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敌人那里夺取粮食

兵法原文

孙子曰: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

曹操曰:

钝,弊也;屈,尽也。

孙子曰: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曹操曰:

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其无也。

孙子曰: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曹操曰:

籍,犹赋也。言初赋民而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载粮,后遂因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以粮迎之也。

孙子曰: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曹操曰:

兵甲战具,取用于国中,粮食因敌也。

孙子曰: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

曹操曰:

军行已出界,近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

孙子曰:

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

曹操曰:

丘,十六井也。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则运粮尽力于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破费也。

孙子曰:

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曹操曰:

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也。

孙子曰: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𦮼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曹操曰:

六斛四斗为钟。𦮼,豆稭也;秆,禾藁也。石,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乃得一石。

原文翻译

孙子说:

战争的目标是取胜,战事拖得太久,兵器会变钝、士气就会低落,攻打城池就会将军队的力量耗尽。

曹操说:

钝,就是疲惫;屈,就是力气用尽。

孙子说:

用兵的时间太久就会把国家的资源消耗完。当兵器变钝、士气低落、实力和财力耗尽,各诸侯国就会趁你陷入困境而行动,即使有智谋之士也无法妥善地解决后续问题。所以,只听说在战争中虽然手段笨拙也要力求速胜,没有听说过为求得精巧而拖延战事的。

曹操说:

即便看起来笨拙,但凭借它能够迅速服胜。未睹,意思是没有见过。

孙子说:

战事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所以,那些不理解用兵危害的人,就不能理解正确的用兵方法。善于用兵的人,不需要再次征召士卒,不必3次向前线运送粮食。

曹操说:

籍,就是赋税。说的是第一次征兵就能取胜,不需要再次回国征兵。出发的时候运送一次粮食,以后就从敌人那里获得粮食,直到回师都不再迎接从国内运来的粮食。

孙子说:

他们从国内带来武器装备,粮食则靠敌人来解决,这样军队的后勤供应就充足了。

曹操说:

甲胄、武器等从国内补充,粮食则从敌人那里获得。

孙子说:

国家因为用兵而变得贫困,是因为长距离运输造成的,长距离运输导致百姓贫穷;离军队驻扎地近的地方物价高,物价高导致百姓财富耗尽。

曹操说:

军队行动出了国界,距军队驻扎地近的商人贪财,都把东西卖得很贵,百姓的财富就枯竭了。

孙子说:

财富耗尽就难以再承担沉重的赋役。力量枯竭、财富耗尽,国内百姓家家都会变穷,百姓获得的10份财富中7份会消耗掉。

曹操说:

丘,指的是16井的土地。(编者注:田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周礼·地官》:“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百姓财富耗尽而战事没有结束,那么百姓就会因在原野上运送粮食而将最后的力气用尽。“十去其七”,意思是过于消耗。

孙子说:

对国家的军费支出来说,由于战车损坏、战马疲劳伤病、甲胄和弓箭制作、戟盾和橹的补充以及运输车辆的花费,国家获得的10份收入中有6份被消耗掉了。

曹操说:

“丘牛”,说是的通过丘赋征来的耕牛;(编者注:丘赋指春秋时郑国推行的军赋制度,《左传·昭公四年》:“郑子产作丘赋。”杜预注:“丘,十六井,当出马一匹、牛三头。今子产别赋其田,如鲁之田赋。”)“大车”,就是车轴长的车辆。

孙子说:

所以,聪明的将领依靠敌人来获取粮食,从敌人那里获取的粮食,1钟相当于自己的20钟;从敌人那里获得的秸秆,1石相当于自己的20石。

曹操说:

1钟等于6斛4斗。𦮼,指的是豆秸;秆,指的是禾秆。1石,等于120斤。而过长距离的运输方法,耗费20石粮食才能得到1石。

经典战例

战役名称: 当阳之战

战役时间: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

交战对手: 刘备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夏秋之交,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9月,曹军前锋抵达新野,刘表在荆州北部的守将文聘率部投降。之后,曹操率大军逼近襄阳。

