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易经》的文化地位

《易经》是本什么书?

我不知道各位为什么要学《易经》,但我知道各位都对《易经》充满了好奇。

《易经》究竟是本什么书?我们从《易经》里究竟能学到什么?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鲁迅先生就曾指出: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的是《易》,就是《易经》;道学家看到的是“淫”,就是淫乱;才子看到的是缠绵;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满;流言家看到的是宫闱秘史。一部《红楼梦》尚且如此,何况一部《易经》呢?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围绕这一问题,古往今来,一直争论不休,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主要有这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易经》是一本卜筮书。

好多人一提到《易经》,马上想到的就是算命。《易经》为什么在大家看来是算命的书呢?因为看过《易经》的人都知道,《易经》的内容一般是这样的:什么什么,吉;什么什么,凶。一般前面那部分“什么什么”我们看不懂,而后面的吉和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大家就认为,《易经》不就是讲吉凶的吗?讲吉凶不就是算命吗?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偶然发现了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写的也是这样的内容:什么吉,什么凶。《易经》的内容和甲骨文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甲骨文是远古的占卜、巫术的记载,所以《易经》也是占卜的书。

宋代理学家朱熹也说过:“《易》本卜筮之书。”(《易经》就是本占卜的书。)现当代的许多学者,如郭沫若、高亨等都认为《易经》就是一本占卜的书,是远古巫术资料的汇编。当然,《易经》最早是可以用于占卜的,但是我认为把《易经》仅仅看成是一本占卜算命的书,那就是中华文明史上第一桩冤假错案了。

第二种观点,《易经》是一本哲学书。

持这种观点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我的师爷冯友兰先生。1984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冯友兰先生给学术讨论会发了一封贺信,他说:“《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真正的哲学著作,至少是儒家最有哲学意义的经典,是一部辩证的宇宙代数学。”冯先生说的“宇宙代数”其实就是“宇宙哲学”的概念。冯先生是中国哲学史的开创者,一辈子都在研究中国哲学,写了三部《中国哲学史》,有一卷本的,有两卷本的,还有七卷本的,他都提到了《易经》,但没有很深入地去研究《易经》的哲学。

冯先生的学生、我的导师朱伯崑先生就用一辈子的生命来研究《易经》的哲学。朱先生的代表作是《易学哲学史》。《易经》《易传》构成了易学的哲学内涵。朱先生曾说:“《周易》是一种文明的创造,这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没有的,它体现了中国古圣先贤的忧患意识和生活智慧。”当然现在还有一些易学家,如李景春、黄寿祺都说过《易经》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本哲学专著。《易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最系统的哲学著作,而且也是世界最早的、最系统的哲学著作之一。

第三种观点,《易经》是一本历史书。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我的祖师爷章太炎。章太炎先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带了很多弟子,其中有一位弟子是鲁迅,但是鲁迅并不是章先生最得意的弟子。章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一共有五位,他们被称为南王、北王、东王、西王、天王。 谁最厉害呢?当然是天王黄侃最厉害。

黄侃先生又带了一些弟子,其中有一位非常有名,那就是陆宗达。陆宗达先生后来成为北师大的教授,专门研究文字训诂。陆宗达先生又带了一批弟子,其中有一位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学者许嘉璐,还有一位是北师大非常有名的教授王宁,还有一位就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钱超尘。我们这一派被称为章黄学派,也就是章太炎、黄侃的学派,这个学派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字训诂,也就是讲实证、讲考据。每说一个字、一句话,都要有文献的依据,不能随便说。

章太炎先生认为《易经》这本书是讲人类文化发展历史的,他还用这个观点解释了《易经》的前十二个卦。

近代还有一位历史学家胡朴安,他系统地论证了《易经》是一本历史书,他写了一本书叫《周易古史观》。《易经》六十四卦前面两个卦叫乾卦和坤卦,第六十三卦叫既济卦,第六十四卦叫未济卦,他认为这就是一部历史。因为人类是从天地开创后才有的,先有天(乾卦),后有地(坤卦),然后天地交合产生万事万物,再然后有了人类,继而进入了人类文明。就我们中国的历史而言,先是有了三皇五帝,然后到了夏商周。《易经》这本书就是写从天地开创到周朝初年这样一段历史,其中从屯卦到离卦,就是从蒙昧时代一直到商代末年的历史;从咸卦到小过卦,就是周朝初年(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这个时代的历史。另外,还有一位学者李平心也提出:“《易经》基本是用隐喻的文体和卜筮的外形写成的一部特殊的历史书。”

