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逆流而上的后醍醐天皇

天皇在普通人眼中应是文质彬彬、君子动嘴不动手的形象,但历史上的天皇有时也要战争一下。

天皇在普通人眼中应是文质彬彬、君子动嘴不动手的形象,但历史上的天皇有时也要战争一下,但在武士横冲直撞的时代,还要动些脑子才行。后醍醐天皇在历史上属于皇族中的另类,在武人掌握政权成为社会共识之后,其恢复皇权行动在当时也被看作“谋反”,由此导致数百年的皇位正统之争,甚至在战后初期出现了争夺皇位的平民人物。

镰仓幕府武家政权成立后,以天皇为中心的公家政权不甘心大权旁落,后鸟羽上皇曾在1221年发动讨幕的“承久之乱”,结果兵败被流放荒岛。朝廷仍然是上皇主持院政,但幕府决定皇位的继承以及主持院政的上皇。围绕皇位及皇室所属庄园的继承,皇室逐渐分为持明院系及大觉寺系两派。1317年,在幕府的劝告下,两派协商决定轮流出任天皇,幕府也表示不再干预皇位的继承。1318年,大觉寺系的后醍醐天皇即位,正值31岁大好时光,身体健壮,据《本朝皇胤绍运录》记载,其共有17个皇子和15个皇女。人多势众,欲望自然就大,而且深受大陆宋朝朱子学“大义名份”的影响,十分渴望恢复天皇直接统治天下的大好局面。因此,上台之初便立即停止其父后宇多上皇的院政,亲自掌权,录用政治人才,并利用幕府权威下降、“恶党”(强盗)盛行之际秘密进行武力倒幕活动。

实际上,作为“万世一系”的家族,10世纪以后绝大多数天皇的名字均为两个字,其中必有一个“仁字”,但从后鸟羽天皇到后龟山天皇之间的八代天皇却没有这个字,其中包括后鸟羽天皇及其子孙顺德天皇与仲恭天皇、后宇多天皇的两个儿子后醍醐天皇与后二条天皇、南朝的另外三位天皇。例如,后鸟羽上皇的名字为“尊成”、后醍醐天皇的名字为“尊治”等。后鸟羽天皇是沉海自杀的安德天皇同父异母之弟,作为安德天皇的外祖父,平清盛没有打算立尊成为天皇,所以没有给他起带“仁”的名字。崇拜后鸟羽天皇的后宇多天皇也没有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起带“仁”的名字,期望他们能够像后鸟羽天皇那样具有推翻幕府的信念和行动。

为达到推翻幕府的目的,后醍醐天皇无所不用其极,首先解散传统的合议体制,采取恐怖的专制制度,而且重用异端佛教人物,即律宗立川流的文观和尚。该宗派信奉“男女交合淫欲极端便成佛”,其举行的“无礼讲”经常是男女裸体饮酒欢乐,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祈祷佛力降伏幕府。文观和尚曾因此被幕府流放到硫磺岛,幕府倒台后回到京都,并成为后醍醐天皇身边的重要谋士。实际上,后醍醐天皇更多的是利用“无礼讲”这种秘密结社的形式进行倒幕活动,但幕府很快嗅到其中的怪味道,将天皇的两位宠臣逮捕,并流放到佐渡岛,史称“正中之变”,时为1324年。

后醍醐天皇却毫不灰心,再接再厉,再加上数次立自己儿子为皇太子的计划均被幕府拒绝,更是怀恨在心。反正儿子多用起来方便,先是派护良亲王、宗良亲王到延历寺发动僧兵反对幕府,计划再次泄密,天皇被迫逃出京都。恍惚之间梦见大树下有面南的空椅,自己圆梦为“楠木”,并得知附近有一“恶党”首领楠木正成。晋见天皇后,楠木保驾心切,遂以游击战的方式对幕府开战。但幕府很快抓到后醍醐天皇,这一次毫不客气地将其流放到隐歧岛,数名近臣被斩首,持明院系的光严天皇即位,史称“元弘之变”,时为1331年。

尽管如此,各地武士的反幕府运动开始高涨。护良亲王在近畿山区招募武士,播磨(今兵库县)豪强赤松元心起兵响应。在荒岛上闲呆了近一年的后醍醐天皇寻求机会逃到伯耆(今岛根县),并集结了许多武士,镰仓幕府在1333年派大将足利高氏前往镇压。足利家族祖上是源义家,曾留下遗书预言家族七代之后将获得天下,但到七代孙家时时改姓足利,也许因此缘故未能完成宿愿,愤而自杀,只好将这一重要任务嘱托给其后第三代。三代恰值足利高氏,因而借口父丧期间幕府命令自己出征而反戈一击,转而支持后醍醐天皇。结果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回到京都,废光严天皇,重登皇位,改元“建武”,实施新政。

