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前,为了讨口好吃的,专门去了一家特别的川菜馆子——“天下盐”,老板叫二毛。

本打算去过把口瘾,吃点麻辣,没想到坐下来聊天,老板二毛却大谈起酸和醋来,这让我始料不及。一开始,是我向他请教做川菜的诀窍,他说:“你们都知道辣和麻,却忽视了川菜的一样重要调味品——醋,比如宫保鸡丁等菜品,全都是靠醋来调味的。”我特别好奇,就继续请教,才知道了一些和醋有关的故事与知识。

就像中国很多其他的事一样,只要提起来,一定要说“古已有之”。醋也不例外。关于醋的起源,一说是在西周,一说是在春秋。最初,自然的雨水落在马槽里,一些物质发酵,最后出来一种味道。人们开始有了“酸酸的”这样一个味觉的感受,之后又逐渐地把承载这个味道的东西作为一种调味品,于是有了醋。

不论是西周,还是春秋,这都是两千年前的事了。两千年前,古人的舌头上开始有了酸的感觉,“甜、酸、苦、辣、咸”五味中,酸也算是一种比较早就有的味觉。

当然,人们不可能永远喝马槽子里自然生成的酸味液体。《齐民要术》等一些典籍里,总结了汉代人做醋的方法。“醋”这个字的写法,其实就和它的制作工艺有关,做醋得二十一日,“醋”这个字的右半部分,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醋在整个饮食中的地位非常清楚,绝大部分时候,醋是一个配角,不管什么样的菜,只要放点醋,它就能调味。做鱼,放点醋可以去腥;炒土豆丝,炒豆芽,最后都要来一小勺醋。它不是主味,它是调味,调别人的味。什么叫调味呢?没它不行,有它更好。而且它的存在使主要的角色变得丰富,变得高大,甚至完美起来。比如调甜,糖和醋在一起,我们称为糖醋。没有醋的话太甜;有了醋,这个甜就变得曼妙起来,甚至让人感觉这个味道中的糖,和传统的糖、一般的糖居然不一样了,身价提起来了。

人在社会中也是这样。我们年轻的时候,在组织、单位、企业,在社会里的存在,也只是一个“调味品”。我们调了什么味呢?我们初出茅庐,难免有许多青涩的地方,我们会犯错误,会做傻事,会冲动,但正是这些,也许在某些意义上正是创新的一种动力。而且我们的酸涩,也正映衬了成熟者的周正、稳妥。年轻的我们正如醋,没有我们这坛醋,衬不出别人的甜。

各种配角里头,醋是最重要的。当然了,在一个组织当中要演好配角很不容易,要是你没演好,演砸了,你就不是“醋”,而是“咸”、是“辣”,也可能是“腥”甚至是“臭”了。行走在社会中,我们得去演好配角。有的时候,我们得做好那个二把手、三把手、群众的角色,然后反衬出主角,反衬出红花,反衬出美女,反衬出明星。我们看电视剧,配角其实就是个“醋”的角色,没有它不行,有了它主角才更牛。

有些人,比如一些大学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为了功名强出头,不愿意经历一段时间来做“醋”的角色,上来就想甜、想咸、想辣,就要自己做主角,这个时候往往会和社会原有的秩序发生冲突,然后受到打压和排挤。

回想起来,这顿饭吃完,我可是长了学问了。人生何处不吃醋?人生何时不吃醋?吃醋乃人生第一大学问。你想要做好大哥,做好领导,先要学会做“醋”,先要学会做配角,先要去衬托别人,先要去抬举别人,先要去赞美别人,先要去举荐别人,先要去支持别人,先要去让别人成功,然后自己这罐“醋”才算尽到了责任,才算演好了配角。

说到醋,我想起“打破了醋罐子”。“吃醋”这事儿是说男女关系的。书上说,这个典故来自房玄龄的故事。唐太宗想笼络大臣,要为宰相房玄龄纳妾,遭到房玄龄夫人的反对。唐太宗赐下一杯“毒酒”,让房夫人在喝“毒酒”和纳小妾两件事里二选其一。房夫人宁死不低头,端起“毒酒”一饮而尽。房夫人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不是毒酒,而是浓醋。

唐太宗用赐一杯醋的方式,褒奖或者说调侃了房夫人的委屈、不满,有点着急又蹬鼻子上脸的心理状态和急劲儿。这件事后来在民间不断地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男女关系当中的一个特定用语,叫“吃醋”。