第四种观点,《易经》是一本科学书。

这个观点一开始是国外的科学家提出的,比如,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他在1703年4月1日看到了《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看了之后特别惊讶:每个卦就两个符号,一个是一条长线,一个是两条短线,他认为这就是二进制。因为二进制只有两个数字:一个是1,一个是0。莱布尼茨早就有二进制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写出来发表,看到这张图后,他就用二进制来替换这些卦爻的符号,替换之后他非常惊讶,因为它们全部成了一种有序的排列。先天六十四卦图排出来的数字排序刚好是从63到0,反过来就是从0、1、2、3……63,非常有次序。他非常激动,马上写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就讲到了先天六十四卦和二进制的数学原理,投给法国科学院学报后被刊登出来,这就是二进制的第一篇论文。

另外还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他是丹麦的一位量子力学科学家。他从太极图里看出了《易经》的原理和量子力学的互补原理是相通的。所以他自己的徽章就选了太极图的图案,图案上面刻了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对立即互补。互补的也就是可以变化的,白的可以变成黑的,黑的可以变成白的。

还有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西方科学家,如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他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写了一部《中国科技史》,里面充满了对《易经》的赞美之词。在中国也有一大批研究科学的人,他们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易经》的内涵,并形成了一个派别、学派,叫“科学易”派。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还有很多观点,有人认为《易经》是讲管理的书,尤其是它里面每一卦的《象传》里都有一句话:“君子以……”“先王以……”意思是我们做君子、先王、管理者要按照这个卦来做,这就是讲管理。

当然,也有人认为《易经》是讲养生的,它里面有很多卦跟养生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有人说咸卦是讲怎样锻炼的,讲身体的运行从脚趾到小腿、大腿,再到腰、背、头,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是占卜的书,哲学的书,历史的书,管理的书,养生的书,还是别的什么书?可能有的朋友就说了,《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这个观点也是对的,因为科学、管理、养生、历史、占卜它里面都有,它其实是一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但这个观点只是说《易经》的内容很广博,是从外延上说的。就它的内涵来说,它是一部什么性质、讲什么的书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很简单,就两个字:天书!不是说它难懂,而是因为它是一本讲天道的书。

《易经·系辞传》里有一句话:“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意思是《易经》不是一本其他的书,它是一本讲三才之道的书。哪三才?天、地、人。《易经》就是讲天道、地道、人道三才之道的书。三才之道里的核心是天道,因为天道可以统领地道和人道。天道其实就是天道、地道之和,那它和人道有什么关系呢?人道要服从天地之道,也就是要服从天道。所以,《易经》是一本讲天道的书,就是天书。

所谓天地之道就是天地万物的规律,所谓人道就是人生的指南,就是人应该怎么做。所以,《易经》不是讲算命,而是讲怎么改命,它提供给我们一种人生的指南。

好多人会说,你这个观点我不同意,命怎么能改呢!当然,我说的这个改命的命是指人的命运,不是天的命运(宇宙人生运转的法则)。天命是不能改的,但是人命是可以改的。人的命怎么改呢?按照天命来改!好多人为什么不顺,或者到最后受到报应?很简单,因为他违背了天命、天道。

最后,我们来概括一下,《易经》这本书从表面上看最早是讲占卜的,但这个占卜是古人用来探究宇宙也就是天地变化规律的。所以,占卜只是它的外衣,探求天地变化之规律,即天道规律,才是它的内核。

《易经》作为天人之学,是广大悉备、带有哲学色彩的一部天书。当然,它也含有科学道理、养生常识、管理智慧,还有很多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知识。总的来说,它是一本讲天道规律、人生指南的书。

学习《易经》有什么用?

