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的西方出现了一个以大规模城市发展、生产、商品和服务消费为特征的新社会。
20世纪初,工业化国家大量农村人口外流。在城市里,人们希望谋得一份工作来改善生活条件、享受医疗保健和公共教育。然而,除了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城市还开始呈现出其他吸引力,使工业时代的“新城市文明形象”焕然一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就越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欧有184个城市的居民超过10万人,其中50个在英国,英国也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910年伦敦人口为720万;巴黎紧随其后,人口约290万;其次是柏林、维也纳和圣彼得堡,每座城市约有人口200万。另外两个人口超过100万的核心城市是莫斯科和君士坦丁堡。在西班牙,只有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两座城市各有60万居民。
至于美国,1910年已经有50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最大的城市纽约,人口数量从1860年的80万增长到了1910年的470万。1930年,约有230万人居住在曼哈顿岛,占纽约总人口的40%。1871年芝加哥大火后重建时第一批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并迅速在北美各大城市流行开来、数量激增,它们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1914年可口可乐的广告(左图)
“可口可乐”(中文译者为现代著名作家、画家、书法家蒋彝——译者注)因富含咖啡因和可乐果,能使人活力满满而得名。
从缝纫机到振动按摩器
家庭主妇是购买家用电器的主要群体,因此,电力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城市消费的增长。在美国,家用电气化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1889年,第一台电动缝纫机问世。1903年,熨斗问世。1907年,吸尘器问世。1909年,诞生了第一台烤面包机。1913年,销售了第一台家用冰箱和第一台洗碗机。身体护理用具也走向了电气化:1886年2月,《哈珀周刊》( Harper’s Weekly )刊登了第一则电动牙刷的广告;而在1899年3月,麦克卢尔的一则广告中,则介绍了一款女士用振动按摩器用以治疗神经痛、消除皱纹。
广告词 “永恒的冰块”—— 1927年伊莱克斯首批销售的冰箱。
亨利·福特: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时代的来临
插图 工人们在装配流水线的轨道上组装福特T型车底盘。
1903年,北美工程师亨利 · 福特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此前,汽车一直是富裕阶层的专利,而福特的目标是让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就美国而言,需要争取的顾客群体主要是骑马或乘坐马车出行的农村人口。于是就诞生了著名的“福特T型车”:它的车轴比一般汽车要高,便于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福特T型车”还是一款易于保养的车:替换的零部件可以在乡村商店里买到,也可以邮购,无须机械修理工经手。1908年到1927年,“福特T型车”总计售出1500万辆,创造了自1913年福特公司创立组装生产流水线以来的纪录:工人们一边在流水线上生产底盘,一边进行零件组装。为了不断提高生产力,每件任务完成的时间都受到严格控制。由于流水线上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只需简单几个动作,不会说英语的移民或文盲都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福特每天支付给工人5美元,是当时市场价格的两倍。福特支付高薪的原因,不是像人们通常认为的是让工人成为其客户,而是让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纪律,减少离职引起的人员流动。零件的标准化和装配所需时间的减少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福特汽车的产量从1909年的17700辆上升至1923年的1817891辆,超过了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商生产量的总和。
城市居民开始乘坐有轨电车或地铁等电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些新型交通工具,加上已经普及的自行车,被城市居民用作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往返于住所和在郊区的工厂或大公司在市区金融中心设立的办公室。白领和蓝领们羡慕地看着来往的汽车,这在城市景观中已并非鲜见。“一战”前,全球共有200万辆汽车在流通,其中63%在美国。
在欧洲大陆,法国人对汽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1895年至1914年,法国领土上运行的汽车数量从300辆增加到17535辆。当时的法国汽车工业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然而,两国差距较为悬殊:1913年,法国共计生产汽车4.5万辆,而美国则生产了48万辆。
大众消费逐渐发展起来。大批量生产的商品正等待着消费者——同时是生产者——来购买。没有人比亨利·福特更明白这一点。被称为“福特主义”的理论旨在通过流水线作业来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1908年10月,大名鼎鼎的福特T型车诞生,售价825美元(当时一名教师的年薪是850美元)。1916年,福特T型车的价格降至360美元,相当于美国家庭平均年收入的10%~20%。1921年,福特T型车的售价仅为260美元。此外,福特还建立了特许经销商网络,成为最早提供汽车贷款的制造商之一。