就在上个月,统治荆州长达近20年的一代豪杰刘表病逝,死时67岁。刘表死于背疽,现代医学称为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其外因是外感风热、火毒,湿热蕴结所引起,内因是七情郁结,脏腑蕴热而发。刘表得这个病,完全是愁的。刘表死时长子刘琦不在跟前,在刘表妻子蔡氏以及荆州主要将领蔡瑁、张允等人主持下,刘表的次子刘琮继位。刘琮虽然不愿意投降曹操,但手下的主要文武此时几乎全是投降派,他们轮番上阵,对刘琮进行威逼利诱,刘琮无奈,只得同意投降。曹操在襄阳城外见到了刘琮的使者,使者带着朝廷赐给刘表的符节,递上降书,曹操接受刘琮的投降。

此时刘备还在荆州,他与刘表严格说来不是上下级关系,类似于盟友,只是刘备势力较弱,仰仗于刘表。刘表让刘备驻扎在新野,后移驻于襄阳附近的樊城。刘琮做出投降决定时刘备还在樊城,但刘备得不到任何消息。曹军压境,刘备本可率部一走了之,但又怕打乱了刘琮的整个部署,所以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刘琮知道投降的事无法隐瞒,就派著名学者宋忠到刘备那里传达命令,说准备投降。刘备听了又惊又骇,对宋忠说:“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刘备越说越气,抽出刀来架在宋忠脖子上:“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不过,刘备的气话也只能说说,刘琮料定刘备会生气,所以派了个刘备不敢杀的人来传达命令。作为荆州本地最著名的学者,荆州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郑玄死后宋忠便是全国文化界公认的头号人物,这样的人刘备如果一怒之下杀了,那他整天挂在嘴上的仁义也就白喊了。刘备生气归生气,但很清楚此时还是逃命要紧,于是赶紧率众撤出樊城。路过襄阳时,有人劝刘备趁曹军未进襄阳之机进攻刘琮,一举将襄阳拿下,但刘备拒绝了。刘备召集大家商议对策,有人劝刘备劫持刘琮以及荆州官民南下江陵,依托那里的水军以及丰厚的军用物资再做打算,刘备同意。

刘备刚离开襄阳,曹军就到了。此时,襄阳以北大部分地方都被曹军占领,刘表父子任命的地方官员纷纷投降。本来,曹操可以在襄阳举办一个盛大的受降仪式,此次南征不战而屈人之兵,整个荆州已归自己所有,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了。不过,当曹操听说刘备南下,并且前往的是江陵时,曹操立即改变了主意,他没有在襄阳做任何停留,而是将主力留在襄阳附近,自己亲率一支骑兵劲旅沿着刘备行军的方向追击而去。

曹操率领的这支劲旅约有数千人,别看人数不多,却是当时最强悍的精锐,这就是虎豹骑。虎豹骑并不是小说、民间故事演绎出来的,《三国志》《魏略》等史书均有提及,它是曹军嫡系中的嫡系,精锐中的精锐,曹纯以及曹家的第二代精英曹真、曹休等在这支部队里都担任过军官,《三国志》曹纯传记载:“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曹操本人很喜欢亲自率领虎豹骑作战,之前,虎豹骑在南皮斩杀过袁绍的儿子袁谭,在白狼山斩杀了乌桓人的传奇首领蹋顿,曹操此次又亲率虎豹骑追击刘备,显示出曹操对刘备南下江陵一事的高度重视。

虎豹骑行军速度很快,此次追击战,史书记载其速度是“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在当时这是行军速度的极限。行军打仗,不能光走路,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吃饭、休息时间,一天能走8个小时已经相当不错了。将士们戴甲执械,还要还带上辎重,行军的时候还得保持队形,一个小时往往只能走四五里路,一天的行军距离不过三四十里。这是步兵,骑兵的速度快一倍,也就是七八十里。白起在华阳之战时曾率军8天走了800里,算是快的,那是秦代的里,合现在只有六七十里。

不过,超过正常的速度行军是一件危险的事,《孙子兵法》曾指出,带着全部辎重打仗肯定会影响行军速度,但轻装去争利,辎重又会丧失。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更不可取,强行军100里,三军的将领可能会被俘获,因为一部分健壮的士兵先到了战场,而大部分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能如期到达;强行军50里,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因为能先到达的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强行军30里,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部队没有辎重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也不能生存。所以,虎豹骑一日一夜行军300里是一个惊人的速度,对于大部队行军来说,这个速度在那个时代几乎很难超越。