《易经》就像是一部教人做人做事的人生手册、行动指南。《易经》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违背天道。“人在做,天在看”,所以按照天道做就吉,不按照天道做就凶。

很多人都说看不懂《易经》,但是《易经》这本书里有两个字你肯定看得懂。哪两个字呢?有人说是“乾坤”,有人说是“阴阳”。我说:“如果乾坤、阴阳你都懂了,我还讲什么?那我走了。”

那是哪两个字呢?是“吉凶”。《易经》的句式一般都是这样的:前面一句话是“什么什么”,后面一句话是“吉”或“凶”,就是前面一句话是描述,后面一句话是判断。前面那句话我们一般都看不懂,但后面的吉凶我们都看得懂,所以《易经》就是讲吉凶的吗?错了!《易经》的精华其实是前面那句你看不懂的“什么什么”,前面那句话和后面的“吉”或“凶”是因果关系,前面那句“什么什么”是因,后面的“吉”或“凶”是果,我们一定要重视因,轻视果。所以看到“吉”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而是要注意因为什么而吉;言外之意就是你不遵循这个因就会凶。当然,看到“凶”的时候也不要紧张、害怕,要看它是因为什么而凶;相应地,你不这样做就会吉。所以,《易经》的重点不是讲什么时候会吉,什么时候会凶,而是讲怎么做才能趋吉避凶。所以,不能把《易经》简单地看作是一本讲如何算命的书,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本讲如何改命的书。

很多人问我:“学了《易经》有什么用?”我经常这么回答:“大的作用我不敢说,但至少有三个小的作用:不会郁闷,不会极端,不会痴呆。”这不纯粹是玩笑话,因为《易经》真的是人生指南。

你可能会说:“《易经》是几千年以前的书,在现代社会还有用吗?现代社会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古人哪能知道现代人的生活?现代人都使用高科技了,都有互联网了。”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的科技虽然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可是我们一日三餐要吃饭,晚上要睡觉,男女之间要谈恋爱,人活着要劳动、工作,人有喜怒哀乐,人一辈子有生老病死,这一切和古人有什么区别呢?和古代相比,现代有的东西是变了,但有的东西没有变,而且永远也不会变,所以《易经》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

《易经》的“易”字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的字形就像蜥蜴;另一种写法,上面是一个“日”字,下面是一个“月”字,“日”就是太阳,“月”当然就是月亮,月亮也叫太阴,所以“易”字上面是阳,下面是阴,它是讲变化的。“易”字的本意指蜥蜴,后来演变出变化、变易的意思,原来蜥蜴的“易”就加了一个虫字旁。

《易经》很简单,就是讲阴阳变化的。“易”字有三种意思:第一是变易,第二是不易,第三是简易。变易就是变化,不易就是不变,简易就是简单、容易。因为《易经》其实是最简单的,它只有两种符号:一种是阴爻( ),一种是阳爻( )。阴爻和阳爻这两种符号的三次组合就是八卦,也就是2的3次方等于8;阴爻和阳爻这两种符号的六次组合就是六十四卦,也就是2的6次方等于64。

学习《易经》的目的就是抓住不易,随时变易,回归简易。也就是说,要抓住不变的,然后随机应变,最后回归至简至易、简单平易。

我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工作中,在处理婚恋关系、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矛盾、烦恼、困惑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不开心呢?根据2009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中的一篇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我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多万人,并呈现继续攀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会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当然,还有一种病,叫作焦虑症。现在可以说全民都处于焦虑的状态,只是或轻或重的不同而已。造成抑郁或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像竞争的激烈、压力的加大等。在当今变化多端的环境下,我们能不能找到不易、不变的东西呢?能不能让我们的心慢慢回归到简单平易呢?比如,有的人情场失恋、职场失意,痛苦不堪,无法解脱,那能不能静下心来用《易经》的智慧想一想婚恋中、职场中究竟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再进一步想一想人生中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只有找到不变的东西,我们才能随机应变、随时而变、随势而变。

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易经》的第一个字,叫作“元”。《易经》乾卦一开始就说“元亨利贞”,就是说只有抓住了“元”这个不变的东西,才可以无往而不胜,才可以亨通、吉利。

