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权力与领导力

人们对领导力有太多的误解。领导者有权力,但有权力不一定就有领导力。人们喜欢权力甚过领导力。我们在课堂上,让大家做选择,喜欢要权力还是领导力,有领导调侃回答说:我们喜欢硬权力,那些伟大的领导力理论,还是给老师留着好。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意味着在一定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权力展现出的是一种对他人和团队的控制的力量,以及对资源的支配。从影响力的角度看,权力是可以影响人的,在这种意义上,权力是影响力的一部分。但是权力并不总是有效,有权力并不一定有领导力,因为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至于他人心里是否真的愿意,是否真的服从,则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身居高位,看似有很大的权力,却没有多少影响力,我们把这样的人叫作傀儡;有的人没有什么权力,但是他的影响力很大,比如,思想意见领袖。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中有一段台词,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在您的神气之间,有一种什么力量,使我愿意叫您做我的主人。”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权力是一剂猛药,效力很高,却容易让人上瘾。意大利的古典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指出:被畏惧远比被热爱好得多,也就是说更为有效。这是马基雅维利的权力观,一种统治阶级的权力思想。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就像弹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大,反抗越强。但是,权力同时也是领导者的一种资源,权力可以影响决策,权力可以控制过程,权力可以影响结果,权力甚至可以操纵思想。权力可以是有害的,权力也可以是一个中性的工具。优秀的领导者要注意权力的双面属性,学会正确地运用权力。

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弗伦奇和伯特伦·瑞文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关于权力的五种来源,分别是法定性权力(legitimate power)、强制性权力(coercive power)、奖惩性权力(reward power)、专家权力(expert power)和参照性权力(referent power)。我把这个模型稍做一点修改,把强制性权力与法定性权力合并在一起,增加一项个人魅力,形成一个新的权力的五种来源,请见图3-2:

图3-2 新权力来源模型

法定性权力

法定性权力来源于组织中的地位,基于组织的任命,如企业中的总经理、总监等。家族世袭的地位,也是一种法定性的权力。法定性权力是受组织保护的,拥有资源的支配权,同时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法定性权力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表达,就是可以发号施令。

法定性权力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或是临时的。比如,网络矩阵组织中的项目经理,其权力来自项目发起人签署的项目章程,授予其动用资源和管理项目团队的权力,项目结束后,其法定的权力也相应解除。

奖惩性权力

奖惩性权力包括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它是基于法定的或流程的权力,对他人实施物质与精神的奖励与惩罚,以达成领导者或组织的目标。如加薪、晋升、授予荣誉。好的奖惩不仅是指官位升迁等,还有表扬与批评,事实上,表扬与批评是所有领导者的一项重要权力。如何表扬,什么时候表扬,是公开表扬,还是私底下表扬,是领导力的一种艺术;反之,什么时候批评,是公开批评,还是私底下批评,也是领导力的一种艺术。

表扬和批评是公开的好,还是私下的好呢?这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一般来讲,表扬要公开为好,批评要私下里为好,但是也不尽然。什么样的批评需要公开,且公开后的效果更好呢?有一句成语,最能反映批评的艺术,叫作“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扬也好,批评也好,有时不仅仅是冲着当事人去的,更多的还想警示其他人,帮助团队不犯类似的错误。因此,当批评涉及的是一个团体行为,公开比不公开要好。

表扬和批评,哪一个应该更多一些呢?在这方面,美国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盖洛普做过一个研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PNR公式,即表扬对批评的比例。

想象一下,一个好的团队,一个好的领导,对下属的表扬与批评的比例应该多少为好?有人说,2∶1;有人说5∶1;还有人说10∶1。盖洛普公司的建议是3∶1最好。当然,在这个方面,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一样,不能那么教条地去理解。比如,表扬对批评的比例4∶1行吗?2∶1行吗?答案是可以的。在这里,表扬对批评的比例,显然与团队的情况有关,比如,团队所在的行业、团队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的文化等。但盖洛普公司的PNR数据,有两个结论不能违反。其一,表扬必须多过批评;其二,不能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领导,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呢?我们发现,往往是一些老好人,那些没有原则的领导者,才会只表扬,不批评。一个好的团队领导者,一定要学会和运用好PNR公式。

