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突遭母丧

孔丘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学习着,思考着。从泮宫回来后,孔丘就在捡来的别人用过一部分或不规则的竹简上写写画画,用竹签子削成扁尖的竹笔蘸漆书写。因为每写一两笔就蘸一下,每一笔开头的地方都因为漆有浓度而变大,越往后面漆就逐渐淡而细,因此写出来的文字都是大头小尾,有点像蝌蚪,故称之为“蝌蚪文”。

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轻轻刮去,再重写。春秋时代的书写工具就是刀和笔,但笔并不是毛笔,而是竹签子削成扁尖的竹笔。因此,古代称法官为“刀笔吏”。后世说孔子修《春秋》时“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就是因为这种工具才如此说的。

孔丘明白一个道理,对一个字要从原理、结构、造型三个方面悟透,然后反复书写,直到非常熟练为止。中国文字的特点便是音、形、义的高度统一,字形和意义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依旧在使用的唯一的表意文字,也是中国文明五千年不断的主要原因。

孔丘去听一次课,便可以领悟一些学问,然后便是苦苦练习。这样,就“六书”来说,他比那些正式学生的水平都高出许多。“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是不假的,任何知识都要反复练习,逐渐将其变为一种技能,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如果到了这种火候,功夫便基本到家了。

孔丘孜孜不倦地学习,只有努力读书学习,才会照亮前行的道路。颜徵在辛辛苦苦地劳动,供养着这位有着光明前景的儿子,心情非常愉快。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不到两年,孔丘的进步就非常大了。

但好景不长,天意弄人,或许是上天也给孔丘设置了许多障碍吧!在孔丘十八岁那年的夏天,颜徵在患病了。孔丘独自侍奉母亲,到处求医,但依旧不见好转。孔丘日夜守候在病床前,但到了夏秋之交时颜徵在还是离开了。

孔丘见母亲的嘴微微张开,轻轻呼出最后一口气,便再也不吸气了。他轻轻地喊了几声“娘—娘—”,便泣不成声了。

孔丘突然感觉天塌地陷一般,脑子一片空白。从前,虽然没有父亲,但母亲为他撑起了一片天空,人生道路上有母亲为他指引,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以向母亲倾诉。如今,母亲这个唯一的亲人、自己精神的靠山也去世了,以后无论喜怒哀乐,无论遇到什么酸甜苦辣,连倾诉的人都没有了。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事情,又向谁请教呢?

原壤来了,左丘明来了,还有一些亲朋好友也来了,他们里里外外帮助这位不幸的少年料理母亲的丧事。

夜深人静,几位守夜的老人还在孔家轮流守着这位可敬又可怜的女人的灵柩。孔丘跪在母亲的灵柩前,忽然想明白了:母亲不能再管自己了,也不能给自己指引道路了,一切都要依靠自己了。悲伤是没有任何用途的,伤心也只能就是伤心,对于人生和以后的道路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我孔丘要让母亲放心,一切都要承担起来,好好活,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人,坦坦荡荡,兢兢业业,孜孜矻矻,努力努力再努力,勤奋勤奋再勤奋,只有活出个样子来才是对母亲的大孝,也才是对自己没有任何印象的父亲叔梁纥的大孝。学习,勤奋,向前,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未来,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让生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孔丘知道葬礼的程序和各种仪式,他依照葬礼的规格给母亲购买了一个厚四寸的棺材,椁的形制也是依据礼的要求。但有一件事难住了孔丘,母亲颜徵在死前遗嘱要求和丈夫叔梁纥合葬。不过,母亲只是告诉了父亲的坟墓在防山脚下的墓地中,并不知道具体是哪座坟墓。

这个难题真是太难了,聪明的孔丘也毫无办法。七天之后,他依旧打听不到父亲在防山墓地的准确位置和具体是哪座坟墓。万般无奈,孔丘只好将母亲的灵柩暂时寄放在曲阜城郊的五父之衢。

五父之衢是个公共场所,是供暂时不能够下葬的死者家属临时寄放灵柩的地方。古代丧葬有许多讲究,有的灵柩甚至放很长时间才能下葬,因此民间有“入土为安”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不能埋进坟墓的情况。

