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为四卷本 《近代文学批评史》的第一卷,作者以始终如一的观点撰写全书。本人以为,批评史不应当成为一项纯粹古籍研究性质的课题,而应当阐明和解释我们目前的文学状况。反过来说,也只有借鉴一种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才能为人理解。十八世纪中叶是意义深远的一个探讨起点,因为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确立的新古典主义学说体系此时开始解体。叙述一五〇〇年至一七五〇年期间这个体系内部的各种变化,在我看来,似乎主要是一项古籍研究的任务,和当今之世的各种问题并无关联。但是十八世纪后期纷纷出现并且互相争鸣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便在今日也还有其意义如自然主义、艺术是情感的表达和交流的观点、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诗学观点等等。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似乎是我们叙述内容的自然分水岭: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已成强弩之末,歌德和黑格尔、柯尔律治、哈兹里特以及莱奥帕尔迪相继谢世,现实主义的新信条开始出现。第二卷的论述至此结束。其余两卷目前处于积极准备阶段,内容将一直叙述到我们的时代。

“批评”这一术语,我将广泛地用于解释以下几个方面:批评不仅是关于个别作品和作者的评价,“裁决性”批评,实用批评,文学趣味的迹象,而且主要是指迄今为止有关文学的原理和理论,文学的本质、创作、功能、影响,文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关系,文学的种类、手段、技巧,文学的起源和历史这些方面的思想。一方面是纯美学——“高头讲章的美学”,即探究美的本质以及一般艺术的思辨——另一方面是单纯印象主义趣味的言论,即不能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的见解,我将尽可能在两者之间采用折衷的办法。我将多少涉猎到抽象美学和具体趣味的历史,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文学批评的历史,显然不可能和它们完全分家。不过我们仅打算极其简略地讨论康德一类专治哲学的美学家;即便是杰出的作家,倘若在各自的文学笃好和趣味方面,他们并未提供某种理论框架,我们也只是浮光掠影略谈一下。

前两卷的考察范围仅为四个国家:英国(与苏格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虽然各章的结尾部分扼要地论及其他国家的批评发展。第三、四卷将增加西班牙、俄国和美国;在我们目前讨论的这段时期内,西班牙批评好像还未能自辟蹊径,俄国批评刚刚初露端倪,新生的美国批评依然附和英国。

现有的唯一全面讨论我们题目的著作,是圣茨伯里 的《欧洲批评和文学趣味的历史》(三卷本,1900—1904)。这部著作的广度令人佩服,而且作者的阐述和文风笔调明快,故仍为可读之作;不过此书毕竟是五十年前印象主义和艺术至上论盛极一时的年代里撰写的著作,所以在我看来,似乎不仅已经过时,而且由于作者自称对于理论和美学方面的问题缺乏兴趣,其价值也大为降低。

为了保持本书行文一致和流畅易读,所有引文均用英语,但在注释部分提供了全部外语原文,以便读者查检词汇和参合原文语气。绝大多数译文都出自本人,但在少数情况下,我也灵活采用了较老的译文。文字拼写一律改用现代拼法,因为在一部专论思想的著作中,保留当时的印刷习惯似无必要。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德国经典著作,现代均有再版,继续沿用原来的拼法几乎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与本书的旨趣也并无关系。大量的注释编码不会使读者感到不便,仅有极少数内容不止牵涉到资料来源问题的注释才置于页码下端。文献的列举有所取舍,并予以说明,这样,正文避免提到的解释方面的争议点,就可以有所涉及。

在第一、五、六这三章中,我能够引用一些本人在较早的《英国文学史的产生》(1941)一书中的有关内容,这要感谢北卡罗来纳大学出版社,承蒙该社慨允我一字不易地援引一些段落。

我谨向给予我一笔研究经费,使我能够利用一年时间潜心著述并作短期欧洲之行的古根海姆基金会,向慷慨地从流动研究基金中拨出款项、给本书的准备工作带来诸多方便的耶鲁大学教务长埃德加·斯·弗尼斯,向克莱恩斯·布鲁克斯、道格拉斯·奈特、奥斯丁·沃伦及罗伯特·佩恩·沃伦这几位审阅部分章节的朋友和同事,深致谢忱!小洛里·纳尔逊和小威廉·克·威姆沙特这两位朋友共同通读全稿,并提出不少改进的宝贵建议;大卫·霍恩协助阅毕校样;艾迪生·沃·瓦德夫妇协助编制索引,也一并致谢!

雷·韦
耶鲁大学
纽黑文
一九五四年圣诞节 kGG+A3/wtI6kbtMW/9GKiELXSYp5/dFSt5OiveNygOHSv0L3l7D15w2FxQpaT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