非常有意思的是,对于企业组织而言,盖洛普公司的建议是,表扬对批评的比例是3∶1。企业是一个组织,那么家庭呢?家庭也是一个组织。PNR的原理是否也可以应用于家庭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们的建议是比例要更高,比如5∶1。再进一步,对待家里的小朋友,其PNR比例与对待配偶相比,是更高,还是更低呢?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这与个体的不同情况有关,但据我们调查的大数据,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我们对待自己的小孩,表扬比例会比对待配偶更高一些。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是现代的教育理念。回想自己的童年,感觉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总之,运用奖惩性权力,需要因人而异,用俗语讲叫作“看人下菜碟”,不能搞“一刀切”。比如,给一个月薪只有几千块钱的生产线上的工人几百元钱的奖金,是很有激励作用的,但是拿来奖励一个年薪几十万元的公司高管,其作用则会微之甚微。

专家权力

专家权力指的是一个人是某个行业或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是技术上的权威,是大咖级的人物,人们在遇到专业问题时,都愿意倾听他的意见。专家权力与法定性权力相对应,它不需要依赖任何的职位和外在的任命,它的影响力来自个人,来自个人的专业可信度。在西方,专业人士往往是指一些值得羡慕的职业人员,如医生、律师、咨询师、理财师等。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总是愿意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最棒的人。什么是最棒的人?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会服从医生的指示;打官司的时候,愿意服从律师的意见。事实上,当我们下棋或做运动时,也最愿意听从教练或其他高手的建议。这便是专家的影响力。

在北京大学,当年有一个国宝级的老教授,他的名字叫季羡林。季老先生在北大没有行政职位权力,但是他的影响力很大。在北京大学,有众多这样的思想意见领袖,比如林毅夫教授、陈春花教授、周其仁教授等。在每个单位,都有一些像季羡林老先生这样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凭借其自身的专业能力,登高一呼,就能应者云集。所以,对搞技术的人、做专业的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人,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权力,指挥不了人。当下最重要的是学习,只要你够专业、够有水准,就会有人听从你的意见、服从你的指挥。

专业能力不仅表现在专业技能上,还表现在思想层面上。从影响力的时间维度,我们发现下面的社会规律非常有意思。什么样的人能影响世界1000年?圣人,如孔老夫子。什么样的人能影响世界100年?伟人,如毛泽东、邓小平。什么样的人能影响世界10年?那些知名的企业家和运动员,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如马云、马化腾、乔布斯、乔丹、科比。什么样的人能影响世界1年?什么样的人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影响?不难发现,越物质的东西,影响的时间越短;越精神的东西,影响的时间越长。精神的力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影响力。

人格魅力

人格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更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简言之,人格是一个人的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行为习惯和内在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魅力(Charisma)是一个古希腊词汇,有一些宗教色彩,意思是“上天赋予的才能”,能够显现神迹和预测未来。而魅力型领导力,则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认为魅力型领导具有一些天生的特质,能够对追随者产生深刻的影响,追随者愿意无条件地接受他们的使命和行动指示。

魅力的呈现有多个方面,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比如,我们可以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是有魅力的,玛丽莲·梦露是有魅力的,这更多源自他们的外貌,还有他们的球技和演技。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个人的魅力,除了外貌和高雅的气质,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谈吐能力。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幽默的人,一个在大众场合能够演讲并赢得喝彩的人,往往会被认为是有魅力的人。因此,在这种意义上,魅力也是可以训练的一种技能。就魅力而言,沟通与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企业做培训时,经常有高管说,他们特别佩服自己的老板。为什么呢?只要老板一上台,讲三分钟的话,下面听讲的人都跟打了鸡血一般。这就是老板的个人魅力。

除了上面讲到的外在的魅力,还有内在的魅力,我们把它叫作人格魅力。从领导力的角度而言,人格魅力表现出来的最大特质是什么呢?

哥们儿、姐们儿一群人一起去吃饭,到结账的时候,我们发现,总会有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他们不是去上厕所,就是去接电话。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人是没有魅力的。什么样的人有魅力呢?那些抢着结账的人,是有魅力的,但还不是最有魅力的。什么样的人最有魅力?是那些偷偷地去埋单同时还不说的人。一个低调谦逊的买单者!

这是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小案例。这个案例的背后却能够说明一个道理,那些自私自利、不愿意付出的人,很难成为有人格魅力的人。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人格魅力的本质是不自私,是奉献。再进一步,比奉献更高的,那个词叫牺牲,这样的人是有魅力的。“奉献+牺牲”,让人变得更伟大,是人格魅力的本质。

图3-3 人格魅力的本质

2006年张维迎竞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在北京大学,一个讲民主和科学的地方,台下坐着的都是教授,张维迎讲一些什么,才能够赢得大家的认同和选票呢?讲政治?讲理想?还是讲愿景?讲这些在大的原则方面肯定都没有问题,但如果只讲这些东西,恐怕还赢得不了北大教授们的选票。张维迎讲什么最能打动北大教授的心?想象一下,假如你将来有这样竞选的机会,你会讲一些什么?这是真正考验一个人的时候。

