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关于集体成就的故事。数千年来,我们的人口数量大为增加、寿命大为延长,我们的可用资源也大为丰富。因此,今天的我们更加富有,也更加健康。
人类才智是这一进步的核心,它带来了知识的进步。这些知识与新科技、教育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和机会。很多创新都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仅举数例:火、农业、书写、数学、印刷机、蒸汽机、电力、青霉素、计算机。
虽然人类才智推动了这些进步,这个过程却并非始终一帆风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候,这个过程痛苦不堪、旷日持久、动荡不安——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都是如此。
以大约一万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到农耕的转变为例。长期来看,人类变得更富有、更健康,但是,向农业新技术的过渡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了好几个世纪。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也出现了类似的滞后。在技术发生颠覆性改变的最初几十年间,很多人的生活水平未能得到改善。人类的负担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工业化带来的结果是,人们离开了他们的家庭和传统社区,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重新安顿下来,很多人无依无靠,缺乏安全感。他们还必须学习新技能,适应新角色和新身份,接受他们往往很生疏的工作方式。对于正在经历这种转变的很多人来说,进步的感觉往往是遥不可及的。
这两次转变有一个共同模式:人类才智创造了破坏现有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科技进步。而作为回应,经济和社会结构需要另一种不同形式的人类才智—— 社会才智 。如果说以新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才智创造了新的可能性,那么社会才智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让这些发明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无论对集体还是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但重要的是,社会才智并不会从技术才智中自动产生。而没有社会才智,技术才智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好处。这就是为什么回过头来看进步和改善的历史规律,比通过这段历史的亲历者的视角来看更加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当这两种类型的才智出现差距时,这个时期就会呈现出焦虑、转型和社会实验的特征。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技术才智与社会才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技术才智遥遥领先,社会才智拖了后腿,结果就是我们的社会形态——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结构和体系——没能跟上。我们也许会为科技马上能实现的前景神魂颠倒,但对其社会影响,我们也会感到焦虑不安。
在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小说《弗兰肯斯坦》( Frankenstein )中,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博士的创造物反抗自己的创造者,并最终杀死了他。今天也有一点“弗兰肯斯坦综合征”的感觉,我们担心人类自己的技术胜利会揭竿而起反对我们,带给人类的不是进步,而是苦难。也就是说,技术才智即将大放异彩,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我们面临着失去工作和生计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忘了生而为人是什么感觉。
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这样的警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8亿个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 “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这些担忧不仅是经济上的,也事关生存。斯蒂芬·霍金认为:“全面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意味着人类的末日。”像比尔·盖茨和埃隆·马斯克这样的大人物,也都有同样的担忧。玛丽·雪莱的小说,是关于人类知识与才智的警世通言。
对人类才智的担忧并不局限于科技,人们对长寿也深感不安。20世纪,人类发挥聪明才智,改善公共卫生,发展医学,由此极大地延长了寿命。20世纪初出生于英国的女婴预期寿命为52岁左右,到20世纪末,预期寿命延长至81岁——到2010年,已延长至83岁。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4.38亿(这比现在的美国人口还多);在日本,五分之一的人口将超过80岁。但是别忙着庆祝这么非凡的成就,老龄化社会会让一些国家破产,摧毁养老金体系,增加医疗成本,从而不可避免地让经济疲软,这些都让我们忧心忡忡。我们害怕人类才智,担心知识进步会损害人类的生活和福祉。
担心人类成就会适得其反可以理解,但我们相信,这种反作用力也是有限的。看看历史记录,肯定能找到办法让人类受益对不对?难道聪明的新科技和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不应该被视为机会而不是问题吗?用麻省理工学院(MIT)老龄化实验室主任约瑟夫·库格林(Joseph Coughlin)的话来说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会让医疗保险破产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一点,在人们年华老去的同时,为他们创造新的故事、新的仪式和神话呢?”
挑战在于,要真正感觉到这些好处,社会才智必须和技术才智一样广泛、深刻,有创新精神。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匠心独运:准备好质疑常规,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形成更深刻的见解,去试验,去探索。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机构——无论是政府机构、教育机构还是企业机构——都必须起身迎接社会才智的挑战。
我们撰写本书最根本的动力,正是对社会才智的这种需求。我们希望能引发一场对话,讨论在面对新科技和更长寿的新人生时,我们作为人类想要实现什么,以及未来几十年我们将如何寻求健康成长。我们希望在你考虑未来的岁月里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时为你提供支持,激发你对社会才智可能呈现出的形式的兴趣,为你提供勇敢闯过我们人人都在经历的转型和剧变的指引。
关于我们的未来会如何变化的讨论,总是会集中到“机器人兴起”和“老龄化社会”这两个现象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达中没有任何个人色彩,说的是机器,说的是“他人”。然而,让这些发展能够为我们所有人服务所需要的人类才智,从根本上讲又完全是个人化的。
原因在于,长寿和科技的总体趋势虽然看似不带个人色彩,却正在对人之为人意义何在产生巨大影响。我们会看到,这些变化正在决定我们何时结婚、是否结婚、我们如何将家庭和工作结合起来,以及如何在不同性别之间分配任务;我们学什么,怎么学,跟谁学;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如何拼凑出我们的工作身份;我们在生命的各个阶段要做什么,以及如何构建我们的人生故事。
人类生活的这些基本原则正在发生变化,这不可避免。你面临的问题是:你希望它们变成什么样子?
