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刻苦发奋的十年

见过鲁昭公后,孔子在鲁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稳固了。他继续在季孙氏家族当委吏,有着比较稳定的收入。

鲁国是个礼仪之邦,故婚丧嫁娶以及各类祭祀活动都比较多。这些活动都需要有相礼之人,即司仪,也就是主持人。还需要鼓乐班子,即吹鼓弹拉的一支队伍,有吹喇叭的、敲梆子的、吹号的、捧笙的,总之都是专职专业的行当。

在礼仪方面,孔子是最权威的。因此,比较重要的大型典礼,主人都以能够请到孔子为荣。故这种差事偶尔有几次,收入就很丰厚。有委吏之职,固定的收入已比较多,再加上这种额外的收入,孔子的家庭生活是很滋润的。

当时,以这种行当为职业的人有一大批,被社会上称作“儒者”。这便是“儒”的来源。中国古代是十分重视礼仪的,对于生死与婚丧嫁娶都非常重视,尤其是死者的送葬更是非常讲究。因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专门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有点近似巫师与术士。总之,当时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在鲁国是最多的。

如果仅仅满足这种温饱而体面的生活,孔子也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了。他每天在必须完成本职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里,都有计划、有节奏地学习。他不仅在全面阅读《诗》《书》,而且也对“六艺”中的“射”“御”“书”“数”全面学习。他知道,知识只有真正熟练掌握之后,才会逐渐领悟其精神的实质。

孔子开始系统地逐个文字去研究“六书”,从象形和指事两种字开始,因为这些文字是所有字的根。象形和指事都是独体字,是画出来的,故称作“文”。将两个或三个甚至四个独体字按照形声或会意组合成新的文字叫作“字”,而“字”的本义是养育滋生的意思。因此,如果把所有的独体字的写法全部掌握了,基本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文字了,但其关键点便是要熟练再熟练,而要熟练掌握只能通过反复练习才可以。于是,每一个字都要写上几十遍,并不断积累。不到半年时间,孔子的“六书”已经滚瓜烂熟了,完全可以举一反三,而古典文献上的文字也几乎没有不认识的。当时所能见到的文字,主要就是甲骨文、钟鼎文,但大多数还是刻写在简策上的文字。这样,孔子阅读古籍便没有任何障碍了,这是极为重要的本事。

“九算”的知识也要学习,孔子很快就将其主要内容掌握了。掌握“九算”之后,所涉及的天文、历法等知识便很容易把握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形容科举时代进士及第或考中状元的荣耀。在孔子寒窗苦读时,亓官氏看到丈夫如此刻苦用功,内心的高兴就不必说了。每到夜深人静,亓官氏陪伴在丈夫身边,再看看甜蜜入睡的小孔鲤,夫妻俩开心又惬意。四年之后,亓官氏又生了一个女儿,健康、聪明、标致。这样,孔子已是儿女双全的人,因此他非常满足,感谢上苍的惠顾,也感谢妻子的辛劳。

射箭也是“六艺”之一。不过,这种射箭不是比杀伤力,而是一种礼仪形式,主要看谁能够射中靶心。其规矩是在一定距离并排摆上两个箭靶,一般都是在堂上,然后参加比赛的两人一组,先在台下相互作揖,表示两个人要比试了。两个人并排走上台,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开弓射箭,上面有裁判确定输赢,之后再相互作揖文质彬彬地下台饮酒。对于判定输赢的规则,只是看射中点的准确度,而不看是否射透靶子。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其实,这便是孔子在教学时讲的射箭的礼仪规则。射箭是不以是否射透皮蒙的箭靶为主的,因为人的力量大小不同,这是古代传下来的规矩。因此,孔子也要学习射箭。

在孔子的宅院即今曲阜阙里孔府西南不远不超过一里地的地方,便是孟孙氏家族的菜圃。古代的菜圃都兼有场院的功能,在秋菜收获后便作为场院来用。所谓场院便是将秋收后的粮食都堆放在场院里,然后经过打场脱粒后装入粮仓。—唐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场圃”,其实就是这种菜地兼场院的地方。

进入秋末,场院的粮食都脱粒结束了,场院便彻底空闲了。孔子练习射箭和驾车没有场所,见场院非常宽敞,且打完场的场院又极其平整光滑,特别适合射箭和驾车,于是他决定向孟僖子去借。

孔子登门向孟僖子借用场院,说明自己只是用来练习射箭。孟僖子爽快地答应了,并说场院在秋末和冬天闲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随便使用。这便给孔子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于是,孔子按照礼的规定在场院里设置了一个简易的靶场,把距离和箭靶形制、大小设计得与“六艺”中“射”的要求完全一样,然后在这里开始了射箭练习。

一年后,孔子射箭的水平已经炉火纯青,百发百中,不差毫厘。他射箭既快又准,箭搭弓上,从上往下移动,同时缓缓拉弓,逐渐拉满,到角度时松开手,箭应声而出直中靶心,动作娴熟优美,舒展协调。