当年,张维迎讲了三句话,就是这三句话,打动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老教授们。

(1)任何时候,如果多数人不支持我,我马上辞职;

(2)任何时候,发现有人比张维迎做得更好,我马上辞职;

(3)任何时候,有任何证据证明张维迎做的任何一件事是出于私心,是利用院长的职位谋求私利,我马上辞职。

张维迎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为什么三句话就打动了人心,是因为他表现出的人格魅力。

关于人格魅力,我最喜欢一名前南斯拉夫的阿尔巴尼亚人,一个印度的修女、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的一段名言,堪称人格魅力的最佳典范。德兰修女说: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仍然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很善良,人们可能会说你是自私的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仍然要善良。

当你取得成功,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如果你诚实和坦率,人们可能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坦率。

你多年建造的一切,人们可能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建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人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所做的好事,人们可能在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好事。

你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仍然觉得不够,不管怎样,你仍然要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这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情,与其他人怎么说无关。

因此,人格魅力,更多的是关乎一个人的内在修为,是奉献,是牺牲,是让人变得伟大。

参照性权力

参照性权力(Reference Power),指的是一个人想要学习另外一个人,想把自己变成那个人的样子,比如邯郸学步。世界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特别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景仰另一个人到了要模仿他的行为和态度的地步,那么这个人对你就拥有了参照性的权力。名人、明星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拥有大量的“追星族”。名人、明星具有较大的参照性权力,因此,企业往往会请电影明星、体育明星和社会名流来做广告,利用的就是参照性的权力,产生的是爱屋及乌的影响力。

我把参照性的权力做一些扩展,参照性的权力还可以用另外一个成语来表达,非常贴切、非常传神——狐假虎威。所谓参照性权力,是指借用他人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越是在没有权力的情况下,一个好的领导者,一个优秀的经理人,越要懂得借用他人的力量。比如,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在项目开工启动会上,会做什么?项目启动会对一个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有经验的项目经理,都非常重视项目的启动会。他们一定会请公司的老板或者其他有影响力的人参加项目的启动会,让他们讲几句话,哪怕只是待上几分钟都可以。

有一个关于参照性权力的真实故事,它说的是如何借用外部第三方的力量,如何向上领导、影响自己的上级,非常有意思。

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要变革,请来了咨询公司为企业做业务流程重组,优化公司的内部运营管理流程,特别是要把原来分散在各个院所的项目统一到公司的PMO(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咨询公司设计完方案后,PMO根据老板的指示,按照咨询公司建议的方案,要求下面的部门执行和落地。战略设计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咨询公司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只做战略方案,一般都不参与战略的执行。他们往往是做完设计方案后,收完钱就走人。这也是中国企业咨询项目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咨询公司的方案洋洋洒洒好几百页PPT,一切看起来都很专业,但实际操作起来就遇到了挑战。项目管理办公室按照咨询公司的建议推动变革,遇到重重阻力,根本推行不下去,理由各种各样,包括方案的不合理和资源不足等。于是,PMO负责人跟老板反馈问题与困难,老板当然很生气。老板参加过很多培训,还特别喜欢华为文化。他知道任正非当年学习IBM公司推行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的故事,要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他把PMO的人狠狠地骂了一通,说他们的推行力度不够,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执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人很无奈,最后心生一计,首先认错,承认认识高度不够,然后提出了一个请求:老板,我们接受您的批评。我们的认识高度确实不够,您批评得对。可是这个项目管理方案,涉及的干系人很多,利益面很广,流程很复杂,我们过去都没有经验,能不能让咨询公司的人给我们再做一些专业的培训,帮助团队统一思想,更好地执行和落地。这样的请求,老板是不太可能拒绝的。

于是,项目管理办公室请来了咨询公司的人,把执行中的问题与困难一五一十地摆上了桌面。这一次,咨询公司不但没有给出答案,还讲了一段雷人的话:我们的意思不是这样的,你们的老板理解不到位。

接下来的事情会如何进行?咨询公司再次找到老板,解释了方案的来龙去脉以及约束的边界和条件,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以及如何推行这套方案更好。

最后的结局是老板做了让步,做了调整。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一场危机也得以解除。

借力打力,也是一种领导力的生存技巧。有一些时候,特别是在自己缺乏影响力的时候,如何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借助外部的力量,借助客户的力量,达成领导力的目的,这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

参照性的权力,是一种高级的影响力技巧,它可以来自老板,也可以来自客户、专家和第三方等。 42LLFRkUyRdxoacRMXgU/UDjgp9PKBzGDC/6D9Zwr1kJjcEZ2tgrUd5rOT2hYT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