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了,孔丘精神上空荡荡的,他知道自己必须坚强起来,生活更需要自己独立面对。他需要找个事干,挣钱养活自己并建立自己的家园。—从此处开始,本书正式称孔丘为“孔子”,因为他已经以成年人的身份和角色进入社会了。
十八岁的孔子将母亲的灵柩寄放在五父之衢,历经千辛万苦把父母合葬的孝道感动了曲阜和鲁源村一带的人们,而他对给自己接生的那位老妇人的恭敬之情也到处流传。总之,这位少年明礼,懂事,有孝道,刻苦努力,是个有志气、有出息的人。
孔子葬母之后,他父亲是陬邑大夫叔梁纥便成为鲁国人人尽知的事情。叔梁纥是大夫,他的儿子便应该是士的身份。在那个时代,士是国家和各大家族都应该给予一定工作的。孔子学习“六艺”和知识水平很高的情况在鲁国尤其是曲阜城都知道,再加上这个身份,便成就了孔子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他步入社会的开端—这就是季孙氏来人请孔子去管理家族的畜牧场。
孔子虽然还未成年,但身高八尺以上,体魄健壮,尤其是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后知识已经很丰富了。鲁国最大的家族季孙氏家早有人注意到这个勤奋而有文化的年轻人,知道他是鲁国大英雄叔梁纥的儿子,而叔梁纥是大夫,那大夫的儿子理应就是士,这样安排他到自己家族工作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于是,季孙氏便派人来请孔子去管理季孙氏家族的畜牧场。这时,季孙氏家族的掌门人是季武子。
那是在曲阜城北郊的一个牧场,这里有季孙氏家族的五十多头牛和两百多只羊,虽然有专门放牧的人,但缺一名管理者,故牛羊不肥不壮,毛色也不亮。因此,掌门人要求雇一名专职敬业的管理者。有人推荐了孔子,说这个人无论干什么都尽心尽责,一定会使牛羊膘肥体壮。当然,所赋予的俸禄也不低。
孔子正要寻找差事,便立即前去上任了。此时刚刚进入秋季,正是牲畜抓秋膘的季节。孔子根本没有问报酬之事,因为他知道季孙氏这样的家族不会亏待一个努力工作的人。
走马上任后,孔子先虚心向富有经验的放牧老人请教如何才能够让牛羊膘肥体壮,他要尽心尽力干好自己本分的工作。
几天后,孔子便把关键的环节都搞清楚了。首先是水草要好,其次是一定要早点将牛羊从圈里放出来驱赶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去,而早一点儿的目的是让牛羊能够吃到满是露水的草。吃带露水的草,一则鲜嫩,二则露水本来是从地面蒸发上来的水,这对牲口来说是天然的养料。如果水草好,又吃到了带露水的草,牛羊在辰时到巳时之间即九十点的时候便已经吃饱,然后会躺着或站着休息倒嚼,等十点多便可以赶回圈里休息。到下午一点多再赶出去,日落之前再赶回圈中。
还有两个环节:一是要保持圈地面的干爽和清洁,经常打扫卫生,起出圈里的牛粪和羊粪。羊圈在每天晚上打扫完后都要均匀地铺一层干土,这样牛羊在夜间睡觉时就会很舒服。二是定期喂牛羊一定量的咸盐,俗语称“啖牛”或“啖羊”。另外,每天至少要饮一遍水,即将牛羊赶到河流或水池边去饱饱地喝一次水。这几个环节如果都做到了,牛羊的饲养就没有问题了。
孔子忽然发现,原来世间没有什么高尚低贱,只要付出努力便一定有回报。孔子觉得管理牛羊的事也不错,每天占用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因为还有专门放牧的人,他到现场不过是看一看,不用寸步不离地看着。
每天晚上,孔子都主动帮助牧羊人垫一垫羊圈,即用一种带梁的簸箕形状的工具,将羊圈外面定期准备的干土均匀地撒在地面上。虽然劳动量并不大,但牧羊人已经感恩戴德了,因为那并不是孔子的活儿。
秋高气爽,孔子每次从家出发时都要带着一卷书,主要是《诗》。到现场时,见牛羊满山,他的心中便涌起了幸福感。于是,他开始从头背诵《诗》,并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
