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小利诱惑敌人上当

兵法原文

孙子曰: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曹操曰:

不能定计,则退而去也。

孙子曰: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曹操曰:

常法之外也。

孙子曰: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曹操曰:

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

孙子曰:

兵者,诡道也。

曹操曰:

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孙子曰: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

曹操曰:

敌治实,须备之也。

孙子曰:

强而避之。

曹操曰:

避其所长也。

孙子曰:

怒而挠之。

曹操曰:

待其衰懈也。

孙子曰:

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曹操曰:

以利劳之。以间离之。

原文翻译

孙子说:

如果按照我的计策办,用我带兵打仗,一定能胜利,那我就留下。如果不按我的计策办,虽然用我带兵打仗,也一定会失败,那我就离去。

曹操说:

不能决定计策,就应该辞去官职,离开那里。

孙子说:

计划周密而且被采纳了,就进一步制订一个“机动”的方案来作为作战计划的补充。

曹操说:

其外,是指正规作战方案之外。

孙子说:

这里所说的“机动方案”,就是依据有利条件来随机应变。又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何随机应变。

曹操说:

机动方案的制订要遵循随机应变的原则,重点是如何随机应变。

孙子说:

战争是一种靠迷惑敌人取胜的行为。

曹操说:

战争没有固定的格局,要以灵活多变、能迷惑敌人为原则。

孙子说:

因此,能打却显示出不能打的样子,想打却显示出不想打的样子,近击反而佯装准备远袭,远袭则佯装将要近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混乱,则应趁乱攻击;敌人兵力充实,就要注意防备。

曹操说:

敌军管理得无懈可击时,必须防备它。

孙子说:

敌人兵力强盛,一定要避其锋芒。

曹操说:

要避开敌人的长处。

孙子说:

敌人盛怒急于求战,应当故意挑逗它而不与他决战。

曹操说:

等敌人士气衰落、斗志松懈的时候再去决战。

孙子说:

敌人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敌人休整良好,就设法使它劳累;敌人内部亲密团结,就设法离间他。

曹操说:

用间谍让敌人产生分裂。

经典战例

战役名称: 延津之战

战役时间: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

交战对手: 文丑

在汉献帝建安五年(200)进行的官渡之战中,绪战阶段中有一场发生在延津的战斗,是由曹操亲自指挥的。战前,袁绍手下的将领颜良进攻白马,曹操派兵为白马解围,在战斗中关羽斩杀颜良,袁军大败。曹操虽然解了白马之围,但知道袁绍的大军随后还会杀向这里,曹操决定从白马撤军。

白马在黄河以南,袁绍的指挥部设在黄河北岸的黎阳。袁绍听到颜良阵亡的消息,感到既痛又怒,立即下令主力渡过黄河直扑白马,寻求与曹军主力的决战。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反对这么做,认为不应再考虑白马,而应先拿下白马以西的战略要地延津,凭借那里的渡口优势,将主力源源不断地运过黄河;之后巩固延津,使其作为一个战略支撑点,进可直取许县,退可从容撤回黄河以北。沮授的这项建议是正确的,面对实力并不弱的曹操,应该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而不要被对手所激怒。

然而袁绍没有接受沮授的建议,他一向轻视曹操,被曹操上来劈头一个“下马威”弄得很没面子,抱着“在哪里跌倒就一定要在哪里爬起来”的想法,袁绍执意进攻白马。沮授无奈,站在黄河边上叹息说:“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沮授以身体原因请辞,袁绍更生气了,马上批准,把沮授所部交由另一个谋士郭图来统率。对于袁绍的这种执着与任性,曹操是比较了解的,他们是多年的好朋友,曹操料定袁绍会命令主力来进攻白马。

曹操下令白马军民全部随军撤离,但向哪个方向撤退却颇费思量。白马属兖州刺史部东郡,沿黄河向东不远就是另一个军事要地濮阳,此时还在曹军手中,再往东就是曹操在兖州刺史部的中心城市鄄城,防守鄄城的是程昱,手下只有700人,鉴于这边的防守很薄弱,曹操不可能向东撤退。但也不能轻易撤往南边的官渡,那样就太被动了,于是曹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沿黄河向西撤,并且带上白马的所有辎重和百姓。

沿黄河向西就是沮授提到的延津,曹操向这里撤退,有点儿出乎袁绍的意料。袁绍此时应弃曹操于不顾,直接向南进攻,这里才是中心战场,但袁绍急于找到曹操本人再打一仗,以找回失去的面子,于是命令已渡过黄河的主力部队一部分由郭图率领攻占并驻守被曹操刚刚放弃的白马,一部分由文丑、刘备率领顺着曹军撤退的方向追击。