私人信贷业务逐步蔓延,信贷销售体系开始建立,吸引了成群的消费者涌入百货商店,如巴黎的乐蓬马歇、玛莎丽丹、春天百货和老佛爷,伦敦的哈罗德百货公司和塞尔弗里奇百货公司,还有柏林著名的卡德威百货公司。1902年,“市场营销”一词在密歇根大学的一门课程中首次被使用。大众消费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市场研究的兴趣,广告的增长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当时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如捷克的阿尔丰·穆查,制作了大型户外墙体广告海报被多家报纸转载,足见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
老佛爷百货公司 成立于1893年的“老佛爷”,既吸引了囊中羞涩的时尚爱好者,也吸引了资产阶级贵妇。
新闻报刊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教育的进步——免费义务初等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得益于西方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对印刷出版物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报纸和杂志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如莫诺铸排机、莱诺铸排机、轮转印刷术及木材造纸和亚硫酸盐的使用既增加了发行量,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1871年,订阅一年巴黎日报的费用是36法郎,相当于164小时的工资;1910年,日报年订阅费只需24法郎,仅相当于74小时的工资。法国最畅销的报纸是《小巴黎人报》( le Petit Parisien ),目标读者是工人阶级,直至1917年其售价为0.05法郎(即一苏,约几分钟的工资)。
《小巴黎人报》销售量持续增长、广受欢迎。然而大型报业集团的成功则要归功于广告这一新的收入来源。新大众传媒的商业活动不仅包括向读者出售报纸,还包括向广告商出售插页。1905年,美国大约有20种月刊,总发行量超过10万份,其中大部分面向女性读者,图片广告和文字广告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要想创办新闻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1896年,英国阿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斯投入100万英镑创办了《每日邮报》( Daily Mail ),每份售价0.5便士。这一年,《每日邮报》的发行量为20万份,1900年达到98.9万份。《每日邮报》包含了新大众媒体的特色元素,如爱国主义和政治以外的新闻:名人生活、自然灾难、丑闻……然而,新大众媒体这一模式转变的先驱者是美国。凭借这一新模式,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将侵略性的民族主义(他的报纸间接促成了1898年美西战争的爆发)、丑闻和耸人听闻的风格混合在一起,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帝国。赫斯特认为,任何事情都能成为卖点。“黄色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纽约,指的是1895年至1898年,约瑟夫·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 New York World )和赫斯特的《纽约日报》( New York Journal )为争夺读者而展开的激烈斗争中所采用的那种高度耸人听闻的煽情作风。“黄色新闻”一词来自两家报纸上刊登的第一部彩色连环画:《黄孩子》。
“采访”和“小报”是美国人的发明。“小报”的版面较小,容易携带,方便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20世纪初,美国是人均报纸销量最高的国家:每3.8人就拥有一份报纸。在20世纪初,一项同样来自北美的新发明改变了新闻业:柯达便携式照相机,它的胶卷几乎不占空间,而且很容易替换。配有插图的杂志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文化产品之一。
随着报纸读者数量的增加,图书读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一个以娱乐为目的的大型图书市场应运而生。1880年至1920年,城市工人和中产阶级不断壮大,通俗小说的消费呈爆炸式增长。侦探类小说最受大众欢迎,如英国小说中的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布朗神父,反派人物傅满洲;美国的尼克·卡特;法国的亚森·卢平,反派人物方托玛斯。冒险小说是另一种受欢迎的亚类型,尤其是那些以西部蛮荒为背景的小说,主要作者有美国人赞恩·格雷、德国人卡尔·梅等。卡尔·梅在德国广受欢迎,希特勒也是他的书迷。此外,还有一些带有异国情调的小说,如1912年由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创作的《人猿泰山》( Tarzan )。巴勒斯的作品中还运用了另一种非常流行的科幻风格。伟大的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是科幻小说的奠基人,与儒勒·凡尔纳并称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所有这些类型的书籍很快就会与文化产业的一个新领域融合在一起——电影。