一次,孔子看到牛羊从山坡上被赶下来时,忽然吟咏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孔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这首诗就是思妇思念在外面服劳役的丈夫,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
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孔子便展开书卷阅读、背诵、揣摩。后来,他要求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便是他自己的实践体会。因为只干好当前的事情,只能是一名好管理者而已,便不会有长足的进步。
有时,孔子看到满山的牛羊在幸福地吃草、嬉戏,心情大悦,就会情不自禁地吹奏起笛子来。“六艺”中专门有“乐”的课程,笙管笛箫属于吹奏乐。笛子是价格最贱的乐器,但吹奏好并不容易,如果笛子能够吹奏好,另外三种便不在话下。
一天,十点多的光景,上百头牛都吃饱了趴在草地上休息。许多红色的牛毛色有光泽,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红光,它们在休闲地张嘴咀嚼。还有其他毛色的牛,紫色的闪耀着紫光,真是赏心悦目。孔子开始热爱这个工作了,因为牛的幸福同样被人感受到了。于是,他将笛子拿起来,吹奏起《关雎》的乐曲。
悠扬的笛声在原野牧场上飞扬,牛羊似乎也在聆听,那情景令人心醉。这时,山下来了一辆马车,那是两匹马拉的轻便小车,一位身材高大的人下车后朝孔子走来。孔子边吹笛子边仔细观察此人,虽然没有穿官服,但那气度绝非一般。孔子立即停下吹奏,站起身来向前迎去,而且是小步快走。这是迎接客人的礼节。
很快,那人来到近前,并直接问孔子道:“你就是孔丘吗?”
“正是孔丘,您是?”
“我是季孙宿。我早就听说,你学识渊博,做事认真。最近,又听说你把牛羊管理得井井有条,膘肥体壮,那今年的祭祀和飨宴都会有高质量的牺牲和牛羊肉了。我特意来看看,果然是名不虚传。”
“大人过奖了!我尽心尽力而已,这是为人做事的本分。”
“说得好,说得好。不愧是大英雄叔梁纥的儿子,真是有出息的年轻人!”此人便是季孙氏的掌门人,鲁国的执政官,位列正卿,名字叫季孙宿,史称季武子。季武子在鲁国执政已经二十多年,不但在鲁国,就是在天下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因此,孔子当然知道季武子的大名和地位。
季武子边夸赞孔子边指着满山遍野的牛羊,尤其是看到那些毛色闪光锃亮的牛,高兴地说:“这么好的牛羊我多年未见了,你确实是难得的人才。”
孔子连连作揖,表示感谢。季武子接着说:“孔丘!你父亲是大英雄叔梁纥,那你的身份就应该是士。原本我准备等你加冠后再给你士的身份,但我现在改变主意了。今年,季孙家飨宴士人时请你来参加,我将在宴席上当众宣布你士的身份,这样你就可以进入朝廷或各大家族工作了。在我家飨宴士人时,你自己主动想着前来参加吧。到时候,我担心可能因为别的事情就忘记了。”
中国古代许多大事都是在宴会上办成的,故参加高规格的宴会是很重要的。当年,季武子有意要确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季悼子的地位时非常为难,因为还有比季悼子大的另外两个儿子,后来是臧武仲在季孙氏家宴上帮助季武子成功地确立了季悼子的地位。 因此,季武子知道季孙氏宴请场合的重要,孔子当然也知道。
孔子连连称谢,他真心感谢季武子的知遇之恩。人的一生,如果遇到几位贵人给予机会便是莫大的幸福,其实这便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