孔丘非常诚恳而恭敬地询问一切有可能知道父亲坟墓准确位置的人,每一次都是先鞠躬作揖再发问。但是,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而且距离曲阜城还有将近二十里的距离,故很长时间都没有打听到。

好像一切都有天意,正当孔丘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来人告诉他一个喜讯。这个人是在曲阜城里专门帮助办理婚丧嫁娶之事的一个挽夫,他来自陬邑鲁源村,实际就是孔丘三岁前生活过的故乡同村的人。

当挽夫知道孔丘的这个难题后,他专门回到老家去询问,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好像听母亲说起过这件事,而且他的母亲对孔丘母子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赞美。

等挽夫回家一问,得到的答复简直是天大的喜讯,而这绝对是孔丘意想不到的特大惊喜。原来,这位挽夫的母亲就是当年给颜徵在接生的人,她对颜徵在和小孔丘印象十分深刻,当时的情景就像烙印一样深深留在了记忆里。

如今,挽夫的母亲已近花甲之年,但身体特别好,对叔梁纥一家人都很敬重。当年,她参加了叔梁纥的葬礼,一直将其送到坟墓中,自然非常清楚叔梁纥墓地的具体位置了。她听儿子讲述了孔丘寻找父亲墓地的焦急心情,便告诉儿子说她可以领着孔丘准确地找到叔梁纥的坟墓,并说她就是把孔丘迎接到这个世界的人。

孔丘听到这个消息,惊喜而感叹,想不到给自己接生的恩人还如此关注着自己,而且还知道父亲坟墓的确切位置。对于父亲叔梁纥,孔丘没有丝毫的记忆。其实,人在三岁前几乎是没有任何记忆的,无论什么天才均如此。

孔丘只是听母亲讲述父亲在偪阳大战力举城闸的英雄事迹和在防地保护臧武仲杀透重围的壮举,也讲述过父亲的慈祥和对自己非同寻常的喜欢和爱护。如今,可以到父亲的坟前跪拜祭祀,也可以让母亲和父亲合葬了,这样儿子对父母双亲的心愿都可以尽到了。

孔丘立即买了一份束脩,即十条干肉捆成一小捆,准备去寻找父亲叔梁纥的坟墓。在那个时代,束脩是送人很恭敬但又不昂贵的礼物,是非常流行的礼品。孔丘带着束脩,跟着挽夫乘坐一辆两匹马拉的轻便小车很快来到了他的家。

孔丘一进屋,见到挽夫的母亲便立即跪拜叩头,先感谢她接生自己的大恩,再感谢她告诉自己父亲坟墓的大恩。挽夫的母亲是个极善良慈祥的老妇人,一看当年离开鲁源村时三岁的小孔丘如今出息成这样英俊的少年,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她一边擦拭眼泪,一边亲切地把孔丘拉起来搂在怀里,说:“孩子!苦命的孩子!这些年,你们娘俩可是怎么熬过来的?真是难为你们了。”

孔丘劝慰道:“老人家,不要伤心了,一切都过去了。我现在还好,以后会更好的。您放心!”

老妇人准备留孔丘吃饭,饭后再去墓地。孔丘心急如焚,坚持要马上就去。老妇人见状,理解孔丘的孝心,立即上车跟随孔丘和儿子来到防山下叔梁纥的墓地,并指着一个坟丘告诉他:“这就是你父亲陬邑大夫叔梁纥的坟墓。”

孔丘百感交集,立即跪拜叩头,流泪啜泣。叩头后,孔丘献上准备好的几样贡品,点上三炷香,并默默祷告:“爹爹!今天,不孝儿先给您叩头祭祀;三天后,孩儿就让娘和您并骨,完成您和娘‘死则同穴’的愿望。您放心,孩儿不会让您失望的。”

三天后,孔丘按照葬礼的要求将母亲颜徵在的灵柩安葬在了父亲叔梁纥的墓地里,圆好坟,坟高四尺。据史料记载:“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孔丘将祭品摆放好,面对父母安息的地方发下宏愿:“孩儿一定终身刻苦努力,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下求而上达。坚持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要做到无愧无悔,为苍生谋求幸福,为天下谋求太平,尽心尽力,死而后已。” S0D13nwn9zLS5ifBNE0R+uYFpfl+OpnIgnJxoW2V6Q0qvBT1u647b/f5CzwX6o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