所以,曹操此举也有点儿冒险。刘琮虽然要投降,但毕竟还没有完成交接,刘琮还待在襄阳,荆州仍然掌握在他的手中,尤其是襄阳以南的广大地区情况更为复杂。虎豹骑战斗力很强,但也不过数千人,孤军深入,一旦受到围攻,将处于绝地。这绝不是妄猜,还真有人看出来了。刘琮手下有个叫王威的人看到曹操轻军冒进,秘密建议说,曹操认为将军已经投降,刘备逃走,必然松懈无备,现在又轻行单进,如果以奇兵数千在险要处埋伏,定可将曹操擒获。那样一来将军可以威震天下,中原可传檄而定。王威认为这是难遇之机,切不可失去。

王威其人不详,但他的眼光很毒,如果刘琮放手干一把,曹操当年在淯水河畔被张绣打得溃不成军的一幕将重演,刘琮只要敢挑头,刘备、刘琦再加上江陵的水军以及正悄悄向荆州靠近的孙权,大伙一起动手,正好把曹操围在中央,结局很难预料。这种事刘备敢干,吕布敢干,孙策、孙权都敢干,可刘琮绝对不敢。一个生来就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典型的富二代,杀人都手颤,让他拿出赌命的劲头闹上一出,他不敢。

于是,曹操就能放手追击了,接下来就是人们十分熟悉的“激战长坂坡”。曹军以急行军的速度南下,终于在当阳县境内追上了刘备一行。当阳县即今湖北省当阳市,取名当阳指的是荆山之阳,荆山在其西北一带,向东南方向逐渐缓降为丘陵和平原,因而有许多面积很大的山坡,其中一个山坡名叫长坂坡。当年,长坂坡一带长着茂密的树木,其中以栎树为多,所以自古以来此地又被称为栎林长坂。这是一处险地,因为它的东面是汉水,西面是沮水和漳水,北面是山地,有著名的虎牙关,南面是长湖,被堵到这个地方,想逃跑相当吃力。不幸的是,刘备一行正是在这里被曹操亲自率领的虎豹骑追上的,一场激战就此展开。

结果毫无悬念,在虎豹骑面前对手永远别指望奇迹发生。这是刘备和曹操本人第三次在战场上直接交手,第一次是在徐州,第二次在延津,刘备都大败,这一回也不例外,而且情况更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与诸葛亮在赵云、张飞等人的拼死保护下暂时脱险,刘备为安全起见,不再去西南方向的江陵,而是“斜趋汉津”,也就是向东南方向行军,目标是汉水上的渡口。刘备由樊城南下时,将兵力一分为二,自己和关羽各率领一支,关羽率领的人马沿汉水南下,刘备改往“汉津”,就是要去与关羽会合。

曹操当然不愿意让刘、关二人会合,他可以率领虎豹骑继续追击,让刘备没有喘息之机。然而,曹操没有去追刘备,而是下令向江陵进军。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深秋,天气已慢慢转凉,曹操率虎豹骑赶到江陵,驻守这里的是刘表手下的将领蔡瑁和张允,他们都是“降曹派”,也接到了刘琮投降的命令,所以这里没有发生战斗。曹军的后续部队也源源不断地开来,江陵成了南下曹军的临时基地,曹操决定暂不回襄阳,在此休整。曹操下令仍由蔡瑁、张允统率水军,一来出于对荆州降将们的信任,让他们不要猜疑;二来曹操手下熟悉水军的将领还真不多。刘表的水军经营了多年,有大小船只数千艘,水军主力达3万人以上,如今全部纳入曹军的编制。想起年初在玄武池练习水军的艰辛,面对宽阔的大江和威武不凡的各式舰船,曹操一定会感慨万千。

更让曹操看中的是,江陵储备有大量军粮,这是刘表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江陵扼长江咽喉,过了江就是荆州七郡中的江南四郡,这里面积广大,今湖北省南部、整个湖南省以及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的一部分地区都包含在内,在北方地区长年战乱不断的形势下,这里基本处在和平状态,保证了赋税的征收,由这些地区征集来的粮食,大多被刘表储存在了江陵基地,以备战事所需。现在这些粮食被曹操所拥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曹操更有了底气。

