己不配得到,不该拥有”的心理,习惯去“委屈自己、成全孩子”,因为他们会觉得孩子值得拥有很多东西,而自己是不值得拥有的。

朋友们一提起这个就特别有共鸣,说家里的老人总是“虐待”自己。家里的剩菜剩饭舍不得扔,饭桌上的新菜总是让给孩子们吃,自己把那些残羹冷炙热来热去,对付好几天;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买进口水果,自己却舍不得品尝一个两个,家里水果成堆,却只捡些快烂掉的来吃,宁可不浪费水果,也要冒着伤害身体的风险,把烂水果吃完。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虽然已近暮年,身体却和那些初生的婴儿一般金贵,甚至更需要滋养和善待。

同样,年轻一辈的父母中,那些在孩提时代没有受到家人足够的重视和肯定、经常得不到满足的人,心里也会慢慢形成低价值感的自己,但是他们会把儿时的渴望投射给孩子——自己不曾得到的东西,就力争让孩子得到。其实本质上,他们是在喂养那个低价值感的“内在小孩”。

有个读者曾经对我说,她控制不住地给孩子买毛绒玩具,家里已经有不下一百种毛绒动物,几乎成了动物园,但是只要孩子提出想买新的,她还是无法拒绝。她说小时候,自己特别想要一个娃娃,但家里穷,娃娃算是奢侈品,现在有条件了,孩子想要就买呗,为什么不呢?她以为她是在满足孩子,其实是在满足心底那个有匮乏感的自己。

04

穷养自己,富养儿女,儿女是不是就一定受益呢?从如今遍布天下的啃老族,就可见一斑。

拿孙叔叔来说,他自己何尝不想退休之后过几天清静日子,却整天要为28岁的儿子操心卖命,花钱出力不说,日子也过得紧张苦闷。而且他身体不是很好,却不敢到医院去检查,总担心万一自己倒下了,儿子怎么办。

对如此殚精竭虑的父亲,他的儿子似乎并不关心,理所应当地享受着父亲提供的一切优质资源,不满自家100平方米的房子,非要改善居住条件,在市中心买了一套三室一厅,一举花光了孙叔叔的养老钱。

被富养的孩子,学会了虚荣,学会了懒惰,却没有学会体贴和感恩。到头来,父母的一番苦心孩子未必领情,甚至有些贪婪的孩子还可能将父母剥削得连骨头都不剩。

还有一些被富养的孩子,心性是比较善良的,会比较体谅父母,孝顺父母,但是他们也会继承父母身上那种“低价值感的自我”。

我清楚地记得,母亲曾经对我说,她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寒冷的冬天,外婆用家里仅有的棉花给几个孩子做了厚厚的棉衣棉裤,自己却穿得很单薄,以至于每年冬天,手脚都生冻疮,老了以后,也经常腿疼。

外婆那个年代是迫不得已,但母亲还是继承了外婆的传统。在我小时候,她把所有好吃的东西统统留给我,自己却总是随便凑合一口;过年给我买很贵的、全套的新衣服,自己却随便敷衍。于是成年后,纵然我形成了异于母亲的独立的价值观,却依然会继承母亲的传统,延续了“穷养自己,富养女儿”的魔咒。

05

如今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不管我们自己有多大的能量,都愿意为了孩子去拼一拼,搏一搏,倾尽所有给孩子提供卓越的条件。但是,困苦和缺憾也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坎坷和磨砺也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这些因素,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了。

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越是富贵家庭出身的孩子,越要在物质生活上与寒士一样,培养勤俭自律的品性,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小时候都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当时,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一身名牌,可李家兄弟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李嘉诚说:“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李泽钜和李泽楷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李泽楷每个星期日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

富贵人家尚且如此,平凡的我们又何必争先恐后地把最好的一切都双手奉送给孩子,让他们疏离了困难与艰辛,失去了勤勉与自律,最终一无是处呢。

有人说,富养孩子之前,应该先富养你自己。

其实不论谁先谁后,一碗水端平就好。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别忘了给自己买一件,给孩子做了一顿大餐,别忘了犒劳犒劳自己。在自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自己和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并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同甘共苦,休戚与共,才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联结和意义。 LK18XGumcRCz2SseO8z+0FF+5eSBzyhdTFBswEDBNDv24gSoeVo9AesVkxevDm+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