但凡自己的心爱之人可能要被别人撬走,或者是别人对自己的心爱之物表示出羡慕并企图占有时所表达出的一种不满,心头酸酸的,但又不是很强烈的要死要活的情绪或者行为,就是吃醋。

从这个角度来看,吃醋的过程,有三个要素很重要。

第一,要发生吃醋这件事,最初的两个当事人一定有一种共同的利益关系、情感关系,或者是虚幻的共同体关系。比如说夫妻,就是特别直接的利益、情感共同体关系。有些时候并不只是夫妻,这种关系会放大到你喜欢的一个东西,或者移情到一个物件上,比方说宠物。总之,你的情感投射到某个人、某个动物,甚至物体上面,产生了一种泛化的联结和精神、情感层面上的虚幻的共同体的感觉。这是吃醋的前提。

第二,当你建立起这样一个共同体的感觉后,哪怕是虚幻的共同体,有另外一个人插入,他也表示出强烈的喜欢,并且企图从你身边把你喜欢的人或者那件事情、那个动物拿走时,你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然后不高兴、难受,甚至别扭、恶心、生气、不满……你产生这样一种情绪和表达冲动,这个时候,就是醋劲儿来了。

第三,你得表达出来。你光内心有醋劲儿还不够,既然叫“醋劲儿”,这个“劲儿”就得表达,比如说摔盆子摔碗,或者猛地一下把门关上,给别人眼色看,或者突然之间丢出一句不轻不重的话,甩个脸子。表达的目的就是让闯进来的这个人看到、感觉到你的不满和反感,然后退却。

不光是人类,动物之间也会表达出醋意。比如,一只母猫在给小猫喂奶,这时候来了另外一个动物,试图把猫妈妈拉走,这时候大猫小猫的联结关系会被破坏掉,于是小猫产生醋意,叫两声,或者拿只小爪子挠一挠。

“围观”这个过程,我们都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其乐融融的夫妻、朋友,或者你跟宠物、跟一个物件的关系处在非常美好、平静、祥和状态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第三者插进来,要破坏这样一种结构,破坏这样一个情感,甚至要把你爱的人、你喜欢的东西挪走,把你们的关系撕破。这个时候,你当然会表达出一些小小的不满和些许的难受,并在言语上表达小小的抗议,或者在行为上表达出一种反对,这个过程就是吃醋。

吃了一顿饭,我把“吃醋”这件事也给弄明白了。

我发现,吃醋这个事本身还有点小美好,比如刚才描绘的这些小场景、这些表达,都挺好。

但在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不是这么简单。不少人在表达吃醋的时候,并不是止于言语或者摔个门、瞪个眼,而是会把不满的表达进行升级。升级以后叫什么呢?比吃醋更高一层的叫忌妒。

所谓忌妒,就是说,你要的东西别人总是要拿走,你要表达不满,不仅在言语上,而且直接采取行动,可能出一些阴招损招,破坏对方的行动。这个破坏,甚至包括挖坑、造谣,或者找人抽他俩耳光,把他的车给砸了……总之,忌妒是吃醋在坏的方向的一个高级形态。吃醋是浅浅的表达,而忌妒,是一个东西大家都想要,而你觉得应该属于你,却被对方占有了,然后你用强烈的手段进行回应,特别是用低级趣味的、阴暗的手段去造谣、诋毁,甚至是在身体上进行伤害,以及在财物上予以打击。在表达方式上,忌妒与吃醋非常不同。

如果你有了忌妒的情绪却不管控,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比如说致残、致伤对方,甚至剥夺对方的生命,摧毁对方的事业和他喜欢的东西,乃至把大家都争夺的这个东西也彻底毁掉。这种表达方式,就超出了忌妒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仇恨的表达,变成了“有你无我”,甚至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显然,失控的醋意可能变成忌妒,而失控的忌妒,也可能变成仇恨甚至暴力,这是特别危险的一件事情。人类社会中,任何时候都有吃醋的可能,因为总会有值得吃醋的地方,但是要加以管控,避免它朝着仇恨与暴力去癌变。

吃醋会不会有良性的结果?也有可能,吃醋有时候会转化为一种良性竞争。比如说这个是好东西,你想要我也想要,那怎么办?我要更努力,做得比你好,我通过做得更好来留住原来想要的东西。