《易经》是天道的规律、人生的指南,我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下《易经》讲的是什么:《易经》是宇宙变化周期的大规律,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是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简单地说就是大规律、大法则、大智慧。

那么,这么深奥的《易经》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应用呢?其实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都在用《易经》。《易经》里就有一句话“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老百姓天天都在用,但是却不自知。我们都听说过阴阳、五行、八卦,我们还经常说:“昨天你还说得好好的,今天怎么就变卦了?”“变卦”就是《易经》里的概念。

《易经》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阴阳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成两大类,五行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成五大类,八卦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成八大类。阴阳、五行、八卦这三者其实是一回事,阴阳的细分就是五行,五行的细分就是八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智慧,反过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是知识,《易经》是教我们智慧的,而不是教我们知识的。学会了“不易”“简易”“变易”这三个词,你就学会了《易经》。

《易经》的文化地位

《易经》这本书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究竟是什么地位呢?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易经》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什么叫“元典”呢?“元”就是“头”的意思,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人出生时是头先出来的,头代表初始、第一的地位,《易经》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也就是第一位的经典。

每个民族都有一部自己的元典,按时间先后来排,就是《吠陀经》《圣经》《易经》《古兰经》,这四部经典分别代表了四大文化。《吠陀经》是印度文化的第一经典,《圣经》是西方文化的第一经典,《古兰经》是伊斯兰文化的第一经典,而《易经》是中国文化乃至东亚文化的第一经典。因为《易经》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一经典,而且也是日本、韩国等民族所共同推崇的经典。

我们来看看这四大经典。《吠陀经》是印度历史上一切文化的源头,也被称为《天启经》,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最根本的一部经典。《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它包括两部分:《旧约圣经》(或称《旧约全书》)和《新约圣经》(或称《新约全书》)。《旧约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新约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当然基督教也信奉《旧约》。《圣经》构成了西方的文化传统,成了西方文明的支柱。《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它把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连接成一个伟大的民族。

我们的《易经》很有意思,它没有发展出一个宗教,而是影响了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它又对中国化的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第一经典。

具体来说《易经》的文化地位,我用三个唯一来概括。

第一个唯一,《易经》是人类轴心时代唯一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

轴心时代指公元前500年左右,这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他发现,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世界各主要民族历史上都出现了一个文化的高峰,雅斯贝尔斯把这个高峰称为“轴心”。轴心是什么意思呢?开车的人都知道,车轮的中间叫车轴,也就是说如果把文化比喻成车轮,那这个车轴就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形成的。后来的文化虽然有所发展,这个车轮越来越大,但是都没有偏离这个车轴(轴心)。也就是说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形成第二个轴心。

轴心时代的西方正值古希腊文明时期,古希腊文明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时期出现了一批巨人、巨著:古希腊神话,如大家都知道的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首宙斯,生了一堆儿女,其中的一对双胞胎,一个是太阳神阿波罗,一个是酒神狄俄尼索斯,这两个神代表的日神文化与酒神文化就代表着西方文化中的理性精神与情感力量;古希腊史诗,如《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悲剧,如三大悲剧作家;历史著作,如希罗多德的《历史》;古希腊医学,如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最伟大的就是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出现了一批伟大的哲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概念判断推理AEIO这些理论至今没有被超越。

这一时期,两河流域诞生了希伯来经典——犹太教的《圣经》,而在东方的古印度则诞生了婆罗门教的经典,如《梵书》《吠陀经》等,还有古印度的史诗、哲学经典《奥义书》。在我们中国,轴心时代正值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诞生了《易经》,公元前500年左右诞生了诸子百家的作品,包括《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

这些经典是各个民族、文化的原创经典,它奠定了其民族的文化精神,到后来也都没有偏离,还都在按照这种文化精神持续发展。这么多经典只有一部是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这部经典就是《易经》。它的文字系统是对符号系统的解释,这两者是一种互动的、互补的、互为解释的关系。

第二个唯一,《易经》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的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家共同信奉的书。