新政不到三年便告失败,其原因是权力过于集中,听信后宫谗言,赏赐严重不均。重要的政务完全由天皇本人决定,并亲自签发每份土地所有权证书,难以做到客观公正,有些费力不讨好;流放海岛时有一宠妃阿野廉子相伴,且生几个皇子,因而“内奏”的功效也过于强大。不仅宫卿贵族获得较高奖赏,即使内宫的伙头军、清扫妇、宫廷艺人、端茶倒水者也人人有份,结果引起武士的强烈不满;更为甚者,廉子为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成为皇太子,在枕边拼命诋毁功劳最大的护良亲王。本来护良亲王已察觉到足利尊氏(因倒幕有功后醍醐天皇将自己名字中的“尊”字赐予足利高氏)的野心,主动就任征夷大将军的职位。但在兼子和尊氏的联合攻击下被流放镰仓,羊入虎口,为尊氏之弟直义所杀。

另外,后醍醐天皇还计划大兴土木,修建内宫,并准备发行纸币。铜钱与纸币并用的想法显然受到大陆南宋王朝的影响,尽管其设想未能如愿,但历史上也只有后醍醐天皇提出过这样的计划。

尊氏担任征夷大将军的要求遭到后醍醐天皇的拒绝,双方最终翻脸,经过几次较量,尊氏占领京都。尊氏废黜后醍醐天皇,另立持明院系的光明天皇即位,1338年正式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此之前的1336年,被废黜的后醍醐天皇男扮女装逃出京都,在南部吉野山组成另外一个朝廷,并声称自己拥有真正的三件神器,因而是皇室正统,从而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最初两年南北朝尚有战事,但支持南朝的北畠显家、新田义贞等相继战死,1339年52岁的后醍醐天皇去世后,南朝失去与北朝对抗的实力。但因足利兄弟争权夺利,南朝又坚持了数十年。1392年,在幕府的呼吁下,南朝后龟山天皇回到京都,将象征天皇权威的三件神器交给北朝的后小松天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对立基本结束。但幕府并没有履行两派皇室轮流出任天皇的约定,而是以不断迫使南朝皇族成员出家为僧的方式使其不能继承皇位,结果引起南朝皇族的怨恨和反抗,成为室町时代社会始终难以稳定的一个因素。

日本历史上天皇带“后”字的谥号较多,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父子关系,例如一条天皇与后一条天皇,二是居住同一地方,三是工作类似或志向相同。后醍醐天皇属于第三种类型,希望自己像10世纪末的醍醐天皇那样亲掌大权,没有摄政、关白。时过境迁,武人专政,明知恢复皇权不可为而为之,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但打破死后追赠谥号的惯例,生前亲自决定为“后醍醐”。

尽管后醍醐天皇没有达到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但其历史影响深远,其中之一便是正统之争。最初提出南朝正统论的是江户时代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编著《大日本史》,其理论根据是便是拥有三件神器。同时代著名学者赖山阳的《日本外史》也持相同观点,结果对明治维新的志士们影响很大。但由于明治天皇属北朝系统,因而近代初期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主张两朝并立论。

1911年,受审的“大逆事件”主犯幸德秋水在法庭上辩护说当今天皇是窃取神器的篡位者子孙,因而刺杀明治天皇无罪,引起轩然大波。狼狈不堪的政府只好动员天皇出面裁决南朝为正统,北朝历代天皇不列入皇位系谱,仅享受皇室待遇。同时,判定足利尊氏为乱臣贼子,楠木正成为忠君模范。主张南北朝并立并编写《普通日本历史》官方教科书的喜田贞吉博士被解除京都帝国大学教授职位,桂太郎内阁也因此总辞职,舆论讽刺为“死正成打倒活首相”。

受其影响,1945年战争结束后,昭和天皇宣布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结果引出许多皇位竞争者,主张自己是神,并作为南朝天皇的后代,有充分的理由继承皇位。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名古屋杂货店店主熊泽宽道,占领军也推波助澜,媒体大肆炒作,追随者众多。最终闹上法庭,结果不了了之,裕仁继续稳坐钓鱼台。

天皇终究是象征,有一个摆在那里即可。 n36kjEWwiXbNAUjnixIqJ0Kz7dR6+c84C9GfCHSKtMEqzoHsBlhtdiSzGIVqhr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