我有个朋友就很有意思。他离婚以后,新太太打听到他前妻做面条做得非常好,而且即使离婚了,逢年过节仍然到婆婆那儿去做饭,婆婆非常喜欢。一次,新太太到婆婆家,婆婆尝到她做的面条,就说,你做的不如谁谁做的好,也就是说她的手艺赶不上前任。她有点郁闷,当然也有点醋意,回来就跟老公聊天,言语中打听前妻做面条的诀窍,然后不断地练习。终于有一天,她到婆婆那儿做了一碗面,婆婆突然间觉得这面条很好,比谁做的都不差,连说了几个“比她好”,这下她就释然了。从此,婆婆喜欢上她做的面了,前妻也就不再去那儿了。这是一个良性的竞争关系,让这个朋友的现任跟婆婆建立了一个新的联结,婆婆也就接受了这个新的儿媳妇。现在,这一家人过得很幸福。当然,这碰巧是一个婆媳的故事,主角换成翁婿也是一样。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可能会对同一个事物有共同的追求,但是在共同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是把醋意转化为忌妒,转化为仇恨,还是把醋意转化为一个小小的良性竞争,从而保护大家都想要的东西和情感氛围,让这个东西不仅得到维持,还能够朝好的方向有所发展?这种选择,需要人生智慧。

说到这儿,醋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醋意无所不在,但是控制醋味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能任由内心的醋瓶子倒了以后无限地恶意蔓延,导致破坏和毁灭,甚至引起更大范围的骚动。我们应当做一个开开心心的人,保有一点浪漫的醋意、一点温馨的醋感,让我们的生活滋味多一点,状态轻松一点。

这是一本讲商业人物、商业掌故、商业中的人生体会的书。这样一本书,为什么会起名为《吃醋的人生》呢?其实,就像上面讲的醋的起源、醋的作用和“吃醋”这样一种感觉,我觉得,用醋和这本书的内容作一个对照,非常有意思。

这本书讲的东西,无论是商帮故事、野史杂谈,还是一些跟生意有关的人生体验,这些内容,相较于正规的MBA教材,或者“认真”的商业史、高大上的传记,确实像醋一样,只不过是个“调味”的,是个配角,是可以用来“反衬”这些“主菜”的高大上的。

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内容,是首先观察商业上面和生意当中不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些细微的点,然后通过商业故事把一些奇葩的商业事件呈现出来。当我们吃惯了主菜、大菜的时候,在直接感受甜咸辛辣这些味道的时候,稍微来一点醋,调调味。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比较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商业人生的快乐。这就是我起这个书名的想法。

当然了,起这样一个书名,还有一个思考的角度。正所谓“人生何时不吃醋,人生何处不吃醋”。吃醋,无非是当你对一些事物很有兴趣,想占有它,想跟它产生一种联结,但是别人也要拿走它时产生的情绪。你在表达情绪、采取行动之前,手里握着两个选择:要么通过良性竞争,把它守住,把它拿回来;要么表达不满,要求别人退却,甚至采取一些更激烈的手段,纵容忌妒、燃起仇恨、进行破坏,把别人赶走,把既有的和谐关系毁掉。

另外,我在讲这些商业上的“调味品”时,其实怀有一种心态,那就是对于那些端着的、一贯很正确的商业正史,对于那些MBA使用的一本正经的教材,其实也有某种“吃醋”的心理,也处于一种“吃醋”的状态,所以,我要把这个“醋味”表达出来。

而在这个表达醋味的过程中,我想让大家体会到,商业还有另外一些值得咀嚼和回味的不太一样的内容。所以,在这本书里,我希望让大家不仅能感觉到商业的精彩和智慧之所在,还能体会到一些淡淡的愉悦。也因为这个原因,我想把“吃醋”这个名字送给这本书。

我想,用书中所呈现的这样一种醋的感觉、醋的状态和“吃醋”的心情,来看那些端正的、高大上的商业故事,来对照过去我们不注意的一些商业定律、法则和规范,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定会相映成趣。

这本书的成书过程,花了一些时间。起初,我是像聊天一样地讲述,我讲完了以后,又整理出文字。但是这些文字还比较粗糙,有很多口语化的语句。为了让读者更好读,也为了让每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更清晰,我们请了一个朋友——寇建东先生帮忙,把这些口语化的文字收拾收拾,变得更规整、更细致了。所以,非常感谢寇建东先生,他也是本书共同的创作者。

是为序。 tuv3wpn2rjuxHdMBROdcxMRolbrLIQb5to7Y5tBVrCQ0h+WDG+g2ahnha+JJm/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