一天午后秋高气爽,孔子又来到场院练习射箭。因为早就有人注意到他射箭的优美和高超的技术,口耳相传,便来了许多人围观,三面都是人,足有百人之多。

孔子看到这么多人来观赏十分兴奋,向众人高高作揖环了大半圈,道:“谢谢众位来捧场助威,孔丘献丑了。”

人往往总是如此,观众越多,展示才艺的情绪越高。孔子先依照礼的要求做好准备动作,然后上位,左手握弓,右手从箭袋里抽出一支雕翎箭,上弦拉弓如满月般,手指一松,“嗡”的一声是弓弦,“嗖”的一声是飞箭,正中靶心。在一阵喝彩声后,孔子同样的动作又来了两次。最后,三支箭都聚集在靶心,引得喝彩声不断。不过,孔子并不知道,菜圃和场院的主人孟僖子也在隔墙高高的亭子上观赏,并不住地赞叹。 在这十年间,孔子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包括古礼和古代历史、礼乐知识等。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秋天,小邾国的国君郯子到鲁国拜访。鲁昭公设宴招待,叔孙昭子陪客。席间,问起小邾国的祖先少皞氏的官名为何都是鸟,而郯子解答得非常精彩,鲁昭公和叔孙昭子都大长见识。孔子听说后,便到郯子下榻的地方去拜访并请教。

郯子热情地给孔子讲解了他所了解的古代知识。他说:“少皞氏是我的祖先,我当然知道。从前,黄帝以云来纪年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以火纪年纪事,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年纪事,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暤氏以龙纪年纪事,故以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以鸟纪年纪事,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

这段话对于我们了解上古历史很有启发。其实,黄帝、炎帝、共工氏、太皞氏、少皞氏,应该是时代相近的几个大部落的首领,其发展的程度恐怕也接近。当时,最主要的便是天文,因为天文对于农、牧、渔业生产都非常重要。“凤鸟氏,历正也”,当是说凤鸟这个官职是掌管正月的,即确定每年岁首之月的。“玄鸟氏,司分者也”,是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即掌管每年的“二分”。“伯赵氏,司至者也”,是掌管夏至和冬至的。“二至”“二分”,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四个关键点。

孔子听后,对郯子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回去后,孔子深有感触地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意思是,周天子失去了官学,而各种学问流失到四方的边远地区去了,还真的就是这样。因为类似的学问本来应该在官学中保存和传授的,如今很多学问都流失到四方的少数民族地方去了。

孔子在泮宫旁听时,对于教弹琴的专业教师师襄子非常敬佩。孔子感觉自己在弹琴方面尚需要系统学习和专门训练,便亲自登门拜师,到师襄子家学习弹琴。

那个时代,很多人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师襄子名襄,因为是乐师,故称师襄,而“子”则是有一定知名度后的尊称。师襄子是鲁国泮宫中教授弹琴的专业教师,是有师承的。其专业水平不但在鲁国是第一,即使全天下也是顶尖级的。师襄子对孔子早就非常喜欢了,因为所有的教师都喜欢勤奋刻苦的学生,所以这对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并开始了精心的教学活动。

师襄子从基础讲起,虽然孔子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了,但依然非常认真地听讲练习,纠正了原来一些不规范的动作。

十天后,师襄子建议道:“这支乐曲已经弹奏得不错了,可以学习下一支乐曲了。”

孔子说:“丘已经学会乐曲了,但还没有掌握技巧,没有熟练。”于是继续学习演练这个乐曲。

几天后,师襄子说:“可以学习下一支乐曲了。”

孔子说:“丘已经掌握了演奏乐曲的技巧,但还没有领会其中的意思。”然后,一边演奏一边仔细体会品味。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可以学习下一支曲子了。”

孔子深情地说:“我已经领会乐曲所表达的意蕴了,但还没有看清这个创作乐曲的人。”

师襄子有点惊讶和怀疑,没有说什么。

又过了几天,孔子说:“丘已经想象到这个创作乐曲的人了。此人身材魁梧,脸庞有些黝黑,双眸炯炯有神,正在仰首望天,一心要感化四方。莫非这曲子是周文王所作?我想除了他,别人是作不出这样好的曲子来的!”

师襄子站起来,离开坐席,对孔子鞠躬道:“说得太好了,真是非常神奇。我的教师传授说这是《文王操》,而我一直感悟不出这个人来。你如此勤奋好学又有悟性,精益求精,令我敬佩。”

孔子急忙起身离席,还礼说:“丘可以学习下一支曲子了。”

最后,孔子的弹琴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这也是他在生活中遣兴的一个重要手段。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这件事详细记载在《韩诗外传》卷五上,但没有具体年代。

中国古人将琴棋书画列为士人必备的修养,是很有道理的。 y33HQPYW+3015SP7n0xNv6/QYonXgXx2614HB+MnO0WeA8xD0jBGJoKMidmY6m6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