兵法解析

曹操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发动的南下荆州之战,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取得当阳大捷,之后占领江陵;后一阶段,曹操由江陵率军沿长江东进,与孙刘联军交战于赤壁,曹军大败,之后曹操由赤壁撤退,回守江陵。

曹操在前一阶段为什么一定要取江陵?在后一阶段为什么要撤往江陵?显然,江陵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曹操冒险南下追击刘备,是因为曹操与刘备互为对手多年,深知刘备的发展潜力,所以务必将其斩草除根。可是,当曹操在长坂坡击溃刘备后又放过了眼前的刘备,则说明在曹操心中江陵比刘备更重要。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位于长江边上,春秋战国时是楚国的郢都。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在汉代,它曾长期作为荆州刺史部的治所,刘表把治所迁往襄阳后,江陵的政治地位才有所下降。江陵位于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刘表虽然把建设的重点放在了襄阳,但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对江陵苦心经营。刘表花了很大代价建成一支水军,论装备和人员并不亚于江东的水军,只是在作战经验上稍逊一筹,这支水军的基地也在江陵。尤其重要的是,刘备在江陵还建立了强大的后勤基地,储存了由江南各郡调集起来的粮食等物资,以备战时之需。

如果能抢占江陵,就可以获得充足的物资补给,同时拥有这支水军,所以刘备一开始就把下一步攻取目标定在了这里。刘备在荆州经营了七八年,手里也有一支水军,虽然无法和江东水军、江陵水军相提并论,但也有各式战船数百艘,刘备让关羽率领这支水军沿汉水南下,前往夏口与刘琦会合,自己去占领江陵。如果江陵得手,刘备就控制了从江陵到夏口上千里的长江防线,就可以以长江为依托和曹操周旋,甚至打退曹操的进攻也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江陵的重要性所在。所以,听说刘备向江陵方向去了,正在筹备襄阳城入城仪式的曹操吃了一惊,这才立即决定暂时不进襄阳城,迅速南下追击刘备,务必赶在刘备之前占领江陵。之后,在长坂坡双方发生激战,刘备失败后逃往与江陵相反方向的汉水,曹操当时手里只有数千人马,在刘备与江陵之间只得做出一个选择,大概在曹操看来,消灭刘备固然重要,但接收刘表经营多年的后勤基地江陵显得更重要,于是曹操放弃了对刘备的追击,向江陵进军。

曹操南征荆州,想必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自建安初年开始在北方推广屯田,曹操手里积蓄了大量粮食,为南征部队提供了基本的后勤保障。但是,后方的粮食运往前线,要经过长途运输,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不说,途中对粮食本身也有很大消耗。古人说“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原因就是运输成本太高了。古代交通条件不好,绝大部分运输靠畜力车和人力车,运输能力有限,加上路途遥远,一路上人吃马嚼,运到前线一斤粮食,途中可能消耗一二十斤粮食甚至更多。西汉时,卫青率七万人远征匈奴,负责后勤辎重运输的人员多达三十万,马匹达到四十万。清朝时年羹尧远征青海,二十多万军队所需的粮草,大部分要从江浙转运至陕西,再长途跋涉送往青海前线,运输粮草的民夫多达百万。

因此,后勤保障成为古代战争中最为掣肘的因素。如果能在前线直接获取粮食,那将是最理想的状况。《孙子兵法》提出“因粮于敌”的思想,认为在前线就地取粮,其效果和效率相当于从后方运粮的数倍、十多倍,按照曹操的计算,在“千里运粮”的情况下,“因粮于敌”所产生的效果应该是1∶20,也就是在前线就地取粮1斤,相当于从后方向前方运粮20斤。

曹操南下荆州,虽然取得了襄阳、樊城等要地,刘备的主力也被消灭大半,但曹操深知,在荆州的对手不仅是刘琮、刘备,还有后面的孙权,未来仍然有更大的仗要打,荆州仍然是主战场。仅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的形势来分析,曹军云集于荆州各地的人马将近20万,这么多的作战部队,每天的粮食消耗是巨大的,在远离北方的情况下,粮食只能主要依赖于就地获取,面对储存有大量粮食的江陵,曹操不得不将几乎唾手可得的刘备暂时放下。 XcW+zy1NieoV1o1CJLzb1ABw0D9cGQgg6cr0yVEIxK+vWvbt/3/+Fdn82IUujW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