文丑、刘备率部追到延津以南,在这里遇到了曹操亲自率领的部队,此时袁军的兵力大约有6000人,而曹操“骑不满六百”,形势十分危险。《三国志》记载,看到袁军杀来,曹操反而不慌不忙,下令扎营。曹操让人登上高处侦察,不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说敌兵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曹操没有动,让继续侦察。过了一会儿,侦察兵又报告说骑兵更多了,步兵不计其数,曹操仍不着急,只是说了声“勿复白”,意思是知道了,不用再报告了。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曹操没有下令撤退,反而下达了一个更奇怪的命令,他让大家出营,解鞍下马,同时把从白马带来的辎重都摆在道路上。

随行的将领们认为敌人骑兵多,不如退到营寨里坚守,等待援军的到来,面对众人的疑问,曹操把目光移向谋士荀攸。荀攸会意,微微一笑说:“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荀攸认为可以用小利引诱敌人上当,但众将听完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鱼饵”在哪里,难道是散落在路上的那些辎重吗?不过,众人看到曹操、荀攸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就不再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敌兵快到跟前了,众将都说该上马了,曹操仍然不慌不忙,对众将说:“未也!”又过了一会儿,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他们看到路上的辎重,有一部分人开始忙着清理这些战利品。曹操对大家说:“可矣!”曹军全部上马,纵兵杀出,袁军没有防备,大败。此战中,袁绍另一个重要将领文丑被杀,没有战死的袁军士兵全部成为俘虏。颜良、文丑都是著名将领,短短几天内被曹军打败并杀死,这极大地鼓舞了曹军士气,《三国志》记载:“良、丑皆绍名将也,绍军大震。”

兵法解析

延津之战较好地体现了曹操“避其所长”“待其衰懈”以及“以利劳之”等战术思想,面对实力更强大的对手,硬拼不是正确的作战方法,应该分析敌我态势,找到敌人的漏洞,通过谋略让敌人的弱点充分暴露,以弥补我方不足,之后再“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取得最终胜利。

在延津之战中,曹操仅以区区600人能一举打败6000人,并斩敌方主将于阵前,的确令人惊叹。仅就《三国志》记载看,此战的关键是曹操以辎重为诱饵先使敌军大乱,然后再趁乱出击取胜。不过,这里面仍然存在不小的疑问,因为即便使用了计谋,但它改变不了敌我兵力悬殊的基本面,即使敌兵开始有些慌乱,但对一支训练有素的劲旅而言,临阵应变是基本能力,他们很快便可以组织起有效反击,到那时兵力的多少才是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袁军是追击而来,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也许6000人并不是它的全部,曹军的600人退到营寨里打败敌人的几次进攻尚可理解,将敌兵全歼,并将没有打死的敌兵全部俘虏就不可思议了。辎重虽然是“鱼饵”,但“鱼”的块头实在太大而“鱼竿”太小,“鱼”即便咬上了“饵”,也未必能把它钓起来。

那么,曹操在这场延津之战中取胜的关键在哪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局限于史书的有限记载,还要分析一下当时的战场总体态势,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曹操为什么非要向延津撤退?二是为什么曹操身边只有600人?三是曹操从白马仓促撤退,为什么还要带上刚刚缴获的辎重?如果把这些问题联系在一起考虑,似乎可以看出曹操撤向延津并非临时决定的权宜之计,而是事先精心构思的一个计划。曹操向延津撤退的路上应该有时间进行兵力部署,调集周围的部队向预设战场机动,随着附近曹军的纷纷赶到,当曹军趁袁军抢夺辎重突然发起进攻时所投入的兵力已经不是那600人了,而要多得多,如果短时间内能全歼袁军,人数至少要与袁军相当。

“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曹操在延津之战中取胜,依靠的是通过智谋将敌人调动起来。当然曹操此计也有很大风险,那就是袁绍变得聪明起来,他不向西边的延津追击,而直接进军南边的官渡。但曹操对袁绍太了解了,他们自青年时代便相识、相惜,如今又在战场上相见,曹操知道袁绍首战挫败后急于报复的心理,所以他本人只带600人当诱饵,把袁军主力吸引到延津一带,然后集中兵力迅速将其歼灭。

在官渡之战中,如果双方一上来就正面对峙,展开实力比拼,曹操无疑不占优势,但曹操把交战的地点顺利地引向了对自己有利的延津,而充当诱饵的不仅是那些刻意带着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辎重,还有曹操本人。对袁绍来说,如果大决战刚开始就能把曹操打死或活捉,无疑充满了极大诱惑,所以袁绍不顾反对执意向延津进兵,从而一头钻进了曹操预设的伏击圈。 ebQ9WlqCot50q09Hu2jXvsDvve27W7VNxRR5gIWsvx30cyq4f++YgUQRGwrgsl6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