数百万“他人”现在正面临同样的困境,提出同样的问题,这正在成为社会才智的沃土。有一点很清楚:过去可行的,未来未必可行。过去多少代人的传统选择,不太可能仍然适用;而作为传统生活框架的社会结构,可能也不再能让我们满怀希望。你既需要认识到这些趋势,也需要有勇气根据这些知识积极行动。长寿和科技将我们置于全新的环境中,因此无论你年龄几何,都需要准备好以个人的身份,也要以家庭、企业、教育工作者和政府这样的集体身份进行试验。
我们都必须做好成为社会先锋的准备,这就是本书要传达的核心信息。
我们通过一群虚构人物——“人人”——的眼睛,来审视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希望,通过他们,你能对自己的生活形成更深刻的见解,并将所涉更广的社会趋势和自己的选择联系起来。
“人人”包括:
弘树和圆香 :一对年轻的日本夫妇,20多岁,住在金泽市。他们正在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求作为伴侣度过漫长的一生,但是感觉受到了父母和社会期望的限制。
拉迪卡 :年近30的单身青年,大学毕业,自由职业者,生活在孟买。她享受着零工经济的自由,蔑视社会规范,但也意识到自己面临着艰难抉择。
埃丝特尔: 30岁的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她在伦敦一家商业街连锁超市做兼职收银员,晚上在当地一家疗养院工作。她希望工作更规律、更稳定。
汤姆 :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一名卡车司机,40岁,与妻子和已经成年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想努力跟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也想知道这种技术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什么影响。
英 :生活在悉尼的一名会计师,55岁,离异,刚刚得知自己失业了。这项工作正在自动化,而她的年龄和工作年限决定了她工资太高,无法继续工作下去。她需要工作是出于经济原因,而且她觉得自己老当益壮,还能卓有成效地工作很多年。
克莱夫 :71岁的退休工程师,住在英国伯明翰郊外。他65岁时退休,很享受跟妻子、家人以及四个孙辈在一起的生活。他对打理自己退休后的财务状况比较担心,希望能重新投入工作,融入当地社区。
本书缘起于我们的上一部作品《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大获成功之后的多次交流。我们发现,当人们谈到寿命延长的影响时,科技和长寿的结合每每成为很多问题的根源:职业生涯变长了,那么工作从何而来?机器人会夺走我们的工作吗?这对职业生涯来说,对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来说,意味着什么?虽然在老龄化问题上,我们已经取得了更积极的进展,但对于科技,我们仍然有深深的恐惧和担忧需要解决。避开弗兰肯斯坦综合征非常困难。
更全面地探索科技和长寿之间的交互作用,探索确保人类繁衍生息所需要的社会才智,都需要有全面而深刻的见解。而我们希望以一位经济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的联合视角,带给大家这种深度和广度。在本书第一部分《人类的问题》中,我们将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最近取得的惊人成就,思考预期寿命和健康的趋势,然后审视社会如何老龄化,以此来探索科技和长寿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人人”当成透镜,来透视这些发展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它们所创造的一系列选择。这些成就对我们如何构建使人类能够繁衍生息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就是说,这是对社会才智的极大鼓励。
然而关键问题在于,发展社会才智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让人类能够繁荣兴旺。但是,我们如何设计新的社会形态?我们又应当以什么为依据来评判这些社会形态?经济繁荣肯定是题中应有之意,我们也必须思考如何建立资源,实现美好生活。但是,任何积极的社会改革从根本上讲都应当能够不负众望,体现生而为人更深层次的含义:支持形成统一、积极的人类叙事;让人们能够探索、试验和学习;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关系。叙事、探索和关系这三项原则,形成了本书第二部分《人类才智》展开分析的基础,而这一部分也概括了为了适应长寿新人生,我们每个人需要采取的步骤。
我们在第二部分中将概述,作为社会先锋,你单凭自己也能取得很多成就。但是,你面临的选择和你做出的决定,实际上都处于更广大的伙伴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背景中。这在你与教育机构、公司和政府的互动中尤其如此。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健康成长,需要进行重大制度变革,而在本书第三部分《人类社会》中,我们将阐明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需要发生的深层变革。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压力,我们的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也都亟须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