在先秦的典籍当中,除了《易经》,其实还有很多经典,如《书经》《诗经》《礼经》等。这些书都是非常古老的,但其中只有《易经》是儒家和道家都信奉的。比如《书经》《诗经》《礼经》这些书,道家就不怎么提。

《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之首,当然最早是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后来《乐经》失传了。你肯定要说了,我们背的顺序都是《诗》《书》《礼》《易》《乐》《春秋》,怎么我却说成《易》《诗》《书》《礼》《乐》《春秋》呢?其实,这是两种排列方式。这两种排列方式都是在汉代形成的:以《易经》为首的排列方式是以时间先后来排列的,所以《四库全书》中经部的第一经就是《易经》;而我们大家背的顺序把《诗经》排在第一位,是按照教学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因为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小孩子可以先读,不能一开始就教他们《易经》。

道家信奉的三玄(三本玄妙的书)是哪三本呢?《道德经》(或称《老子》)、《庄子》(或称《南华经》)和《易经》。

儒家五经和道家三玄里都有《易经》,这是唯一一部他们都共同尊奉的经典。其他的古老经典要么是儒家尊奉,道家不尊奉;要么相反。汉代以后,儒家信奉《易经》,形成了“儒家易”学派,道家也信奉《易经》,形成了“道家易”学派。

汉代以后,儒家说理没有不根据《易经》的,比如董仲舒就按照易理来建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的儒家系统。

北宋时,理学形成了,如大家都熟悉的周敦颐、程颐、程颢,他们的代表作很多都是解释《易经》的。

到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从易学里面来的,所以他把自己的住所叫“玩易窝”,就是在易学里面玩味出了心学的思想。所以,儒家可以分成两大元典系统:一个是以《易经》为代表的五经系统(《易经》的系统),另外一个是以四书为代表的元典系统(四书的系统)。

道家也是这样,比如汉代的《淮南子》、严君平的《老子指归》等,都和易学有关系。东汉时期,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周易参同契》,这本书是讲怎么炼丹的,它就是把《易经》、老子和炉火这三者结合起来讲丹道的学说。后来道教中无论是全真道还是正一道,都跟《易经》有关系。

到了今天,我们在中华文化主干问题上仍有争论,有人说中华文化以儒家为主干,也有人说以道家为主干,这就形成了“儒家主干”和“道家主干”的两派观点。他们的主要依据就在于《易经》,儒家说《易经》是儒家的,道家说《易经》是道家的。

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到中国之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它主要是与《易经》《老子》《庄子》及儒家的先秦典籍相结合,其中《易经》的作用非常大。当年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上层知识分子是排斥的。

为什么后来佛教一下子又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了呢?有一个趣闻,据说佛教徒看到《易经》第二卦坤卦里面有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非常兴奋,认为《易经》与佛教一样都是讲因果报应的,所以佛教一下就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形成了八个宗派,非常鼎盛,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禅宗。所以说《易经》是唯一一本儒道佛都信奉的书。

第三个唯一,《易经》是中国科学史上唯一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就提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道非常广大,包括了天文学、地理学、兵法、数学、历法学、音律学、医学、农学、化学(炼丹)、物理学等。这些都可以“援《易》以为说”,就是说都可以引用《易经》来解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喜欢《易经》的人把多学科的知识都放到《易经》里面去,形成了易学这门学说,叫“易说愈繁”。

我们都知道先秦最早的经典(五经)对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除了《易经》,其他四部经典对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的影响非常小。《易经》不仅对汉代以及之后的政治、伦理、宗教、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等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比如天文学、数学、历法学、化学、物理学等也都有重要的影响。

《易经》除了对自然科学有影响,还对生命科学有重大的影响,也就是对中医学有重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医学就是直接从《易经》的思维方式上产生出来的,有句话叫“医源于《易》”(中医源于《易经》)。所以,《易经》是唯一影响中国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经典。

总结一下,如果把中华文化比喻成一条河流,《易经》就是这条长河的源头。它是一泓清泉,以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水流汇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LQHmMijqmP4Q9uu2dW0A4LNcc25s+vuIDeqIlXjLETdjF7SyW0pk/CF+SgMpuc1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