专业出版物的出现引发了“时尚崇拜”这一新的社会消费现象。顶级的时尚杂志是法国的《邦顿公报》( Gazette Du Bon Ton )(1912-1925),该杂志刊载了雅克 · 杜塞和保罗 · 波瑞特等著名时装设计师的作品。创办于1883年的美国杂志《妇女家庭》( Ameri—can publications La dies’Home Journal )和诞生于1892年的美国《时尚》杂志( Vogue )也颇受欢迎。这些时装杂志反映了服装简单化的趋势,20世纪初,女性紧身胸衣的销售量减少,纤腰丰乳不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妇女家庭》和美国《时尚》杂志的研究发现,在1900年至1910年,女性的胸围与腰围之比为2∶1,1925年则降至1.1∶1。20世纪20年代,随着可可 · 香奈儿“男孩风格”长裙和剪裁的出现,女性的服装开始趋向男性化。
插图 保罗 · 波瑞特的时装模特(上),1900年伦敦哈罗德百货商店出售的鞋子。
电影、留声机及收音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流行)都是全新的文化媒介。与书籍和报纸不同,消费者无须受过学校教育也能接受这种文化消费,这就促使了新媒介在社会中广泛流行。这些新媒介的成功显而易见,呈指数级增长。1900年,美国售出了300万张唱片;1910年达3000万张;1921年达到1亿4000万张。至于电影,则成了最受欢迎的大众休闲方式。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第一部电影。从那以后到1900年,两人制作电影的收益高达240万法郎。在当时,电影制作和放映一样盛行。1906年,巴黎已经有10家电影院,1908年则增加至87家。1911年,欧洲最大的电影院——拥有3400个座位的高蒙大剧院在巴黎开业。
电影艺术的成功是普遍的、势不可当的。1905年,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杂货商在他的商店里放映了一部电影,向每位观众收取五美分的观看费。1910年,美国大约有1万座影院,每周接待2300万名观众,占美国人口的20%。电影票价低廉。影院放映的是包括爱尔兰人、西西里人或加利西亚犹太移民在内的、每个人都能看懂的无声电影。1911年,第一个永久性的电影制片厂在好莱坞建成。1914年,查尔斯·卓别林塑造的流浪汉形象,不仅吸引了大批普通民众,还包括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在全球广受欢迎的角色。1911年,意大利作家和电影理论家里奇奥托·卡努杜的“第七种艺术”的概念,很快便被媒体争相使用。“第七种艺术”对大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在1919年接受公共教育专员阿纳托利·洛纳恰尔斯基的采访时曾表示:“对我们来说,电影是所有艺术中最重要的。”
很快,体育赛事摄影师就和报刊摄影师及记者一样普遍了,而体育运动则变成了一种大众娱乐项目。曾经只属于精英阶层的网球和高尔夫球在中产阶级中渐渐流行开来,而工人阶级则对足球和自行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08年环法自行车赛抵达巴黎时的场景。该届也是前一届的冠军得主卢西恩·佩蒂·布雷顿,他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足球诞生于英国,很快便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此外,英国企业的员工还将这项运动引入了拉丁美洲。1904年,国际足联的成立使足球正式成为一项全球化的运动。足球迅速职业化,大众媒体上充斥着诸如点球、越位等英式英语词汇,而首批俱乐部的名字中则直接用上了“Football”这个名词,如1899年成立的“FootballClub Barcelona”——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和1902年成立的“Madrid FootballClub”——马德里足球俱乐部。
另外,自行车也迅速流行开来,成为许多骑车上下班的工人热衷的运动。20世纪初,自行车比赛开始吸引大量观众,更准确地说是在1903年,也就是第一届环法自行车赛的那年。这项传奇性的比赛开始在法国各地举行,其实比赛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宣传体育报纸《汽车——自行车报》( L’Auto-Vélo )。
另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并从那时起一直延续至今,那就是赛车运动。赛车运动与自行车一样,均由报社发起。1894年,法国的《小日报》( Le Petit Journal )组织了历史上第一场汽车比赛,从巴黎出发,终点是鲁昂。这项赛事结合了技术、风险和竞技运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美国1909年修建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赛车场就是最好的证明。1911年,超过8万名观众买票观看了第一场里程500英里的汽车大奖赛,当时的赛车时速约为120千米/小时。
由此可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体育活动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在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倡议下发起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体育运动具有了大众观赏性。第二届现代奥运会充分证实了这一点:1900年奥运会是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一部分,作为额外的观看点,吸引了大量观众。
加拿大第四师的部队
1917年,第三次伊珀尔战役(也叫帕申代尔战役)后,加拿大士兵在可怕的弗兰德斯战壕中作战。
插图 “一战”期间德国海军飞行员的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